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小伙戴口罩跑個半月,結果肺破了!為何專家不建議戴口罩跑步

2020-05-12   跑步學院

原標題:26歲小伙戴口罩跑個半月,結果肺破了!為何專家不建議戴口罩跑步

前段時間三名中學生因在體育課上戴口罩跑步猝死的事件(,引起了很多學校注意,也紛紛根據各地疫情推出相關措施。

原以為大家對跑步是否應該配戴口罩已經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武漢卻又發生了一位不到50歲的跑者戴口罩跑步猝死事件。還有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是在5月11日,武漢市中心醫院在官方微博發布了一個病例。

跑步竟然會導致「肺破了」這種事情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但實際上這類事件也在早前的新聞中被報道過,只不過這個小伙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又是因為戴口罩跑步等緣故,導致格外被關注。

為了更好的幫助跑友們避免被誤導,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戴口罩跑步對肺部有怎樣的傷害,以及跑者應該怎樣呼吸。

小伙夜跑是怎麼把肺跑「破」的

患病跑步小伙張平(化名)家住漢口,雖然個子高但人卻比較瘦,平時並不愛運動。因為今年疫情的原因他決定開始鍛鍊身體,半個月前,開始每天晚飯後到戶外跑步。一開始張平張平每次只跑3公里,一周後,他就增加了運動量,開始每天跑6公里。雖然戴著口罩跑步常會感到憋悶不舒服,但想到這是特殊時期,周圍的人也都戴著口罩跑步,他也就堅持下來了。

直到5月7日晚7點多,那天張平跑了4公里後,突然感到胸口有些隱隱作痛,呼吸也變得有些吃力。一開始他以為是戴著口罩出現的憋悶和不適,仍然堅持著再跑了500米,隨後忍痛步行回家了。然而,張平回到家後不久,胸口的疼痛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更加劇烈,呼吸也感到越來越困難,家人趕緊開車將他送到了武漢市中心醫院。

在醫院,經相關檢查,張平被診斷為自發性氣胸,左肺被嚴重壓縮90%,並將心臟推向右側,如果再晚點就醫會有生命危險。隨後,胸外科醫生為他進行了急診胸腔鏡肺大泡切除術,張平轉危為安。

該院胸外科主任陳寶鈞介紹,氣胸多發於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人;身材瘦長的青少年男性也是氣胸的多發人群。因為這種身材的男孩胸腔較長,一旦肺部發育不健全,存在先天性肺大皰,此時如果再從事劇烈運動,使得肺內壓力驟然升高,容易導致肺大皰突然破裂,導致空氣從肺部進入胸腔。

戴口罩跑步如何傷害你的肺?

關於戴口罩能不能跑步,其實我們已經聊過很多次了,雖然戴口罩跑步曾在國內疫情嚴重時期被很多人視為一種必然的正確行為。但是無論是通過學生猝死,還是張平事件,很多人還是沒有客觀的看待戴口罩跑步的問題。

>>>> 戴口罩跑步與「肺破」的因果關係

疫情後小編也有戴口罩跑步的行為,雖然常常只是跑極少的3公里,但是也會有明顯的呼吸不暢的感覺。所以看到張平這則消息的時候震驚之餘還有點自我擔憂,於是詢問了一位醫生好友,以下是他給出的回答:

以上僅為個人諮詢回復,不能作為疾病判斷依據

以上僅為個人諮詢回復,不能作為疾病判斷依據

以上僅為個人諮詢回復,不能作為疾病判斷依據

以上僅為個人諮詢回復,不能作為疾病判斷依據

可以簡單理解為,吸氣時膈肌收縮,但卻因為戴口罩的原因導致被迫膈肌繼續下降,此時用力過猛則會易發生肺「破」。但這與個體素質等原因密不可分,多數是因為病人本身的肺不健全,才會導致受傷。

>>>> 戴口罩媲美高原訓練,並無依據

疫情嚴重時期多數跑者只能選擇戴口罩跑步,認為這一舉動能給自己更好的保護,同時還期望著戴口罩跑步能夠更好的鍛鍊心肺功能。新京報記者採訪專家後,給出了更為客觀的一個解釋:

「前兩年國外出現了一種加阻力的面罩,宣稱在訓練時佩戴可以達到類似高原訓練的效果,但其實並沒有相關的學術文獻支持,證明能夠提升心肺功能或者耐力,相反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是商家在炒作。」

