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替國出征!衝刺奧斯卡的路上有哪些阻礙?

2019-10-10     場庫



這 是 場 庫 的 第 2243 部 每 日 一 片


下文提到的《哪吒》是今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

昨天有個消息,讓《哪吒》影迷感到激動。

奧斯卡官方公布了明年「最佳國際影片」(原最佳外語片)的名單,《哪吒》將代表中國大陸參選。

此消息一出,在網上炸開了鍋。

大家紛紛為《哪吒》沖奧加油打氣,作為國產動漫的現象級電影,它的意義註定不平凡。

不過,選擇它參選也就意味著放棄了另一部國產電影之光《流浪地球》,以及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嶄露頭角的《地久天長》。

申奧路上,中國科幻、中國動漫還是中國小人物,確實不好抉擇。

再加上以往沒有動畫片獲獎的先例,《哪吒》的參選,也引來了不少質疑。

這次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我們還將陪跑嗎?

不好說。

01

國產電影是否會迎來奧斯卡的春天?

從積極層面來說,國漫的崛起,與奧斯卡評判範圍的擴大不謀而合,沒準正好壓中了。

反過來看,成也國漫、敗也可能是國漫。

畢竟,很多時候不是我們的片子不夠好,而是外國人不一定能看懂。

放眼望去,每年的參賽作品,要麼是正能量、主旋律的片子。

例如2016年參選的《滾蛋吧!腫瘤君》(豆瓣7.4),2019年的《邪不壓正》(豆瓣7.0),2020年的《哪吒》(豆瓣8.6)。

要麼就是弘揚宣傳中國大國文化的片子。

例如2017年的《大唐玄奘》(豆瓣5.3),

還有就是符合這兩者的2018年參選《戰狼2》(豆瓣7.1)。

參選的作品必定有強文化輸出,片中總能反應某個中國特徵。

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點,但同樣也有相應的弊端。

就拿《哪吒》來說,它面臨著語言翻譯的障礙。

再加上電影本身改編自中國傳統神話,裡面那些晦澀難懂的台詞,怕是很難精準地傳達給外國人。

比如,太乙真人的那句「急急如律令」。

這句中國道家文化里的符咒咒語,要怎麼翻譯他們才能明白呢?

「fast fast biu biu」嗎

還有《哪吒》的片名翻譯,儘管「I AM THE DESTINY」十分扣「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主題,但單靠這句話讓他們理解哪吒這個人物,還是有些困難。

講到這裡,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今年的一大改變——

名稱

跟往年不同,今年不叫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了,而是「最佳國際影片」,弱化了語言定義獎項的規則,實則沒有什麼變化。

還是必須是長片,但不強調劇情片,紀錄片、動畫片都可以參加。

主要對白不能是英語。

要知道,自這個獎項成立以來,華語片就有三個參選名額,分別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

今年中國香港報選的電影是《掃毒2》(豆瓣6.0),依舊是一部類型感很強的警匪片,不過這兩年香港電影的落寞,讓這類名聲在外的類型片缺乏新意。

中國台灣選送的電影是《誰先愛上他的》(豆瓣8.6),口碑兩極分化,多數人覺得電影的好看點在於對社會議題和性別認同的討論。到底誰才是小三?

說完國內的參選影片,咱們再來看看其他國家有競爭力的片子。

02

申奧爭霸,哪國強?

還記得2019年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獲獎影片嗎?

墨西哥的《羅馬》(豆瓣8.2)

故事發生在墨西哥城的一個中產階級社區「羅馬」,年輕女傭克里奧在僱主家中工作,突如其來的兩個意外,同時砸中了女傭和僱主。

如何面對生活的苦澀茫然是影片的主要敘事。

《羅馬》是導演阿方索·卡隆的自傳式電影。

而今年墨西哥參選的影片《女服務員》,還是選擇了類似的角度,視角放在一個女服務員身上,記錄小人物在時代洪流下的現狀。

就目前的口碑來看,墨西哥的《女服務員》並不是熱門獲獎影片。

韓國的《寄生蟲》,法國的《悲慘世界》以及西班牙的《痛苦與榮耀》呼聲最高。

《寄生蟲》不用多說了,在坎城金棕櫚上顛覆了韓國影史,實現了奉俊昊的夙願,也有望斬獲奧斯卡獎項。

法國的申奧影片《悲慘世界》跟雨果的著作同名,內容卻沒有一點關係。

主要講述三個警察深入巴黎多族群混居的社區後,在各種矛盾和多方勢力的干擾下,產生的以暴制暴、不斷升級的衝突。

西班牙的《痛苦與榮耀》,看片名,你大概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圍繞一名精神和身體上雙痛苦並陷入創作困境的老導演,過去與現在的生活,帶有導演阿莫多瓦的自傳色彩。

這也是阿莫多瓦的電影,第三次代表西班牙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了。

之前的《崩潰邊緣的女人》(1988)獲得提名,

《關於我母親的一切》獲得最佳外語片(1999)。

從《羅馬》開始,自傳式電影很受歡迎,不知道2020年的獲獎影片,會不會沿襲這個套路。

拋開這三部有望得獎的參選片子,最讓我驚訝的是日本的申報影片《天氣之子》。

跟咱們一樣,日本同樣選擇了一部票房口碑雙贏的動畫電影。

只是,與《哪吒》超燃勵志的風格不同,《天氣之子》十分小清新,講述了一段青春愛情故事,極具新海誠特色。

這是繼宮崎駿的《幽靈公主》(1998)之後,日本再次選出動畫片來角逐該獎項。

儘管不被看好。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動畫片和紀錄片獲獎的機率很低,因為這兩類都設有專門的獎項。

