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今年A股像2012年和2018年,那兩年給今年帶來什麼啟示?

2022-03-29     價值線傳媒

原標題:都說今年A股像2012年和2018年,那兩年給今年帶來什麼啟示?

最近,資本市場的大佬們總是反覆提及2012年和2018年。

為何大家都關注2012年和2018年?

2018年的A股,滬指全年下跌24.59%;深成指下跌34.42%;創業板指下跌28.65%;中小板指下跌37.75%,熊冠全球,投資者哀鴻遍野。

2012年的A股,寬幅震盪,三起兩落,最終頑強收紅。

那兩年,國際和國內究竟發生了哪些大事?和今年又有何異同?給今年的股市帶來什麼樣的啟示?

2018年:A股為何熊冠全球?

2018年,A股大幅下挫,熊冠全球。

滬指創下有史以來第二大跌幅,全年下跌24.59%,跌幅僅次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

其他三大指數中,深成指跌34.42%,創業板指跌28.65%,中小板指跌37.75%。

從行業上來看,沒有一個行業取得正收益,其中又以周期板塊和成長板塊跌幅最大。跌幅排名靠前的行業主要是受中美貿易戰加征關稅影響較大的電子、輕工製造、機械設備、電氣設備等,跌幅較小的行業則集中在消費和金融。

從風格上來看,大小盤均呈現震盪下行的走勢。自2018年2月以後,貫穿2017年的藍籌股行情終結,中小盤股則仍延續自2016年以後的估值下行趨勢。

2018年股市慘烈的背後是內外風險歷史性的演繹。一方面,中美貿易摩擦加劇;另一方面,國內去槓桿持續推進;更重要的是,中美經濟與金融周期的錯位,使得A股受到美國加息的拖累,進一步失去了吸引力。

1、 中美貿易戰

2018年3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宣布對每年高達6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產品徵收25%的關稅,中國政府隨後對美方進行了反制裁,標誌著中美貿易爭端的正式開始。

隨著摩擦升級、雙方談判態度幾經反覆,恐慌情緒籠罩著資本市場。投資者對風險的容忍程度呈螺旋式下降,市場迅速下跌。

受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中國企業對外出口銳減、對內消費不足,盈利預期惡化,從而引發了2018年經濟增長動能趨緩。上市公司盈利預期下滑進一步挫傷了投資者信心,股價加速下行,製造業和成長板塊受損嚴重。

2、 國內去槓桿

2018年國內去槓桿持續推進。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企業信用債違約數量及金額成倍增加,125隻違約債券中有106隻由民企發行,信用風險急劇上升。

債券的爆雷又進一步加劇了上市公司的財務風險,企業融資及再融資能力下降,投資者對企業經營能力的預期進一步悲觀,並導致了2018年底市場的又一輪低迷行情。

3、 經濟周期錯位

2018年,美國經濟在持續改善後出現過熱趨勢,而中國經濟則面臨增長動能趨緩。這一點與今天的中美經濟形勢頗為相似。

中國宏觀層面,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動能不足;其中,由於中美貿易磨擦加重,出口受損嚴重。

A股微觀層面,由於經濟周期兩相錯位,使得A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及盈利預期都有所下滑,給股市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4、中美金融周期錯位

中美經濟周期錯位導致金融周期錯位。2018年美聯儲超預期加息四次,而中國國內四次降准,以維持去槓桿所需的流動性,兩者方向產生分化。

貨幣政策分化進一步引發全球資金回流美國,給A股市場帶來更大壓力。儘管國內市場全年維持寬鬆,但受制於基本面悲觀預期以及資本外流壓力,未能有效帶動股市上行。

2012年:A股三起兩落

2012年的A股三起兩落,最終頑強收紅。

從指數上來看,滬指全年上漲3.2%,深成指漲2.22%,中小板指跌1.38%,創業板指跌2.14%。

從過程上來看,2012年A股大致可分為五個階段:

1 月6 日-3 月2 日:上行階段,滬指漲14.53%,通脹回落,貨幣寬鬆形成一致預期;

3 月5 日-3 月29 日:下行階段,滬指跌8.47%,兩會寬鬆預期落空;

3 月30 日-5 月7 日:上行階段:滬指漲8.87%,寬鬆預期再起;

5 月8 日-12 月3 日:下行階段,滬指跌20.07%,經濟增速下滑超預期;

