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往臉上扎40根針,解釋解釋什麼叫戲瘋子

2022-09-15     影探

原標題:真往臉上扎40根針,解釋解釋什麼叫戲瘋子

傅彪去世前,王勁松去醫院看他。

肝癌折磨,那個曾在《大腕》《甲方乙方》《大明宮詞》中留下健壯敦實樣貌的人,已瘦得不成樣子。

王勁松心中難受。

傅彪最後叮囑他:

「勁松,你把老生演好,你就有飯吃。」

左:傅彪 右:王勁松,《等你歸來》

當年,王勁松窩在南京拍戲,與名氣正盛的傅彪相識於劇組,傅彪怕他被埋沒,勸他去北京拍戲。

王勁松不願。

因為在南京,他過慣了,戲雖不多,但錢夠花,到了北京,人生地不熟,得跑組兒遞簡歷,跌面兒。

傅彪聽罷便斥:

「你覺得你現在很有面子嗎?」

用王勁松的話,他是被傅彪一腳「踹」到了北京。

那時,傅彪天天開車載他去劇組,見導演就說:

「這是我好兄弟,好演員,價錢不高,你只要用他,我給你無償串戲,你說去幾天,我一分錢不要。」

傅彪走後,王勁松常提這份恩情。

也記住了傅彪的叮囑:演好老生

不貪戲份,不計形象,成名無需趁早,真正的角兒不必總站在台中央,做配也罷,扮醜態也好,要把戲揉開化於內。

有句評價准極:

「王勁松是把青春攔腰掐斷,一進入觀眾視線就開始拼皮相之外的『後韻』。」

後韻

2017年,王勁松50歲。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播出爆火,質量屬上乘。

最華彩段落是荀彧與曹操對峙,王勁松同於和偉飆戲。

荀彧何人?

世家公子,王佐之才,與曹操二十年並肩,一心維持著漢庭與曹操間的平衡。

王勁松的荀彧,沉靜謹慎,卻常有憂鬱之色,

曹操稱王,荀彧理想將傾。

兩人最後一面,同席對坐。

荀彧問:

「我們共同起誓,永為漢臣,可是今日的明公還是漢臣嗎?司空不夠,丞相不夠,魏公不夠,大王也不夠,明公想要的是什麼?一步之遙.....」

王勁松眼眶漸紅,語調漸強。

這是他全劇少有的直視曹操的時刻。

為這一刻,他鋪墊了15集。

曹操像被擊中了,撫額蓋住眼中淚:

「如若真有一步之遙,你我相行二十年,令君,可否還願意與孤同行?」

荀彧不答,下巴抖著,而後起身辭。

我想起易中天曾評:

「曹操終其一生沒有稱帝,或許是因為始終忘不了荀彧那雙憂鬱的眼睛。」

曹操送來食盒,荀彧層層掀開。

王勁松的表演是有層次細節的:

見第一層空食盒時的震驚,掀第二層食盒時的手抖,到見第三層空食盒時的瞭然苦笑。

他明了曹操之意:漢室已空,無祿可食。

荀彧當晚服毒自盡。

好戲的張力是兩人拉扯,但若其中一人太盛太強,你難從他身上移開目光。

《北平無戰事》,王勁松初亮相的戲。

他演王蒲忱,國防部保密局北平站站長,而其真實身份更接近核心權力層。

開場審訊戲。

白光直打,火柴一擦,煙霧燎升,抽得是格調,顯得是氣質。

坐對面的是更大牌的廖凡,但王勁松卻「美」得讓人挪不開眼。

演員之「美」,不在皮面,在神姿。

身形如鶴,中山裝掐出瘦削腰身,臉色蒼白,時常咳嗽不止,又立馬抽煙止咳,盡顯陰柔病態美。

煙吸一口,能消下去大半。

是王勁松故意使的招兒,抽掉點煙絲,一為表現角色的煙癮極大,二為將角色內心的情緒外化。

或淡定,或焦躁,或陰沉,抽煙鏡頭極多,卻沒有雷同之處。

《北平無戰事》用的《大明王朝1566》演員班子。

之前就寫過《大明王朝1566》是件藝術品。

但沒寫王勁松的表演是藝術品中的藝術品。

他飾演太監楊金水,被譽為「中國電視劇近30年來第一太監。」

楊金水是宮裡的人,背後是司禮監,再背後是嘉靖帝。

左右逢緣,上通下達。

他有他的陰狠與悠然:

毀堤淹田,他順水推舟;朝中政變,他聞風而動。

可偏偏殺出個剛直不阿的海瑞,查案查下去為難的是嘉靖,危及的是司禮監,要死的是楊金水。

所以楊金水瘋了。

這一瘋是虛實相間,漸入其境。

這二瘋是心已成灰,目空無物。

這三瘋是傷筋動骨,瘋魔成活。

這四瘋才是目的,是盡頭,是要向嘉靖言所不能言......

但他這瘋是裝的,因為臉是瘋的,手卻醒著。

劇中給了無數次他手的特寫鏡頭。

觀眾心被揪著,揉搓著,看他自我承受至此。

瘋了三年,直到呂芳與他出宮:

「咱爺倆平安了,從今往後你不用再裝瘋了。」

他恍然落淚,難發一言。

這樣的表演,豈非神跡?

