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鳥圖》描繪了初春時節一隻太平鳥休憩於碧桃叢中的場景。此圖採用雙勾填彩法,用線工整挺秀、生動流暢、柔中帶剛,畫家追求的不是線的形式變化,而是對質感的表達。花瓣密集寫實,鳥的羽毛細而柔,尾羽敷以紅色,有透明感。畫面色彩雅致,鮮花輕敷淡染,毫無矯揉造作之感。
臨宋畫工筆《桃花山鳥圖》繪畫步驟教程
第一步:桃花部分以淡墨細線勾勒,花瓣轉折部分要注意頓挫變化,花瓣圓弧大小也要有變化,勿雷同。用重墨勾勒桃葉,用筆要根粗尖細。老乾也用重墨勾勒,用線略粗。太平鳥的絨羽部分以虛線淡墨勾勒,嘴以重墨勾勒,根部線條略粗。飛羽等片狀羽以細鐵線描勾勒,尾羽和飛羽上的紅色斑紋部分用淡墨勾出輪廓線。
第二步:整體刷古銅色(朱磦加墨,再加少許藤黃和曙紅),桃花以淡特別平塗,桃葉正面平塗頭綠,反葉和花萼、嫩枝平塗汁綠色(酞青藍加藤黃和少許朱磦)。老乾用淡墨皴染,從老乾兩邊往中間皴染,要見筆,不要太光滑。太平鳥的冠羽、胸腹、背、腰等處以淡墨染高法分染,小復羽用淡墨從里往外染,白色飛羽、尾羽部分以極淡的清墨分染,小翼羽、飛羽、下層尾羽等處用淡墨平塗,邊緣留水線。嘴用中墨由前往後分染。眼球勒染,右下略重。
第三步:桃花從邊緣往裡用白粉提染,桃葉正面用花青分染,桃葉反面、花萼、嫩枝等用草綠分染。老乾以淡墨從兩邊往中間分染。太平鳥的白色羽片部分用特別提染邊緣,絨羽部分繼續用中墨分染,並逐步縮小分染面積。羽片黑色部分用中墨繼續分染,飛羽部分由下方往上分染,小復羽由內往外染。爪以淡墨分染。
第四步:桃花繼續用特別提染,近處幾朵要多提染一次。干後,用軟羊毫筆蘸清水洗刷掉桃花表層顯得過厚的浮色,這樣白粉會顯得不那麼浮躁。花萼、嫩枝用淡胭脂從外往裡染,邊緣留水線。正葉繼續以墨青色(花青加墨)小面積提染,反葉整體罩染薄四綠色(三綠加特別)。老乾以淡墨整體罩染,削弱圓柱體的立體感。太平鳥的紅色部分平塗淡硃磦,背羽、冠羽、腰羽等絨羽部分整體罩染偏桔黃一點的赭石色(朱磦加墨),羽片黑色部分用重墨提染。背羽和胸部交界部分的肩羽部分輪廓要刻畫清晰,冠羽和頸部交界部分以粗線條刻畫。嘴部提染重墨,根部染藤黃。眼球罩染桔黃色(藤黃加朱磦)。
第五步:畫面整體平塗淡土黃色(朱磦加藤黃和少許墨),桃花和禽鳥的白色部分用清水筆趁濕洗出,不要沾染上土黃色。桃花花房以淡汁綠分染,用濃特別勾雌蕊和花絲,用濃胭脂立粉法點蕊。桃葉正面罩染淡翠綠後,以中墨局部復勾墨線模糊處,以淡墨勾葉脈,以薄四綠復勒主筋。桃葉反面以薄四綠勾主筋和細葉脈。老乾用重墨局部復勾。花萼在前次胭脂分染的基礎上用清墨局部提染。太平鳥的眼睛用水分飽和的淡特別立粉法點眼圈。以重墨復勾嘴中線並細心畫出鼻孔上方的幾根幘羽。片狀羽開裂部分用重墨畫出裂口,赭黃色絨羽部分以中墨絲毛,鳥體黑色部分以重墨絲毛,白色羽片部分以淡褐色絲毛,紅色部分分染大紅後以墨紅色絲毛。爪用重墨點寫筆法畫出爪尖和鱗甲,干後整體平塗淡褐色。用焦墨點睛。
附:桃,薔薇科、桃屬植物。落葉小喬木。葉為窄橢圓形至披針形,長15厘米,寬4厘米,先端成長而細的尖端,邊緣有細齒,暗綠色有光澤,葉基具有蜜腺。樹皮暗灰色,隨年齡增長出現裂縫。花單生,從淡至深粉紅或紅色,有時為白色,有短柄,直徑4厘米,早春開花。近球形核果,表面有毛茸,肉質可食,為橙黃色泛紅色,花可以觀賞,果實多汁,核仁也可以食用。「油桃」的果皮光滑;「蟠桃」果實是扁盤狀;「碧桃」是觀賞花用桃樹,有多種形式的花瓣。
太平鳥屬雀形目,太平鳥科的鳥類。太平鳥通體灰褐色,具羽冠;頦、喉黑色,尾羽先端黃色;虹膜暗紅色;嘴黑;腳、爪黑色。太平鳥為我國的旅鳥及冬候鳥,羽色絢麗,常被飼為籠鳥,供觀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