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贛縣老家(四)「王母渡鎮」

2020-10-11     這裡是贛州

(來源:江西省贛縣人民政府)

原標題:我和我的贛縣老家(四)「王母渡鎮」

我和我的贛縣老家

贛縣簡介

我的思念是圓的,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圓的,無論山多高,海多寬,天涯海角都能看見它,在這樣的夜晚,會想起什麼?

——艾青

贛縣簡介

贛縣區,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贛州市中部,贛江上游,東鄰于都縣、安遠縣,南接信豐縣,西連章貢區、南康區,北與興國縣、吉安市萬安縣接壤,與章貢區、南康區、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蓉江新區共同組成贛州市中心城區。贛縣區總面積2993.09平方千米,占贛州市總面積的7.6%,占江西省總面積的1.8%。

贛縣區因《山海經》所記「南方有贛巨人」而得名「贛縣」,境域形似人耳狀,風景優美,景色宜人,被譽為「客家搖籃」、「千里贛江第一縣」、「中國板鴨之鄉」;贛縣區境內有客家文化城、白鷺古村、白鷺官村商周遺址、南朝齊墓、漢朝契真寺、唐朝寶華寺、晉朝儲君廟、文昌閣等人文景觀和櫻花錦繡公園、大小湖州、道士莊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觀。

全區有9個鎮、15個鄉,315個行政村,3224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社區。201111儲潭鄉撤鄉設鎮,20151月韓坊鄉撤鄉設鎮,全區設12鎮(梅林、茅店、江口、吉埠、南塘、田村、王母渡、沙地、五雲、湖江、儲潭、韓坊),7鄉(大埠、陽埠、大田、長洛、石芫、三溪、白鷺),276個行政村,3237個村民小組,27個居民社區。

什麼是家鄉

家鄉,是指自己小時候生長的地方或祖籍,又被稱為「故鄉」、「老家」、「故園」等。家鄉也可以是有歸屬感和安全感的地方。

無論是土生土長的家鄉人,還是生活在當地的外鄉人,或者是旅居在海外的華人,誰不對自己的家鄉有份難捨的情懷,每個人都愛自己的家鄉,喜愛理由何止一百條。家鄉是生命的搖籃,記載著自己的人生軌跡,想起自己的家鄉,就會想起家鄉的親人,想起帶給自己快樂的童年和充滿激情的青春,除了她固有的可愛以外,家鄉已經被注入了情感內涵,這種情愫已經融進了我們的生命。

古往今來,家鄉一直是文人騷客們談論的亘古不變的話題。樹高千尺,落葉歸根,故鄉之思,永遠都是遊子的至誠抒懷。在他們看來,家鄉是他們心靈的依靠、感情的寄託。家鄉是縷陽光,冷寂時可以尋得溫暖;家鄉是個港灣,孤單時可以停泊靠岸。他們借詩言志,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思戀。由此便衍生出了無數千古動人的詩章,在汩汩流淌的華夏文化長河中,捲起層層浪波。

贛縣的山,贛縣的水,贛縣的土地養育了你和我。讓我們跨越時空的界限,停下腳步,欣賞一下我的贛縣「雲」老家。

王母渡鎮

和諧平安的居住環境令人心生嚮往,王母渡鎮圍繞「五宜」目標,強化黨群服務中心建設,讓廣大辦事群眾享受到簡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王母渡擁有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民俗文化資源、紅色歷史資源。山嶺逶迤之間,王母彩陶驚艷於世;河溪縱橫交錯,刺䰾魚歡快暢遊。穿行於王母渡的山水田野,不禁感嘆此間的物華天寶,美不勝收。

王母渡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南部,桃江蜿蜒而過,省道226線途徑境內,距離贛州市區僅 30公里,轄區面積 244.3平方千米,戶籍人口約 5萬人,下轄 1個居委會和 18個村委會。屬贛縣南部區域中心,輻射人口達 20余萬。

王母渡又稱桃江,千年以前,古人就在此繁衍生息,開基立業。如今的王母渡可謂是紅色、綠色、古色並存。它正以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為筆,繪就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宜」新圖景。

回望歷史,王母渡也曾在革命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1934年 10月,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紅一軍團在此與駐守的國民黨軍激戰,並占領永固樓,這也成為了紅軍長征突破的第一道防線上的歷史見證。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考察後說:「永固樓是長征路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碉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VufHHUBLq-Ct6CZ0U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