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曾經說過:「巧妙地花一筆錢和掙到這筆錢一樣困難。」
確實如此。
金錢是一個有靈性的東西,一個人對待金錢的態度,往往就是他對這個世界的態度。
而一個人花錢的方式,恰恰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層次,甚至很多時候,花錢比掙錢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未來。
01
你花錢的能力,決定了你生活的品質
塞約翰生曾經說過:
「既會花錢,又會賺錢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為他享受兩種快樂。」
可是,在現代社會中,大部分人都擁有了掙錢的快樂,卻無法享受花錢的快樂。
之前,訪談節目《王剛講故事》曾記錄了一個「摳門大叔」的日常生活。
這個摳門大叔居住在北京四環,明明有車有房,卻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為了節省水電費,他們全家都不怎麼開燈,甚至連洗臉刷牙都是去公司完成的。
其實,我們對待金錢的態度,就是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很多時候,我們花錢購買的物品看似毫不起眼,但實際上,這背後卻隱藏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價值觀。
一種是不捨得花錢,也不敢花錢的觀念;一種是願意花錢去追求生活品質的觀念。
其實,花錢能力的高低絕不僅僅是花錢多少的問題,這背後還隱藏了我們的情感訴求和渴望。
這種對金錢小心翼翼,害怕被金錢吞噬的心態,正是我們內心匱乏的表現。
很多時候,我們不捨得花錢和不敢花錢,不是我們真的買不起,而是我們不敢「隨心所欲」的生活。
當這種害怕花錢的情緒積攢久了,我們甚至會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一件物品,也不配上它。
在電視劇《陪讀媽媽》中,媽媽陳莉莉總是向兒子哭窮,還經常這樣訓斥兒子:
「咱們家和人家是不一樣的,人家孩子的爸媽是大老闆,你的爸媽就是個普普通通賣包子的。」
可是,哭窮的教育,只會養出心窮的孩子。物質上的匱乏也許可以解決,但精神上的貧窮卻極為頑固。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缺乏的不是花錢的能力,而是敢於擁有的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也許很多人的經濟條件並沒有那麼富裕,但是,這依然不能阻止我們追求精緻和美好生活的腳步。
富裕有富裕的精緻,清貧有清貧的樂趣,生活的滋味從來不是靠花錢多少而決定的。
之前,在一個紀錄片中看到,錢學森的夫人蔣英,即使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也絕不盲目的省錢。
在她的精打細算之下,她總可以買到最精緻又最耐用的東西。
這樣花錢,不僅賞心悅目,連生活也過得有滋有味。雖然生活依舊清貧,但是她卻從不放棄對美好的追求。
愛默生曾經說過:「不花錢是造不成宮殿的。」
深以為然。
我們的生活就是一座等待建造的宮殿,捨不得給自己的生活花錢,就註定無法擁有宮殿。
勤儉節約的目的,不在於我們省了多少錢,而在於我們擁有了更高品質的生活和精神。
一筆錢,該不該花不是看價格的高低,而是看它有沒有給你的成長帶來幫助。
所以,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對真正生活的追求,要敢於擁有更美好的生活。並為之去努力得到支配金錢的自由。騰出更多的金錢和精力,把焦點放在幫助自己成長的事情上。
02
你花錢的姿態,決定了你生活的格局
盧梭說:「我們手裡的金錢應當是保持自由、實現價值的一種工具,而不是看重金錢,直到使自己成為金錢的奴隸。」
在這個消費越來越高的時代中,我們的四周充滿了消費主義的陷阱,卻很少有人能保持清醒
前段時間,優衣庫推出了一款聯名的限量版T恤。
因為品牌效應,且價格便宜,全國各地的實體店內都發生了哄搶行為。
人們為了一件99元的限量版T恤,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全然不顧做人的尊嚴和體面,醜態百出。
這樣的行為讓我想起了魯迅曾經寫下的一句話:
「面子,是中國精神的綱領,只要抓住這個,就像過去拔住了辮子一樣,全身都跟著走動了。」
人活在世上,每個人追求的東西都各不相同。有人活成了面子,但也有人活成了里子。
前段時間,一代女神張曼玉因為在地攤買東西,而登上了熱搜榜。
據店鋪老闆稱,張曼玉經常來這裡買東西,一買就是一大堆,並且每件物品的價格都不超過100元。
其實,張曼玉早在很久之前就說過:
「這些衣服都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要穿的好看,就是有品味,其他東西並不重要。」
而且,張曼玉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
她會把衣服上的所有品牌商標都剪去,因為她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穿的衣服是什麼品牌。
在一個人花錢的態度中,隱藏著他的人生格局。
格局低的人,會因為世俗的眼光而花錢;而格局高的人,只會為內心的充盈買單。
一代影帝周潤發,雖然身家有56億,但是他卻最喜歡搭地鐵,買50元一雙的拖鞋。
毫不顧忌世俗的眼光,也更不會為所謂的「面子」買單。
不僅如此,他還承諾會將自己56億的身家悉數捐出。
對比張曼玉和周潤發的價值觀,一個人的人生格局和智慧便全都彰顯出來。
花錢,雖然是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卻可以真實的反應出一個人的層次。
愚蠢的人,目光短淺,花錢只遵從內心的原始慾望,放縱自我,腐蝕人生;而有智慧的人,卻能夠掙脫金錢的枷鎖,節制自律,內外兼修,不斷豐富人生。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花的錢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形消費,一種的無形消費。
有形的消費雖然會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感,但是無形的消費卻可以提高我們的精神,改變我們的命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所以,當我們的物質基礎達到一定標準後,要學會為自己的幸福和內心充盈而買單!
03
洛克菲勒曾經說過:「每個月花一天時間在錢上好好盤算,要比整整30天都工作來得重要!」
誠然,你把時間花在哪裡,最後的收穫就在哪裡,對於花錢來說,也是一樣的。
當我們生活的幸福指數越來越低時,我們更應該為自己的幸福和成長買單。當溫飽已經不再是我們的生活重心時,我們更應該為精神的充盈關心買單。
在你的每一筆花費里,都隱藏著生活的風景和未來的格局。
願你腳踏實地努力的同時,也可以為自己的幸福買單,過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