12 月4 日-12 月31 日:上行階段,滬指漲15.79%,改革預期強化,市場風險偏好上升。

從行業上來看,房地產全年上漲33.8%,位居所有申萬行業第一。銀行、建築裝飾和家用電器等地產周期相關板塊也漲幅居前。此外,受益於2012年的金融創新,非銀金融板塊也同樣有著不錯的表現。

海外:美國再度啟動印鈔機,歐債危機進一步擴散

美國方面,2012年仍處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復甦進程中。

2011年,美國剛剛結束了第二輪量化寬鬆(QE2),經濟增速三季度開始觸底反彈。但美國的經濟復甦僅僅維持了3個季度。2012年3月,時任美聯儲主席的伯南克在講話中釋放了新一輪QE的信號。隨後的6月,美國PMI快速滑落至50.6%,幾近觸及榮枯線。最終,美聯儲於9月14日的議息會議正式宣布開啟第三輪量化寬鬆(QE3),並在12月宣布量化寬鬆力度加碼。

歐洲方面,2012年是歐債危機進一步擴散的一年。先是2月惠譽將希臘的長期本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降至最垃圾級。5月和6月,西班牙和賽普勒斯又先後爆發銀行危機。到了7月,穆迪甚至將歐元區擁有最高信譽的德國、荷蘭和盧森堡的信用評級前景從「穩定」調為「負面」。受歐債危機拖累,歐元區2012年GDP同比下滑了0.6%。

國內:經濟下行VS寬鬆預期

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一方面,通脹高位回落,房地產仍處於調控周期;另一方面,歐債危機愈演愈烈,對中國出口產生負面影響。

在此背景下,2012年中國前三季度GDP增速持續下滑,貨幣政策寬鬆預期不斷強化。2月24日,央行宣布降准0.5個百分點,隨後的5月再次降准,並在6月和7月連續兩次降息。在政策的刺激下,四季度GDP增速終於實現了反轉,由三季度的7.5%回升至8.1%。

除了貨幣政策,2012年的金融創新也受到關注。年初,保監會放寬了保險資金的投資範圍和投資額度,允許險資投資銀行理財產品、券商資管等。在實際操作中,這些資金很多都直接投向了住宅項目,從而激發了房地產市場的活力。

2022年:A股預期受到怎樣的啟示?

當前,A股面臨的境遇與2018年和2012年有很多相似之處。

但是,今年的海外環境更困難更複雜,美聯儲收緊力度更高,地緣風險更不容易控制,強美債+強美元+高油價對全球股市壓制力更大。

對比2012年,海通證券認為,2012年市場的年度低點出現在12月,而今年A股市場外部因素擾動更為嚴峻,年初下跌幅度較大,全年低點可能已經出現了。

對比2018年,中信建投認為,當前A股市場位置偏高,下跌時間較短。從微觀流動性上看資金流入並不強勁,配置型外資流出壓力依然值得關注。當前仍有部分中期擔憂未解,如經濟和企業盈利仍在尋底、全球通脹和美聯儲加息、疫情反覆影響復甦等。

有市場人士相對樂觀地認為,俄烏戰爭進入尾聲後,A股可能會迎來第一個拐點,因為地緣衝突、滯脹風險對全球股市的壓制會適度緩解。此外,最近中國國務院金融委等多個金融主管部門接連召開會議,標誌著本輪下跌政策底已經出現,市場信心修復,流動性惡化獲得緩解。同時,國內環境要比2018年略好一些,高層穩增長的決心很大。

但也有市場人士看法比較悲觀,認為當前中國面臨本土疫情不確定性和地產悲觀預期這兩大掣肘,未來或許沒那麼樂觀。本輪全球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還是金融刺激退潮,過去兩年全球股市賺的錢主要是各國央行放水放出來的。當美聯儲率先收水,全球股市面臨很大的考驗。而且,未來美國通脹壓力越大,美聯儲收緊的力度可能就越高,這對股市並不是一個好的信號,當前的美聯儲防通脹的意願強於保股市。

綜上,今年A股受美股影響較大,參考2018年和2012年的走勢,將會寬幅震盪,同時也會穿插一些結構性行情。指數的具體走勢將取決於國際環境的變化,以及國內經濟增速何時見底。長期來看,A股特別是成長股的的拐點可能要等美聯儲加息周期的結束。

今年對於A股投資者來說將是一大考驗,控制好倉位可能是對抗風險的較好選擇。對於成長確定、估值合理或偏低的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可以耐心持有;對於成長確定、但估值過高的公司可以適當降低倉位;對於行業成長性不足、沒有業績支撐的公司要特別迴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0a630ce6ae2f4f63fa725ccfca5dc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