王勁松飾演的所有角色中,我最愛楊金水,偏愛楊金水。

後來王勁松在《琅琊榜》中飾言侯,在《破冰行動》中飾林耀東,亦各有風采。

他戲份都不算最重,卻讓人難忘。

很難講清,因為他的文人氣中是有妖氣的。

這段時間,《冰雨火》播出,緝毒片。

劇本有硬傷,新演員不足,質量一般。

衝著王勁松而看,倒也頗有幾分滋味。

於他而言,好劇本好班底難得,唯一能做好的是自己那份工。

發現沒,《冰雨火》中與上圖對比

人物狀態不同,他摘眼鏡的動作也不一樣

細活

王勁松挺「裝」的。

有部古裝戲,道具組準備的劍制式不對,王勁松要求換,連換四把仍然不對,他無法再要求,戲得拍了,拍時他只能將劍柄藏於袖中。

裝什麼藝術家?

差不多得了吧。

他自己也知道:「肯定會有人在背後這樣說,有時候導演需要的就是你這張臉、需要你按時把台詞說完。」

「但我覺得就是過不了。」

這「裝」其實是愛惜羽毛。

當赤誠與此行風氣相悖,便被污名化為「裝」。

在《恰同學少年》中飾湯薌銘

「南橋荀令過,十里送香」,寫的是荀彧愛香。

進《軍師聯盟》劇組,王勁松先問導演用什麼爐,回博山爐,心下踏實。

博山爐漢早期便有,戲在東漢末年,沒出差錯。

他了解香,不止限一爐,還有香的味、形、色,他是覺得必須研究,萬一哪天需要打開怎麼辦?

他替角色操心,但絕非戲霸。

甚至要求刪戲,而不是加戲。

曹操建好魏王府,在門上寫 一「活」字,楊修解為「闊」,荀彧在場,王勁松覺得不對,因為荀彧反對曹操稱王,不該在場相慶。

便找到導演,後刪掉此戲份,荀彧「告病在家」。

這是合理的。

功夫不止一處。

《軍事聯盟》開拍前,他特意去了博物館,又查史料,做了大量功課。

曹操送荀彧的食盒,名為「君幸食」。

王勁松查到馬王堆出土的「君幸食」,六棱的大紅漆漆盒,便建議取這個造型做三層食盒,因為荀彧恰好出仕30年。

有寓意,有巧思。

就像傅彪對他說的:「演戲,就是要把飯桌縫裡那點渣子摳出來。」

《大明王朝1566》中有個讓人心驚肉跳的情節。

往楊金水臉上扎針。

剪輯師特意去問導演,這針是真扎還是假扎,他覺得這鏡頭太真,不似作假,可也不敢相信演員能受得住。

當然是真扎。

劇組特意請了中醫,避開穴位給王勁松炸了40多針。

戲從上午拍到下午,中間導演找王勁松商量,全劇組都餓著,能不能先吃飯。

王勁松點頭。

但他滿臉滿頭的針沒法吃,只能等,時間一長,針因為排異掉了下來,只能再扎一遍。

他覺得值當。

王勁松喜歡《大明王朝1566》的拍攝氛圍。

他講過一件事,有位臨時演員拍攝時緊張到忘詞,是旁邊托板的燈光組師傅忍不住給他用湖南話提了詞,竟一字不差。

他覺得大家在維護這個職業的尊嚴。

現在再提「職業尊嚴」怕有人當笑話吧。

一代

有次葛優喝了酒,掏心窩子說想去專業院校學表演,他是非科班出身,眾人以為他自謙呢,國際影帝都拿了,應該去當老師啊,當什麼學生。

其實就是惶恐。

越虔誠越惶恐。

王勁松也提過,中專學歷考進話劇團,自卑,便以書補拙,那時沒錢租房,借住資料室,書架擠得滿當,他慶幸讀了四年。

在話劇團,寂寂無名。

他演過一堵牆,套一件長袍,一邊黑一邊白,演壞的牆,便以黑示人,演好的牆,便以白示人,不需要說詞兒。

能演戲,他很珍惜。

所以明白他的憤怒。

有次電視劇論壇上,王勁松站前台發言,摔了稿子,說:

「什麼時候我們這個職業變成了背台詞也要被表揚的職業了,多不要臉哪?」

其實刀子嘴豆腐心。

他曾反思過,新一代對職業的態度對表演的理解,要靠他這一代表率和傳遞。

《軍事聯盟》的劇組共識:「所有進組演員時看的戲是王勁松的戲,找不到戲感時,就去看王勁松演的。」

即使最悲情最激烈處,他也處理得高級。

可惜現在所謂的「演技炸裂」其實是面目扭曲猙獰占了主流。

「釋放很容易,你可以涕淚交加、哭天搶地,但它不值錢。」

要靜水流深。

無聲處驚雷。

傅彪曾對王勁松說:

「咱們以後要是出名了,絕不欺負別人,也不讓別人欺負咱。」

尹正說,和王勁松合作,他會主動告知自己表演不足處,且以尊重人的方式。

於毅說,王勁松是一個特別好的朋友,也是特別好的師長,他特別會保護演員的心理。

太多太多。

和年輕演員同台總往後站,先讓後輩們發言。

這樣的王勁松,不認識他不要緊。

他演的每一個角色都會讓你記住。

這樣的演員是帶著角色奔你而來。

參考資料:

1、《王勁松 於無聲處驚雷》,南方人物周刊

2、《王勁松 隨波不逐流》,南方人物周刊

3、《你或許不認識她,但他演的角色你全都能記住》,人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1422feace14f987fdcf3bcaf8c25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