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手如雲的校園,軟弱不是一件壞事

2019-09-03     i境界


點擊上方「ijingjie」可快速關注我們

《境界》獨立出品【教育前線】

文 | 史蒂芬·凱爾歐

播音 | 伊然

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訂閱「境界電台」,有全部音頻節目更新。

開學啦!學校里有很多聰明人,第一個陷阱是,我們總會找到比自己更強大、更聰明、更有能力的人,有問題的永遠是自己。但人都是軟弱的,只是有人更會隱藏。第二個陷阱是,我們明知完美並不存在,卻無法自控地去追逐,結果陷入焦慮、抑鬱或任何其他傷害性症狀。

作者:史蒂芬·凱爾歐 Stephen Kellough,曾擔任惠頓學院校牧25年,之前牧會15年

期末考試前一周,學生們緊張地坐在圖書館、宿舍或任何能找到安靜空間的地方,要麼寫論文,要麼備考。某天下午,安德魯憂心忡忡地走進我的辦公室,我試著讓他放鬆下來。他解釋說,不知道自己期末考試是否能過。

高中和大學完全不同,剛剛擺脫高中階段的壓力,自由沉浸在有很多聰明人就在你身邊的智力環境中,很容易就會暴露出軟弱,要是掛科了,怎麼面對父母呢?這就是大一新生安德魯的感受,他的許多同學都曾為此苦惱。

學會承認你的軟弱

當我還是一名大學生時,一位備受尊敬的作家保羅·杜尼耶,他是一位瑞士的基督徒醫生,他的書有很多心理和靈性上的洞見,給我很大幫助。在《強者與弱者》(The Strong and The Weak)中,杜尼耶博士聲稱所有人都具有「相同的內在性格」,他的意思是,所有人都是弱者。但我們不應該沉迷於平庸,成為班級里成績最低的那一個不是我們應該爭取的目標。我們要儘自己作為學生的本分。聖經的原則是,當我們軟弱的時候,我們就能領受神的恩典和能力。

軟弱不是我們必須遮蓋的東西。我們可以不用擔心我們的弱點會被其他人評價嗎?你意識到自己的掙扎了嗎?你能承認你的軟弱嗎?這可能是我們最大的弱點——不承認自己的軟弱。

我們可能很滿意得到B的成績,直到得知其他同學都得了A。作為一名大一的校運動員,我們可以安靜坐在替補席上,直到我們看到其他大一新生卻在首發陣容中。我們原本覺得生活是令人愉快而充實的,直到我們把自己和別人比較。

許多大學生的心目中都有一個普遍的假設,即每個人都做得很好,我們是唯一有問題的人。每當我們將自己的能力與他人進行比較時,我們總會找到比自己更強大、更聰明、更有能力的人。但人都是軟弱的,只是有人比其他人隱藏得更好而已。

我不知道在你具體的軟弱事項是什麼。雖然我不建議你向所有人袒露內心,但我建議,在合適的環境、安全的地方,與值得信賴的禱告夥伴分享你的軟弱,會是你靈性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步驟。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軟弱和神的大能,在神面前謙卑地俯伏禱告,我們就會從神那裡得到我們所需要的恩典和力量。

完美至死?

當我們的努力沒有達到目標,我們無法做到完美時,我們可能會對自己非常苛刻,這就是「完美主義」。毫無疑問,追求完美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但我們卻經常給自己施加壓力,企圖實現這個目標。

在與一位大學畢業生的通信中,我詢問在他的大學生活,有什麼傷害了他,他願意和其他同學分享一下?他的回答使我吃驚。他把自己的經歷描述為一場攀比遊戲,經常拿自己和別人比較,往往會讓自己達不到「應有的水平」。這讓他覺得自己不夠聰明,不夠優秀。對他來說,那個「應有的水平」成為對他的折磨,令他疲憊和痛苦。因此他給在校生的建議是,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被所謂「應有的水平」奴役。

大學生活的特點通常是強烈的壓力和表現欲。要出成績,有個完美的結果。英國精神病學家理察·溫特(Richard Winter)博士寫了一本關於完美主義的書,題目是《完美至死:追求卓越和追求完美的危險》。他把完美主義分為「健康的完美主義」和「不健康的完美主義。」

他對自己的個人掙扎誠實而坦率。在他的書中,他承認他自己傾向於一種不健康的完美主義,在這本書出版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他的完美主義傾向。似乎總有更多的話要說,總有很多地方需要修改來寫一本關於完美主義的完美的書。真是諷刺啊!

