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這是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所有人都像在追逐夢想一樣的追逐金錢,然後告訴大家「我在追逐夢想」。賺到錢的人會帶著滿身榮光在高台之上侃侃而談,談夢想、人脈、圈子、正義、貢獻,什麼都談了,卻沒有談運氣。
當他們看向芸芸眾生,看向那些一臉渴求的窮人,他們開始談努力,而談來談去,都是努力。那麼,努力就有用嗎?
很多人喜歡看成功學和勵志類的作品,相信一定認識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左右手,在投資界威名赫赫。同時,他還是一個低調的智者,喜愛讀書,他的很多話在各種勵志現場被引用,比如:「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那個東西」。
是不是感覺說得對極了,身體有沒有立刻充滿力量,腦海里全是工作、上進、讀書、努力,這一類詞語像沸騰的開水一樣不停翻湧著,這就是成功學的魅力。
如果你真的在某一天成功了,熱切的視線紛紛聚焦在你的身上,那時的你可以淡淡地說出這句話來:「因為我要自己配得上。」那一刻,拼搏者終於站上了神壇,攀登者們開始歡呼,然後在假象中沉醉。
2019年,美劇《絕命毒師》席捲全球,該劇導演在被GQ雜誌的記者採訪時問到,「你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他的回答原文是:「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把一張紙揉成一團,根本不瞄準,隨隨便便往遠處的垃圾桶一扔,就進去了。但接下來你再想這麼做,精確瞄準,百般努力,可就是再也進不去了。我們為了拍這部劇,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但是你知道嗎?隔壁劇組《老爸說了算》也是這麼投入的,那為什麼是我們大獲成功呢?說實話,我也想知道答案。」
總結下來,他說,因為運氣。
我們一直認為,一個人能取得成功,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要麼是努力,要麼是資源,要麼是天賦,但是事實證明,也許最最重要的,還是運氣。
萬維鋼曾做過一個有趣的論斷,如果兩個人的天賦差距是5%。那麼若干年後,他們的收入差距是多少?還是5%嗎?他認為恐怕是500%。
他表示,人類社會是一個非線性的複雜系統,這意味著初始條件好一點點,最終結果很有可能是不成比例的把這個優勢放大。
假設
他假設現在有兩個雙胞胎姐妹,姐姐因為感冒而錯過了高考,20年後,妹妹或許能夠得到一個諾貝爾化學獎,但是姐姐只是某個化工廠的工人。
這真是令人唏噓的故事,你會建議那個姐姐明年再考一次對嗎?可是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的事情是沒有辦法再來一次的。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班納吉和迪弗洛,他們的主要成就是創作了《貧窮的本質》,他們直面了我們對於貧窮的思考,認為大家總想用一套統一的、邏輯自洽的話術來解釋貧窮,這是一種懶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
他們發現,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區別其實很小,缺乏信息,意志力不堅定,有拖延症什麼的,窮人的那些毛病富人也都有,那為什麼他們是窮人呢?
班納吉給出的答案是,有很多東西是我們不知不覺得到的,比如,我們是住在有自來水的房子裡的,所以我們不用每天一大早就起床往水裡加消毒劑。
再比如,我們每天都能夠接觸到大量的信息,給孩子接種疫苗對於我們來說是常識,不需要誰來說服我,甚至是艱難地說服我。
不是我們更聰明,更努力,而是我們有整個社會系統的支持,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沒有呢?
香港有一個特別值得思考的綜藝,《窮富翁大作戰》,讓社會頂層的人士們感受一下底層的生活,富豪田北辰堅持了一天就放棄了,在當清潔工的日子裡,大富翁的腦子停止了轉動,他竟然沒有思考任何事情,經濟,未來,甚至沒有任何盼望,努力的工作只是為了吃飽一頓飯。
而接下來,只剩下繼續努力的工作,因為還有下一頓飯。最後他對著鏡頭說出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這個社會,極嚴厲地懲罰著那些讀不成書的人」,仔細感受這句話,不是不讀書的人,而是讀不成書的人,無論這是不是你自己的原因。
這就是現實的世界,沒有那麼多的人情味,不要那麼的去責備自己,也許你真的已經很努力了,但是努力一定會成功嗎?其實不然,我希望你們依舊相信著,不然還能信什麼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llective Psycholog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pbbC3EBiuFnsJQVnq16.html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