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基金會有愛 7年資助6孩

2019-08-26     龍門發布


「90基金」的同學去探訪資助的孩子。

「下周末來家裡吃飯,和弟弟一起玩。」日前,「90基金」的同學送資助的孩子小榮返回龍門老家,路上向孩子發出過節邀請。一時間,小榮不知如何回應,臉上滿是笑容,鼻頭又一酸,淚花在眼眶裡打轉。

從市區到山區龍門永漢鎮約70公里,這一條路,「90基金」的成員們來回奔走了1萬多公里,連續7年,每月一次,風雨無阻。他們將小榮視如己出,逢年過節帶著他熱熱鬧鬧一起過。失去親人的小榮,在這群熱情善良的「爸爸媽媽」中找到了家人般的溫暖。

2012年起,惠州市一中1990屆的116位同學成立了「90基金」,開展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活動。傳承責任與道義,收穫幸福和美好,6名寒門學子插上了愛的翅膀,在學校的天空里翱翔……

群體名片

2012年,惠州市一中1990屆的116位同學成立了「90基金」,開展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活動。如今,「90基金」共資助孩子6人,每月每人400~800元,每一位孩子都指定一位同學負責,大家輪流探望,不僅從經濟上幫助,更關心孩子們的生活。

一人倡議,百人迅速募集10萬元

「7年前在同學聚會時,有同學說現在大家都有工作有能力,可盡綿薄之力幫助生活困難的學子。這個提議立即得到響應,百餘同學們積極捐款,迅速募集到10萬元。」「90基金」管理者之一周慶強告訴記者。

小榮是「90基金」資助的第一個孩子。2012年,小榮年僅10歲,父親去世,母親生病離家,家裡只有年逾八旬的奶奶,家務都落在小榮瘦弱的肩膀上。

「我忘不了第一次見到小榮的樣子。」「90基金」管理者之一劉健慧想起當年的場景有些哽咽,鎮上居民房子早已是漂亮的樓房,而小榮家依舊是上世紀90年代的平房,家徒四壁,牆面也因柴火熏得發黑。中午放學後,小榮立即趕回家為奶奶做飯。見到大夥,他害羞地打招呼,在昏暗的房子裡,小榮的眼睛是如此閃亮又真誠。堅強又努力的孩子,一下子打動了大家,當即在場的所有人決定資助小榮讀書。

大夥說好,除了金錢上的幫助,還要每個月定期來探望孩子。於是,每個月在市區往返龍門的公路上活躍著這樣一群人,在別人聚餐吃飯之時,他們卻風塵僕僕趕赴龍門,幫小榮的家裡里里外外刷牆,添置家具冰箱,更換新的燃氣灶台,小榮奶奶多次抹淚感謝。

小榮的個性也在轉變,從以前靦腆不說話,到主動地和劉健慧敞開心扉傾述成長的煩惱。「他主動和我發微信時,我真的很開心,一是孩子的性格越來越陽光開朗,二是他把我們當成家人了。」劉健慧開心地說。

2017年小榮奶奶突然離世,「90基金」的成員第一時間趕到,陪伴著小榮。擔心小榮太孤獨,他們不僅每天在微信上陪小榮聊天,原本一月一次的探望也變成了一周一次,還和學校、當地團委組織加強聯繫,請求他們多多幫助關心孩子。在大家的溫暖關懷下,小榮逐漸走出了悲傷。

2018年,小榮從龍門來到了市區一所中職學校就讀。他興奮地告訴記者:「原本我想讀計算機專業,但是叔叔阿姨都建議我讀機修類,當時還有些不理解,但我發現自己真的很喜歡而且適合機修專業,上個學期我還拿了不少獎。」

「90基金」的成惠靜說,當時為了他選專業,許多同學都去打聽就業前景,「看他現在這麼喜歡這個專業,我們也開心。」

為孩子守護大學夢,每月定期探望

「敬愛的叔叔阿姨,你們好!我在大學的生活收穫頗豐,與同學相處融洽,助學金是一等獎。在假期里我去打工了,工作對我的磨鍊是豐富而有趣的。祝各位叔叔阿姨,平安喜樂。」這是基金會資助的孩子中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依玲,她定期寫信給叔叔阿姨,彙報自己最新的情況。

