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似錦的廣西欽州

2019-11-23     大羅言酒

位於中國西南部的欽州,東與北海市和玉林市相連,西與防城港市毗鄰,是大西南重要的出海通道。

欽州,古稱安州,有1400年悠久的歷史。先秦時期,屬百越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歸屬秦設象郡所轄。漢、三國至晉,欽州屬交州合浦郡,南朝末元嘉設末壽郡,這是欽州的最早建制。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易名欽州,取「欽順之義」,此為欽州的最早得名。

欽州的民間文化多樣,特別在春節、中秋、元宵節、三月三、端午節、嶺頭節等節慶期間,不僅有舞獅、舞龍、舞春牛、舞鹿、舞鶴、舞蝙蝠等傳統習慣,還會開展鬧花燈、唱山歌、唱採茶、賽龍船、跳嶺頭等文化娛樂活動。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說起欽州的吃,不僅有為人熟知的豬腳粉,還有其他同樣能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酸嘢

欽州的酸野搭配點椒鹽那叫一個酸爽,雖說酸野廣西各地方都有,但吃過欽州酸野的人都懂,欽州的酸野是採用當地產的木瓜、蘿蔔、黃瓜、蓮藕、及各種水果等配以酸醋、辣椒、白糖等腌制而成,吃起來味道獨特爽口,是很多女孩子的最愛。

豬腳粉

豬腳粉是廣西特有的美食。其中以欽州豬腳粉和北海豬腳粉為代表。其他還有桂平豬腳粉,玉林豬腳粉,沅陵豬腳粉,梅田的豬腳粉等等,都是用當地特有的上好的寬米粉,配以調製好的熟豬腳做佐料而得名。

俗話說;"欽州豬腳粉,神仙也打滾。",在欽州,原汁原味的豬腳粉很講究:

首先,是豬腳的炮製,一般凌晨三四點就要起來炸豬腳,起一個大鍋,放入足夠的油,炸到一定程度,再放到鍋里加入配料燜燉,燉到豬腳肉里都滲夠了配料的味道,而那些燉豬腳的汁是最香的了。

其次,就是粉,有大粉和細粉選擇,根據個人愛好,將大片切粉捲起切成兩指寬的小塊,泡上豬腳汁就是很美味了。即使不吃豬腳單吃湯素粉也很過癮。

浦北石斑魚

石斑魚是欽州四大海水名優產品之一。它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在國內外市場上久負盛名。欽州沿海常見的品種有寶石石斑魚、六帶石斑魚、赤點石斑魚、雲紋石斑魚、青石斑魚、縱帶石斑魚等。

蚝油香麻雞

蚝油香麻雞是廣西欽州的一個特色菜肴。取處理洗凈的雞身,以精鹽、料酒腌過蒸熟;再起皮、撕肉、拆骨,將肉、骨與多種調料拌勻;上碟時以雞骨墊底,雞肉絲置其上,再以雞皮蓋面復成雞形,最後撒上炒香的白芝麻,最宜於夏秋食用。

大蚝

生蚝營養豐富,是很多人的最愛,蚝是欽州的海鮮特產之一,是著名的「中國大蚝之鄉」,有個大、肉厚、味鮮清甜美等特點,初次來到欽州,別的不說,大蚝一定要嘗嘗,在當地有干炸、爆炒等做法,吃起來讓你讚不絕口。

大粽

粽子是壯家人的特色美食,欽州有名的應該是「靈山大粽」了,一般重五斤左右,採用靈山優質龍淵野生大糯米,野生粽葉,板粟,豬肉等配料包成,剛出鍋的粽子特別好吃,有濃濃的香味,吃起來「糯而不糊,肥而不膩,風味獨特」讓你抵不住頻頻舉筷。

簸箕粉

簸箕粉,主要為廣西北流市南部(上里)民間傳統製作的一道風味小吃,其色、香、味、型俱佳,滑爽可口,遠近聞名。本地人又叫炊(即蒸的意思)粉、剪粉。類似廣州等地的腸粉,但做法不同,更原汁原味,風味獨特。

簸箕粉的傳統製法:把米漿倒入簸箕內,放入燒滾的鍋中蒸煮片刻,取出簸箕,再把粉刮下來,在用刀切成小段,放到碗中拌上湯汁就可以吃了,吃法夏天吃涼拌的,冬天吃生鍋的,但不管你什麼吃還是那個原味。

欽州,這裡氣候溫和宜人,河流水庫眾多,自然資源豐富,依水臨海,山川美麗,遊覽風景迷人,主要旅景點和名勝古蹟有三娘灣、七十二涇、麻蘭島、八寨溝、欽州港仙島公園、民族英雄劉永福故居、馮子材故居、浦北越州古城遺址、蘇東坡天涯亭等。名優產品繁花似錦:荔枝、香蕉、龍眼、百香果、青蟹、海鴨蛋、黃瓜皮等物產豐富,全國聞名。

*本文圖片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oCqm4BMH2_cNUgnHV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