從某種意義上說,完美主義是件好事。溫特博士以自傳的口吻說:「在我自己的家庭里,我認為健康的完美主義有很大的影響,表現在對努力工作、高標準、守時、整潔、道德操守和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視上。」當這些表現不是那麼極端時,我們願意承認這些特徵可以被歸類為健康的完美主義。

另一方面,對於「不健康的完美主義」,溫特列出了以下幾點:「不切實際的高標準、低自尊、不惜一切代價追求卓越、控制欲強、精疲力竭。」我不知道你屬於哪一類,但我知道有時我與不健康的完美主義搏鬥得非常激烈。問問我的家人你就知道了。常見的是完美主義與極度衰弱的行為相關,如焦慮、抑鬱、飲食失調、強迫性行為和關係問題。

耶穌在著名的登山寶訓中說:「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有些人把這節作為道德完美主義的證明,它被以各種方式濫用。經文的意思,必須放在上下文里解釋。耶穌所說的「成為完全人」與天父完全的愛有關。這完美的愛就是耶穌要我們效法的。從人性的角度來說,完全的愛是超越我們的。作為人,意味著我們不完美,惟有從神重生的,能作世人不能作的事。這種完美意味著我們可以彰顯天父的品格,我們可以用神的方式去愛,甚至可以愛我們的敵人。

上帝並沒有召喚我們過那種會帶來焦慮、抑鬱或任何其他傷害性症狀的完美生活。但還有另一種完美主義值得我們關注和追求。這是對基督的追求,在上帝的幫助下,我們可以追求那種完美。

無人認領的禮物——安息日

在校園中,忙碌是真實存在的,甚至劫持了我們的生活。我們生活在一個忙碌的文化里,在瘋狂的日程表里,我們的目標是在24小時內安排得更多。解決辦法是什麼?有些人試圖麻痹忙碌的壓力,以及不斷用藥物或娛樂來消除疼痛。我們需要一個神聖的處方,來治療我們忘記敬拜上帝、忽視身體和靈魂的休息所造成的不健康影響。

「工作狂」並不只是指那些「把工作帶回家」的上班族。大學生也可以崇拜他們的「工作」,包括學術、體育或其他活動。我們能滿足於在合理的範圍內學習或工作嗎?為了完成任務,做到最好,我們必須「蠟燭兩頭燒」嗎?還是有別的辦法?我們如何回到在上帝的主權里的安息?

《出埃及記》第20章說: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六日要勞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華—你神當守的安息日。這是第四條誡命。你有沒有考慮過把它應用到21世紀的生活中去?

在第四條誡命中,我們休息不僅僅是為了重新獲得能量去做更多的工作,我們休息的時候是承認上帝在掌管著我們。上帝可以祝福我們6天的工作,即使我們休息,上帝仍然可以讓這個世界運轉得很好。新約中,主耶穌的旨意是要把安息日當作禮物。它是一份休息的禮物,一份對我們有益的禮物。

有一次,當我走出大學圖書館時,一個學生走近我,介紹自己叫克里斯汀。她解釋說她是大二的學生,她想告訴我她在安息日的經歷。她興奮地解釋說,不上課、不學習的休息和敬拜如何使她振奮起來,給她帶來新的活力和喜樂。事實上,克里斯汀並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和我分享過類似經歷的人。但它是如此反文化,以至於每次我聽到如此認同第四誡的話,都大吃一驚。

遵守安息日為個人休息和集體崇拜提供了時間,在一周的其他六天裡,這會給我們帶來力量和喜悅。無論你身在何處,我都要提一個建議,就是至少把星期天的一部分作為安息日,用來休息,恢復精力。這是為了你的好,也是為了上帝的榮耀。我們透過和弟兄姐妹一起敬拜得以在主里安息的時候,就是學習在神裡面放鬆。是時候按下暫停鍵了。

為什麼朋友如此重要?

