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夢綜合自南方日報、城管隊長、深圳新聞網、深圳學區房全攻略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深圳公辦普高錄取率不足五成,深圳市教育局最近回應人大代表的建議:深圳將啟動編制專項規劃 增加高中學位。另外,下面特別分享幾組數據來一起回顧和展望深圳教育迫在眉睫的現狀。
據南方日報2019年7月24日訊 隨著上周深圳中考分數線公布,「上深圳公辦普高難過考大學」的聲音在持續發酵。早在今年深圳兩會期間,已有崔學鴻和陳錦花等至少23名深圳市人大代表聯名提交了《關於加快高中學位建設的建議》《關於加大推進高中學校用地規劃、增加高中學位的建議》,集體呼籲政府增加高中學位供給。
7月23日,記者從深圳市人大獲悉,深圳市教育局已答覆了上述代表建議,坦言「擴大公辦高中學位建設已迫在眉睫」,但建設上主要存在「落地難」問題。目前深圳已啟動《深圳市高中布局專項規劃》編制,預計年底前完成,將盡力加大高中數量和規模。
學位壓力從小學逐步向初中、高中傳遞
崔學鴻說,深圳是全國最大的移民城市,人口平均年齡僅30多歲,人口處於快速增長期。隨著「二孩」政策和異地高考改革政策的逐步實施,未來學齡人口將大幅增加,學位壓力將從小學逐步向初中、高中傳遞。
這一趨勢也反映在新生錄取數據上,2018年深圳高一新生人數為7萬多人(含職高),但初一新生超過10萬人、小一新生達20萬人,幼兒園在園總人數更是多達51萬人。從初中畢業生升讀公辦普高的比例上看,2018年的錄取率僅約47%,2019年則不到45%。
「廣州的這一數據明顯好於深圳:2015年至2017年,廣州的普高錄取率分別是55.46%、56.98%和62.31%,是上升的,且保持在六成左右。同時,廣州在逐步推進示範性高中建設,優質公辦高中學位不斷增加。到2020年,示範性高中學位占比將由目前的56%增加到85%左右。」陳錦花說。
陳錦花直言,深圳的教育預算大部分用在大學建設,對高中教育重視不夠。「為什麼500畝才能申辦一所大學的用地能夠解決,而50畝用地就能辦的高中卻無法解決呢?市民吐槽深圳中考比高考還難,如果再不持續推進深圳高中學校的建設、增加高中學位,將成為新的歷史遺留問題!」
人大代表們建議,深圳市教育部門要做好高中學位的預測及建設規劃;規劃國土部門應優先安排高中學校建設用地,將其用地土地整備計劃單列;各區政府加強管理,不得擅自變更土地用途,加快完成高中學校的土地整備;市發改、財政部門優先安排高中學校建設項目立項和建設資金投入。「希望到2020年,深圳中考公辦普通高中錄取率能達65%—70%以上。」陳錦花說。
近年來深圳高中學位增長相對較少
「近年來,深圳新增學位主要集中在義務教育階段,高中學位增長相對較少,未來幾年突現高中學位緊缺問題,擴大公辦高中學位建設已迫在眉睫。」深圳市教育局在答覆代表建議時如此坦言。
根據2018年9月深圳市教育局印發的《深圳市中小學學位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至2022年,深圳全市新改擴建公辦普通高中18所,新增公辦普通高中學位3.41萬個,其中改擴建7所,新增普通高中學位4550個,新建11所,新建普通高中學位29550個。
「目前,深圳中學泥崗校區、第十二高級中學兩個項目正在建設,觀瀾中學擴建項目正在征地拆遷,第十三高級中學已移交市建築工務署開展方案設計,第十四、十五高級中學已初步確定選址。」該局稱。
全市規劃用地僅兩塊適合啟動建設
但深圳市教育局同時表示,目前深圳的高中建設主要存在「落地難」問題。
一是用地選址難。由於高中學校占地面積較大,規劃部門一直難以提供合適的建設用地。如第十五高級中學,原規劃部門於2017年10月提供的選址位於大亞灣核電站10公里影響範圍內,市教育局綜合應急辦意見並多方考慮後,於2018年12月申請重新選址。而此時大鵬規劃部門明確回復無合適用地。市規劃部門也反饋,深圳目前已難以提供60班全寄宿制高中的建設用地,最後只能將辦學規模由60班壓縮為36班,重新選址於光明區。
