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呼吸道傳染病,家庭消毒講科學

2023-12-07     保健時報

原標題:防呼吸道傳染病,家庭消毒講科學

冬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面對流感、新冠、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等病原體的圍攻,做好消毒工作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有效降低感染風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針對家庭消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做了介紹。

01

地面清潔

配製濃度為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為: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99份水。然後用抹布或拖布蘸取上述消毒液後進行擦拭。消毒作用時間應不少於15分鐘。

02

室內空氣消毒

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根據具體天氣情況每日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開窗時注意保暖。通風條件不良時,可採用機械通風或者循環風式空氣消毒機進行空氣消毒。室內有人的情況下不可採用化學方法對空氣進行消毒。

03

家具等物體表面清潔

配製濃度為50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用抹布蘸取上述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15分鐘,然後用清水擦拭乾凈。像滑鼠、鍵盤之類的小件物品可使用75%酒精濕巾擦拭消毒。

04

水杯、餐具等用具消毒

首先清除食物殘渣。用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15分鐘;也可用有效氯為25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15分鐘後,再用清水洗凈。

05

毛巾、衣物等織物消毒

配製濃度為25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配製方法為:某含氯消毒液,有效氯含量為5%,配製時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然後把織物放入浸泡15分鐘,之後清洗。另外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鐘。

06

口鼻分泌物的處理

咳嗽、打噴嚏時要用紙巾掩住口鼻。用過的紙巾等垃圾要密封存放於垃圾袋中,並及時處理,避免其他人接觸。如果口鼻分泌物污染物體表面時,應先用可吸附材料對其清潔去污,再對被污染表面進行消毒,並做好手衛生。使用的清潔物品也需及時處理。

07

消毒後通風30分鐘再進屋

消毒時,所有人應離開房間,開窗通風30分鐘後,表面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劑後再進入房間。

消毒劑具有一定刺激性,配製和使用時應注意個人防護,應戴口罩和手套等;同時消毒劑具有一定的腐蝕性,注意消毒後用清水擦拭,防止對消毒物品造成損壞。所使用消毒劑應保證在有效期內。

08

消毒劑濃度並非越高越好

消毒劑濃度過高或過低都達不到應有的消毒效果。市售消毒劑應該按照說明書標籤進行稀釋後使用,消毒使用酒精應選用75%的濃度。強效消毒劑一般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濃度過高可能會對人的口、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甚至有引發器官、組織受損的風險。

09

不同類型消毒劑不可以混用

兩種及以上消毒劑混合使用,極易產生化學反應,可能造成傷害。比如,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後產生的氯氣,會刺激並損壞呼吸道,當濃度達到3000毫克/立方米時,能致人死亡。另外,84消毒液與潔廁劑混合,會產生有毒氣體,刺激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發中毒。

10

免洗手消毒液不能代替洗手

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殺菌成分,成分以醇類為主,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反應。如果有條件,儘可能還是用流動的水並按照七步洗手法來清潔手部,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認真清潔指尖、掌心、手腕等各個部位。

11

開水燙餐具,時間夠長才有效

一般來講,家用餐飲具等可用沸水消毒10分鐘,而且要保證餐飲具全部浸沒在沸水裡。

餐飲具清洗消毒後,存放時要注意保持乾燥。

12

消毒劑用完不要隨手放

化學消毒劑大多屬於易燃、易爆、易腐蝕的物品,存放和使用過程中應注意安全。應將其放置在避光、避熱的陰涼處,並確保兒童不易觸及。存放消毒劑的容器必須有封閉蓋子。用於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在使用完後應用大量清水投洗之後放通風處晾乾。

另外,每次購買消毒劑不宜過多,單瓶包裝不宜超過500毫升。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整理||楚超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24d875b49f57b448274be40c01751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