在我的大學校牧生涯中,每年春天我都會與24名即將畢業的大四學生進行離校面談。我問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在大學期間,什麼對你的靈性生活有最積極的影響?」我聽到最多的回答是:朋友。學生們會說人際關係是他們大學生活的關鍵部分。為什麼朋友如此重要?答案是這樣的:「他們挑戰我;他們愛我;他們同情我;他們鼓勵我。」

扎克(Zach)是一名大四學生,他解釋說,在大一的時候,他和其他五個人一起參加了一個門徒小組,這個小組對他的成長影響特別大。他們的定期會面是支持力量的來源。扎克感謝這群人,他說如果沒有這些朋友,他不可能度過四年的大學生活。

貝瑟尼(Bethany)是一名熱情的大一新生。在學校呆了大約一個月後,她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從外表上看,貝瑟尼在各方面都適應得很好,除了一點,貝瑟尼向我坦白,她非常孤獨,她計劃在秋季假期飛回家。我在一年級新生中經常看到孤獨的狀況。

大學校園充滿了各種活動,擁擠的演講廳、活躍的宿舍、繁忙的體育場,一個學生可能會在其中迷失。為了克服孤獨感,高校管理部門和學生自身都需要主動地把大學環境變成一種群體體驗。宿舍樓活動、學生髮展活動、校內體育活動,甚至課外學術活動,都可以把那些原本要獨自奮鬥的學生聯繫起來。

當然,孤獨並不局限於大一新生,它可以延伸到所有缺乏友誼和群體的人。路易斯幫助我們打破社交障礙,他說,分享共同的興趣、見解,甚至是負擔,可能是找到朋友的第一步。他舉例說:「打開友誼的典型表達方式是,『什麼?你也是?我以為只有我一個人。』」

人們需要群體。這在大學中很重要,因為大學為人生做了準備。在大學期間養成的習慣可以形成關鍵的模式。我們在大學裡學到的東西,無論是在教室外還是在教室里,都會對我們的智力、身體、靈性和情感健康產生巨大影響。無論他們身在何處,基督的跟隨者都與其他基督的跟隨者有著特殊的聯繫。基督徒不是孤立的個體,他們對基督的國度復興有共同的目標。

作家克萊布(Larry Crabb)寫了一本書《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在書中他認為,那些認為自己是疲憊不堪的朝聖者的人非常需要與群體建立聯繫。群體的規模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是一個由朋友組成的群體。他們渴望上帝,他們知道感受到聖靈在他們裡面活著意味著什麼。在這個基督教群體里,信徒們用聖經和禱告互相鼓勵。他們正在創造一個基督教群體,這確實是地球上最安全的地方。

肖恩來找到我的辦公室,我了解到他的小團體有著驚人的活力。這是一個由六個人組成的小組,他們都是虔誠的基督徒。肖恩說,他們每周的聚會都能說出自己的軟弱。當我聽到他們相互承認自己的罪,分享他們的掙扎和失敗,為彼此祈禱,為彼此讀經時,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心想:「哇,這些人是耶穌的門徒。」

大學校園的公共安全辦公室會定期發布通知,要求學生們待在一起,不要單獨活動。可以說,這一公共安全警示也是一種靈性生活警示。神創造祂的子民,不是要讓他們成為孤獨的流浪者,而是要讓他們成為有關係的存在。神要我們彼此依靠,並倚靠我們的主,共同成長生活。

因此,讓我們建立關係、組成小組,在屬靈的團體中與敬虔的同伴同行,參與充滿恩典的對話。讓我們下定決心,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在那裡我們可以變得潔凈,在那裡我們可以找到恩典,成為一個活出恩典的人。

(本文成文參考了史蒂芬·凱爾歐的《Walking with Jesus on Campus》一書,在此致謝)

版權聲明:《境界》所有文章內容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來自《境界》,微信號newjingjie」,並且不得對原始內容做任何修改,請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如有進一步合作需求,請給我們留言,謝謝。

征 召 奉 獻 家 人

為支持原創采編、音頻、繪畫設計團隊的成長,《境界》繼續徵召每月固定支持境界的奉獻家人(金額不限),請將你的電子郵件,發至 [email protected],註明「奉獻家人」,在這個世代,參與拓展神的國度。

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ijingjie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1Wr92wBJleJMoPMDW7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