從最佳外語片上申報,多少有些打擦邊球的意味。

即便是宮崎駿的作品,《幽靈公主》在當年還是沒能獲得提名。

今年或許因為最有可能代表日本參選的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是一部在國外製作的法語片,才被迫選擇了《天氣之子》吧。(我瞎猜的)

說了這麼多國家的申奧影片,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

奧斯卡每年的最佳外語片(日後的最佳國際影片)很像是電影界的「奧運會」。

多個多家在一起展現電影的魅力。

但其實,非也。

俄羅斯申奧影片《高個兒》

奧斯卡獎終究還是美國電影的盛會,主要對象是美國電影,而非一種無國界的審美。

換句話說,他們的評判標準並不是絕對地,電影也不過是各國文化輸出的一個途徑。

如此看來,《哪吒》能否得獎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世界看到我們的文化。

獲獎最好,不獲獎也並沒有什麼損失。

至少從每年申報的影片質量來看,國產電影在逐漸變好。



近幾年大陸申報的電影片單:

2020:《哪吒之魔童降世》 導演:楊宇(餃子)

2019:《邪不壓正》 導演:姜文

2018:《戰狼2》 導演:吳京

2017:《大唐玄奘》 導演:霍建起

2016:《滾蛋吧!腫瘤君》 導演:韓延

2015:《夜鶯》 導演:費利普·彌勒

2014:《一九四二》 導演:馮小剛

2013:《搜索》 導演:陳凱歌

2012:《金陵十三釵》 導演:張藝謀

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完整申報片單

(93部)

阿爾巴尼亞《代表團》

阿爾及利亞《帕皮卡》

阿根廷《英雄主義敗類》

亞美尼亞《漫漫長夜》

澳大利亞《浮力》

奧地利《歡樂》

埃及《有毒玫瑰》

愛沙尼亞《真相與正義》

愛爾蘭《加沙艷陽下》

衣索比亞《逆風奔跑》

白俄羅斯《首秀》

比利時《我們的母親》

玻利維亞《我思念你》

波赫《過失之子》

波蘭《基督聖體節》

巴西《看不見的女人》

巴基斯坦《紅鴿》

巴勒斯坦《必是天堂》

巴拿馬《我們都變了》

秘魯《彩塑男孩》

保加利亞《阿加》

冰島《白白的一天》

北馬其頓《蜂蜜之地》

丹麥《紅心女王》

多米尼加《放映情緣》

德國《系統破壞者》

厄瓜多《最漫長的夜晚》

俄羅斯《高個兒》

芬蘭《愚蠢成人心》

菲律賓《判決》

法國《悲慘世界》

哥倫比亞《猴子》

哥斯大黎加《螞蟻的覺醒》

古巴《翻譯家》

喬治亞《辛迪斯》

宏都拉斯《鮮血,激情和咖啡》

哈薩克《哈薩克汗國:金王座》

黑山《無盡往事》

荷蘭《本能》

韓國《寄生蟲》

柬埔寨《穿越時空的情歌》

加拿大《安提戈涅》

加納《阿扎里》

捷克《被塗污的鳥》

吉爾吉斯《極光》

克羅埃西亞《馬里》

科索沃《扎娜》

肯亞《蘇維拉》

拉脫維亞《轉移者》

黎巴嫩《1982》

立陶宛《時間之橋》

盧森堡《特拉維夫在燃燒》

羅馬尼亞《戈梅拉島》

孟加拉《阿爾法》

馬來西亞《馬拉選戰》

墨西哥《女服務員》

蒙古《馬》

摩洛哥《亞當》

尼泊爾《布爾比爾》

奈及利亞《獅心女孩》

挪威《外出偷馬》

南非《關節城市》

葡萄牙《遺產》

日本《天氣之子》

瑞典《然後我們跳了舞》

瑞士《伍德布魯斯的異想天開之旅》

沙烏地阿拉伯《完美候選人》

塞內加爾《大西洋》

塞爾維亞《彼得一世》

斯洛伐克《此處應有光》

斯洛維尼亞《愛的歷史》

泰國《落頭氏之吻》

突尼西亞《親愛的兒子》

土耳其《義務》

烏克蘭《歸途望鄉》

烏拉圭《換匯者》

烏茲別克《熱麵包》

委內瑞拉《不可能的身體》

希臘《當西紅柿遇見華格納》

西班牙《痛苦與榮耀》

匈牙利《那些曾經》

新加坡《幻土》

印度《印度有嘻哈》

印度尼西亞《我身記憶》

伊朗《尋找法里德》

英國《馭風男孩》

以色列《煽動》

義大利《叛徒》

越南《二鳳》

中國《哪吒之魔童降世》

中國香港《掃毒2天地對決》

中國台灣《誰先愛上他的》

智利《蜘蛛》

你認為哪部影片最有可能獲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2RHtm0BMH2_cNUg3pS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