圖片為運動口罩示意

專家解釋,我國眾多國字號隊伍中形成傳統的高原訓練,原理是運動員在相對缺氧的環境中訓練,血紅細胞的攜氧能力就會增強。「為什麼很多隊伍每年都要去?因為研究表明,高原訓練帶來的提升,在返回平原地區後最多一個月,就恢復到之前的狀態了。」

顯然,通過增加攜氧能力提升心肺功能的方法不能一勞永逸,戴口罩訓練自然更無法做到。「如果說戴普通的口罩或者特製的面罩,一定要有什麼效果,可能就是對呼吸肌的鍛鍊。因為這樣需要大力呼吸,才能獲得你想要的氧氣,所以肋間肌可能會得到一些鍛鍊,僅此而已。」

>>>> 可以戴口罩進行的運動

隨著體育場所有秩序的恢復開放,跑步、健身愛好者應該了解那些運動是不宜

戴口罩進行的,以及那些運動是可以配戴口罩進行的。

中國科學院大學寧波華美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劉海艦表示:「跑步、踢足球、打籃球等高強度運動時,人體對氧氣的需求量會急劇增加。如果戴口罩做這些劇烈運動,特別是戴N95這種通氣阻力在300帕左右的高性能口罩,不利於呼吸通氣,有可能造成機體缺氧發生意外,最好別戴口罩做劇烈運動。」

專家建議,對成年人來說,不論室內或戶外,跑步時均不建議戴口罩。鑒於疫情的風險仍在,建議最好選擇相對人少、通風良好的地方跑步,跑步時與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時間最好選擇錯峰出行或清晨跑步。

不過低強度的運動如健步走、運動後拉伸,以及太極拳、節奏舒緩的廣場舞等中老年人群偏愛的鍛鍊項目,可以戴口罩進行。

跑者應該掌握的腹式呼吸

很多跑者都非常熟悉的「腹式呼吸法」就是一種比較合適跑者的呼吸方式。吸氣時腹部鼓起,呼氣時腹部收回,就好像在用腹部呼吸一樣。其實是通過橫膈膜、腰方肌、背闊肌等深層肌肉,控制呼吸,可以達到更深的、更有力的呼吸效果。

練習腹部呼吸,無論是躺著,坐著還是站著都能練習。

>>>> 練習腹式呼吸的要點是

· 建議取仰臥或舒適的冥想坐姿,放鬆全身。

· 右手放在腹部肚臍處,左手放在胸部。

·吸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外擴張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 呼氣時,最大限度地向內收縮腹部,胸部保持不動。

· 循環往復,保持每次呼吸的節奏一致。

腹式呼吸示意

在練習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要緊張也不要刻意為之,一定要放鬆,用意識關注呼吸過程即可。一般每天練習兩次,每次約10分鐘。

腹式呼吸的關鍵是,無論是「呼」還是「吸」,都要儘可能的做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吸到不能再吸,呼到不能再呼。

>>>> 腹式呼吸的好處

· 能夠增加膈肌的活動範圍,而膈肌的運動直接影響肺的通氣量,這對於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好處。

· 擴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

· 減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

· 可以改善腹部臟器的功能。

· 腹式呼吸法可以有效消除腹部多餘的脂肪。

>>>> 關於跑步的幾點建議

· 跑步前至少2小時吃完飯。

· 跑前、跑中和跑後適當補水,保持體內含水量。

· 跑前充分熱身,然後逐步提高配速,而不是一上來就猛衝。

· 呼吸時注意保持一定的深度和相對穩定的節奏;可以跟步頻結起來形成自己的節奏,如:3步為吸,2步為呼。

· 預估自己的跑步強度,以適當的呼吸與之對應。

· 跑姿合理、流暢。

·儘量在較軟的路面跑步,以減少衝擊力。

· 加強核心肌群。

· 如遇岔氣等特殊情況,需降低配速,深呼吸,直到減輕或解決。

· 如果狀況持續不減輕,則要立即停止跑步。

· 加強鍛鍊,提升整體體質水平。

當你在跑步中使用「有節奏」的呼吸,你會發現跑步的自然節奏和你的身體韻律完美契合,這樣不但可以提升你的跑步表現,同時還能體驗純粹的跑步樂趣。

此外在運動過程中如果身體有任何不適,都要停止運動,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