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2024-01-14     阿斗愛

原標題: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我們所熟知的項羽烏江自刎,到底是真是假?司馬遷太能忽悠。

我國對於《史記》的評價是非常高的,將其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而對於上古三代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的研究,很多都是參考《史記》來研究的。但是《史記》的記載都是真實的嗎?尤其是《史記》中被發現了很多記載前後有矛盾的地方,這不僅讓人對於《史記》中一些記載存在疑慮。

項羽敗走烏江的源頭,要追溯到公元前203年8月。當時劉邦按照蕭何和張亮的部署,發起了一場意圖擊潰項羽的戰爭。雙反在多地激戰,互有勝負。最後時刻,雙方苦苦僵持,都到了強弩之末。

之後,劉邦在陳平等人的建議下,毀約向疲憊的項羽軍發動攻擊,結果韓信還是沒有按照約定前來夾擊項羽,於是劉邦被打敗,項羽怒而包圍了劉邦的軍隊。無奈之下,劉邦以齊王封韓信,以同樣的方法拉攏彭越,兩人遂出兵攻擊項羽。

在韓信的操作之下,項羽的進攻被擊退,項羽慌忙退入營寨之內,堅守不出。為了瓦解楚軍的士氣,漢軍半夜唱起了楚地的歌謠,致使楚君軍心渙散,無心再戰。項羽知道之後,便親自率領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向南逃去。項羽率潰軍經過陰陵,到達烏江,拒絕烏江亭長渡江的建議,在此自刎。

而且項羽當時曾經往垓下西南的陰陵去過,而後才往烏江潰逃,情況非常的緊急。烏江亭長在沒有實時通報的情況下,如何能猜得出項羽要來烏江?並且剛好在那個位置等他?

總的來說,項羽在我國歷史上還是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氣概一直為後世所傳頌,這和太史公司馬遷的記述是分不開的,尤其是那個結尾,無疑是點睛之筆,為這位霸王添上了一些悲情色彩,令後世文人唏噓感慨。各位讀者朋友,關於項羽本紀的結尾,你們有什麼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470a8ab607f55e9334d3fc1c6e8b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