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帝妙計布施的故事,佛陀的愛憐無處不在,法照大師念佛奇緣

2020-09-06     善知

原標題:天帝妙計布施的故事,佛陀的愛憐無處不在,法照大師念佛奇緣

天帝的妙計布施和大窮人的歡喜布施

大迦葉尊者喜歡向貧窮的人乞食,而不向有錢人乞食。一天,尊者準備去乞食前,先入定觀察應該給哪裡的窮人種福田,觀察後即來到王舍城中,看到一位老母最為貧困,她住在茅廁中,身體贏弱又有疾病,孤苦零丁無衣無食,只能用小籬笆遮擋身體。

尊者入定知道她由於往昔沒有種福所以今生貧窮,又知道老母近日即將壽終,於是心想我若不度她,她就再也沒有種福田的機會了。這天,老母饑渴睏乏,見到一位長者要丟棄一些已經酸臭的米汁,隨即拿著破瓦盛了回來。大迦葉尊者來到老母的住處,說:你若布施給我可以得到大福報。老母回答:我又病又窮,無衣無食,並非我不願布施,實在是沒什麼可以布施的呀!

摩訶迦葉。即答偈言:

佛為三界尊 吾備在其中

欲除汝飢貧 是故從貧乞

若能減身口 分銖以為施

長夜得解脫 後生得豪富

爾時老母。重說偈言:

實如仁所言 生世無功德

今在糞窟中 不凈塗其身

飲食無分米 羸形而不覆

如今之極貧 施意與願違

摩訶迦葉。重說偈言:

母說處不悅 飢窮無以施

若其有施意 此則不為貧

若復知慚羞 此則著法衣

如母此二事 衣食為備足

世有顓愚人 俗衣寶谷多

無慚不念施 計後此大貧

惶荒設福德 可謂為希有

信哉罪福眾 至誠不虛說

尊者說:佛是三界至尊,我是他的弟子,想要解除你的飢餓貧困,所以向你乞食,如果能把衣食分少許布施給我,即可從飢貧中解脫,來世得到豪富。老母說:誠如您所說,我前世沒有修福,所以今生住在糞窟中,無衣無食,雖想要布施卻無能為力啊!

尊者說:你說飢餓貧窮無以布施,如果你有布施的意願,則不能說是貧窮了,如果再有羞慚之心,就是穿著法衣了。世上有的愚人,雖然錦衣財寶穀物眾多,卻無慚無愧不知布施,福報盡後就要受貧窮的果報了。如果你這麼貧窮還能布施修福,那就是稀有難得啊,要相信布施必能獲福啊!

老母聽尊者說完後,心裡很歡喜,想起前日得到的臭米汁,想要布施又擔心沒法喝,於是請問尊者:可以慈悲接受我的布施嗎?尊者回答:很好很好!老母即取來米汁,由於沒有蔽體的衣服,只能側著身子隔著籬笆把米汁遞給尊者。

尊者接受了米汁後,即祝願老母獲得福報安康。尊者心想,我如果把米汁帶到別處喝,老母會不相信,以為我把米汁丟棄了。隨即當著老母的面把米汁喝乾凈,老母於是生起了真實的信心。尊者又想,我當顯現神足通令老母增加信心,隨即隱沒地中又飛上虛空,身出水火,種種變化。

老母看到如此神變後歡喜踴躍,誠心地跪在地上遙視尊者,尊者問老母:你有什麼心愿?世間豪富,轉輪聖王,及四天王釋梵諸天,或者欲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乃至無上佛果,都可以實現。

這時老母厭離世間之苦,聽說天上非常快樂,即向尊者稟白:我願以此微福得生天上。於是迦葉尊者忽然隱沒不現。數日後,老母壽終,即轉生到忉利天上,威德巍巍,震動天地,光明殊特,譬如七個太陽同時出現照曜天宮。

帝釋天主釋提桓因很驚訝,不知是什麼人有此福德,該不是這裡還有人在我之上吧?於是以天眼觀察,得知是因為這個天女的福德。釋提桓因問天女:你從何處來?是修了什麼大福德,有如此大光明大威德?天女回答:我原本在閻浮提的糞窟中住,又老又病,無衣無食,因為供養了釋迦佛的大弟子迦葉一點臭米汁,然後發願生天,所以現在生到此處。