「叔叔阿姨,我和你們一樣成為了大學生。」回想起兩年前,接到她的報喜電話,許多人感到甚至比自己當年考上大學還開心。

來自廣西的小女孩依玲品學兼優、家境貧困,父親意外去世後,留下了6個孩子,母親要照顧2個有智力障礙的孩子,4個孩子來到惠州投靠叔叔。然而工薪階層的叔叔也並不富裕,撫養這麼多個孩子也是十分吃力。「90基金」的一位同學了解到依玲的情況後,鼓勵她安心讀書,「只要成績好,叔叔阿姨一定幫到底。」沒有了學費的思想負擔,依玲全身心投入學習,最終被國內一家本科院校錄取。

在「90基金」的成員們看來,如果能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改變幾個人一生的命運,是一件充滿幸福的事情。

他們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做的。2018年,「90基金」的一位同學在扶貧中發現小梁、婷婷兩個孩子成績不錯,因為家庭困難,可能面臨輟學的問題。於是,這位同學在群里發出倡議,希望基金會能幫助兩個孩子完成學業。

為了核實受資助孩子的真實情況,幾個同學結伴走訪了這兩個家庭,並和村幹部交流。他們發現小梁家裡貼滿了獎狀,婷婷的成績排名全年級前十。「90基金」管理群的負責人在群里發了孩子的基本信息,很快同學們紛紛響應,同意資助孩子讀書。

予人為樂,與己而樂。「我們資助這些孩子,鼓勵他們好好學習,但是我們在其中收穫的感動和快樂反而更多。」「90基金」一員劉惠奕說。

帶著滿滿的幸福感,「90基金」繼續將愛心傳遞。

如今,「90基金」共資助孩子6人,每月每人400~800元,每一位孩子都指定一位同學負責,大家輪流探望。一到周末,「90基金」的成員就到各縣區看望孩子。

「90基金」的成員為了核實受資助孩子的真實情況,經常要跑兩三次,堅持「一定要幫助到最需要幫助的人」。有時候,有的成員沒有定期聯繫孩子,大家就在群里直言不諱地「批評」。「不僅要經濟幫助,更要關心生活」,他們認定這個理。

如今逢年過節,「90基金」都會發起募捐,成員根據自己的能力捐款,資助剩餘的錢用於理財。通過理財,一個月還有700元的收益,保證基金會能維持穩定的運轉,並利用結餘幫助了許多社會上患有重大疾病需要救助的人。

不少惠州一中的師弟師妹也受感染,加入該基金,和師兄師姐一起播撒愛與關懷。

記者手記

用平凡的力量溫暖他人

同學之間的「革命情感」是最真摯、最單純的,這才有了重溫美好校園回憶的同學聚會。如今,打開電視、翻開報紙,不時能看到同學會成「炫富會」的新聞。「90基金」的同學7年來利用同學會傳播善與愛的舉動,無疑為社會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不鋪張、不浪費、不炫耀,「90基金」將質樸的同學情誼通過一種大愛的方式延續。記者多次跟隨「90基金」的成員到龍門、惠東助學,他們開自己的車,用自己的錢吃飯,將每一分助學資金都用到孩子身上,還經常自掏腰包給孩子買書買玩具,添置新衣服。

「90基金」里沒有富豪同學,卻教會了我們如何用平凡的力量奉獻自己;「90基金」里也沒有最優質的資源,卻教會了我們用自己的愛去溫暖他人的心。

「90基金」里的同學用他們最樸實無華的行動點亮了6名孩子的一生,更讓我們看到了普通人的可愛和善良,真切地體悟到真善美就在身邊,激發著社會見賢思齊、明德惟馨的正能量。

來源:惠州日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Nsd0mwBJleJMoPMeo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