爾時天女即自念言。此之福報。緣其前世供養迦葉所致。假令當以天上珍寶種種百千施上迦葉。猶尚未報須臾之恩。即將侍女持天香華忽然來下。於虛空中散迦葉上。然後來下五體投地。禮畢卻住。叉手嘆曰:

大千國土 佛為特尊 次有迦葉

能閉罪門 昔在閻浮 糞窟之前

為其貧母 開說真言 時母歡喜

貢上米汁 施如芥子

獲報如山 自致天女 封受自然

是故來下 歸命福田

這時天女心想,我今獲此福報,皆因前世供養迦葉尊者,假使以天上種種珍寶供養尊者,仍不能報答尊者之恩於萬一。隨即帶著侍女手持天香天花下到人間,於虛空中散花供養迦葉尊者,然後下來五體投地頂禮尊者,再以偈讚嘆尊者,表達感激之情。

天女說偈之後,即與侍女一起回到天上。

帝釋心想:此女於閻浮提臭惡之中,以米汁供養迦葉尊者獲此大福,尊者只接受窮人的供養,不去富貴之家乞食,我得想個好辦法,到尊者處種種福田。於是釋提洹因即與天后,將食物裝在小瓶中,下到王舍城,在小巷邊建了個簡陋的小屋,並變化成一對老夫婦,身體消瘦,彎腰駝背,裝作窮人乞丐之狀,屋裡沒有任何飲食穀物衣服等。

迦葉尊者乞食時,看到這家窮人就上前乞食。老大爺說:我們太窮了什麼都沒有,怎麼辦?尊者為老夫婦祝願久久不肯離去。老大爺說:我和老伴曾經乞討得少許飯食,正打算吃,聽說您非常慈悲德高,如今雖然窮困,願意將飯食供養賢者您,希望能令我們獲得福報。

心裡又想:天食非常的芬香,如果打開瓶子讓尊者察覺,必然不肯接受。於是老大爺說:道人,請您把缽給我,我把飯食盛上。於是尊者把缽遞給老大爺並祝願施主獲福。

老大爺剛打開瓶子,天食之香馬上普熏整個王舍城,尊者嫌味道太香心裡奇怪,便準備入定觀察是怎麼回事。這時,老夫婦恢復帝釋天主和天后的原形,迅速飛上空中,歡喜無量。尊者思維後知道是帝釋化作老人,為了增加福報這麼做,既然已經接受了布施就不宜歸還給他了。

迦葉尊者稱讚說:善哉帝釋,培植福報無有厭倦,能夠忍受醜陋的身形,下來人間培福,必定獲得殊勝果報。帝釋和天后聽後更加欣喜踴躍。這時天人奏著天樂來迎接天帝天后回宮,帝釋回宮後倍加歡喜。

世尊對阿難說:世間沒有人能比得上這位貧母,所施雖然很微少,卻能獲福無量,因為她由於遭受苦厄發起了至誠供養的心。

而帝釋天呢,他在天上享受著巨大的天福,還能舍下豪貴之身下來人間種植福田,所獲福報也是難以衡量。所以如來說布施第一。閻浮提人愚痴可憐,能如此布施者很稀少啊,你要廣為宣說如來的真實教言。

佛陀的愛憐無處不在

古時候,在薄佑國佰個名叫常悲的菩薩。他對佛法專一精進,可是當時在他的國家裡,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實際上則敗壞佛規,背叛佛義。因為這些佛門敗類違法非為,很快的,整個國家的人都不信奉佛法了。

常悲菩薩不願看到這一切,便拋下妻子兒女,一個人到山中隱居修行。他每天喝山泉水,吃樹上的野果,過著苦行的日子。

『我生不逢時,遇不到佛陀,遇不到好菩薩,我該怎麼辦?』

他悲慟的對天空呼喊,這聲音傳到大上,感動了天神,天神便下到半空中對常悲菩薩說:

『賢明的菩薩,你去尋找明度無極聖典,好好誦讀,貫通經意,確實奉行經義,就一定會成佛的。』

『我該到哪裡去求這至尊的佛法呢?』

『你朝著正東方走吧!不要害怕艱難,你一定能找到明度無極聖典的。』

天神的指點使常悲菩薩感激不盡,他不斷對著上天磕頭,說道:

『我一定照您的指示去做。』

『你必須努力精進,才能找到聖典!』天神說完這話便不見了。

常悲菩薩朝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出發,走上漫漫尋找佛經的艱辛路途。他懷著無比堅定的信心,一連幾天披星戴月的趕路,走到雙腳腫痛仍不停趕路,也不知前面還有多遠的路程,只是努力往前走。

常悲菩薩真誠專一的精神感動了佛陀,於是佛陀飛到他頭上幾重天的地方,跟他一起前行,每天講經給他聽。

佛陀讚嘆的說:『你真的一片誠心啊!像你這樣的菩薩已經不多見了。你從這裡繼續東行二萬里,使到了健陀越國,那裡住著很多菩薩,其中有個菩薩名叫法來,他聖德高明,通曉各種經典,反覆教化人們,那本經—明度無極經,我想他一定會替你調解,讓你誦讀的。』佛陀說完便不見了蹤影。

常悲菩薩感恩佛對他的指點,更加堅定了求經的信心。經過千辛萬苦,常悲菩薩終於進入健陀越國,漫漫求經之路馬上就要到達了。

這時,常悲菩薩的心中無比激動,再次虔誠的對天空說著:

『佛陀啊!您的愛憐真是無處不在啊!

法照大師念佛奇緣

法照大師也是唐代高僧,因其思想與行持,皆與善導大師相似,後人認為他是善導大師再來示現的,所以尊稱他「後善導」。

法照大師出家不久,有次在他心很寂靜的時候,看到自己的缽顯現一種聖境:高山中有間寺院,寫著「大聖竹林寺」五個大字。寺院輝煌莊嚴,金光燦爛,全為七寶所成。近處有花園、樹林,也如《阿彌陀經》所說:「黃金為地、眾寶殿堂、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的境界。

法照大師很感動、很驚奇,他想:這應該是在娑婆世界,但到底在什麼地方?他向前輩請教,人家聽他的描述後,告訴他這應該是在五台山文殊菩薩所顯化的地方。法照大師就到五台山尋訪這個聖境,暫住五台山佛光寺。

有一晚四更,一道光芒突然射到法照大師身上,法照大師循著這道光往前走,來到一個地方,看到兩位童子,據說就是善財童子與難陀童子,在此等候法照大師。兩位童子引導他進入一個寺院,寺院寫著五個大字「大聖竹林寺」,原來這就是缽所顯現的境界。

寺院為諸寶所莊嚴,樹也是七寶行樹。法照大師進入寺院後又登入講堂,果然看到文殊菩薩在講堂西邊,普賢菩薩在東邊,都坐在獅子座上,周圍有無數菩薩圍繞,而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正對這些圍繞的菩薩大眾說法。

法照大師恭敬來到兩位菩薩面前,虔敬頂禮,並請兩位菩薩為他開示。

法照大師問:「末法時代眾生,距離釋尊在世期間已經很遙遠了,智識淺薄、根器下劣、業障深重、煩惱熾盛,本來具足的清凈佛性,無法顯露出來,而佛法如大海廣闊無邊,不知其中有何佛法,適合這種根基?不知修哪種法門,容易達到成佛的境界?」

文殊菩薩首先開示說:「你要修習念佛法門。唯有念佛法門,才適合末法時代;一切修行法門中,沒有比念佛及供養三寶更殊勝的。如果這樣做,自然能快速圓滿,成就福慧雙修。我文殊師利在過去世中,就是因為念佛、供養三寶的緣故,才能成就佛的智慧。所以你應該知道,一切諸法波羅密及甚深禪定,乃至十方諸佛,都是從念佛成就的。故知念佛法門,是一切法門之王。」

法照大師再問:「如何念佛?」

文殊師利菩薩開示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彼佛說法願力不可思議。你要念念不舍,臨命終時,決定往生極樂世界,永不退轉,快速成佛。」

說完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同時伸出金色的手,摸法照大師的頭頂,授記說:「你因念佛之故,不久就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若有善男子善女子,期望快速成佛,沒有比念佛更好的,只要一心念佛,自然能快速證得無上菩提。」

法照大師得到兩位菩薩摩頂授記,以及這麼微妙的開示後,踴躍歡喜,再三頂禮,告辭出了講堂。

兩位童子又親送他走出寺院,他回頭一看,寺院已經不見了!法照大師就在一堆石頭上做記號,後來發心在此建「大聖竹林寺」,並將這一段經歷寫下來,流傳後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wKqYHQBd8y1i3sJiC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