二是土地整備慢。已規劃選址的高中學校,其建設用地大多由於「土地未征轉、現狀已建、涉及權屬用地」等因素,須開展征地拆遷等土地整備。按事權劃分,學校用地的土地整備由所在區政府負責,往往進展緩慢,如第十三高級中學,2016年已確定選址,但土地整備至2018年底才完成,嚴重影響建設進度;觀瀾中學擴建項目受拆遷賠償影響,至今無法開工。
三是規劃條件限制。有相當一部分已規劃選址的高中學校建設用地受到「法定圖則調整、土地規劃調整,涉及生態線、藍線建設限制、涉及城市更新時序」等限制,導致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緩慢或規劃手續不完善,難以開工或建設受阻。如龍華區致遠中學(市藝術高中)和石岩高級中學,均由於建設用地位於生態控制線內,無法辦理用地手續;第十四高級中學,2017年11月已確定選址範圍,但因用地涉及片區法定圖則編制審批,至2019年1月才獲發選址意見書。
「去年深圳規劃資源局對全市高中建設用地進行了梳理,經統計,法定規劃在全市範圍內共規劃高中用地120所,其中已建成56所,餘下的用地中大部分因存在著規劃未穩定、城市更新時序不確定、土地待整備拆遷等問題而較難實施,當前僅有2塊用地適合啟動建設,已計劃用於建設第十六、十七高級中學。」該局在回覆中寫道。
編制專項規劃加大高中數量和規模
該局透露,高中學位供給問題已引起深圳市領導的高度重視,要求教育、規劃、發改等部門通力協作,加大高中建設力度。目前該局已啟動《深圳市高中布局專項規劃》的編制並完成前期調研工作,預計今年年底前完成。
《深圳市高中布局專項規劃》將結合深圳高中學位需求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資源,在規劃層面盡力加大高中的數量和規模,並在空間上合理布局,為各區政府(新區管委會)和市職能部門推進高中學校的實施提供建議。
同時,深圳市規劃資源局也要求各區政府不得擅自變更土地用途,確有需要變更的,需經市教育局同意後由該局上報市規劃委員會審批。
據悉,下一步,深圳將加快新建高中立項和選址;對涉及土地整備的建設用地,加快土地整備進度,儘快將高中設施用地移交市教育局建設;已落實用地的項目,立即移交市建築工務部門實施建設,力爭早日投入使用。(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 張瑋)
原標題:深圳公辦普高錄取率不足五成,建設「落地難」致高中學位緊缺,市教育局回應——啟動編制專項規劃 增加高中學位
延伸閱讀
特別分享幾組數據來一起回顧和展望下深圳教育迫在眉睫的現狀:
深圳上學有多難?
40年人口增65倍、GDP增1.2萬倍,小學數量僅增0.5倍
網上有「城管隊長」發文稱"深圳奇蹟:40年人口增65倍、GDP增1.2萬倍,小學數量僅增0.5倍"
深圳從1979年的31萬增加到現在的2000多萬,增65倍。如果按照統計局公布的1302萬人,增42倍,同樣驚人。據深圳統計年鑑數據發現,深圳的小學數量,從1979年的226所到2017年的342所(2018年為344所),只增加了0.51倍!普通中學(高中+初中)增加了15倍,這個增幅相對較大,但直到2001年之後,才大量增加的,此前增幅不過兩三倍而已,與人口和GDP增幅相比,嚴重不對稱,遠遠不能滿足需求。
深圳歷年各級各類學校數(來源:深圳統計年鑑)
以上數據「城管隊長」認為,這說明,深圳40年歷史,特別是前二、三十年,全體人民一門心思賺錢,反而忘記了自己創造的這個奇蹟之城的下一代。
深圳人口連續增長,新生兒連續6年超20萬
深圳歷年人口總量及增速表(來源:深圳統計年鑑)
深圳人口連續增長,從2015年開始突然爆增53萬人,就像當年的房價一樣突然上漲。
隨後2016年到2018年,深圳人口分別增加:62萬、55.08萬、49.83萬。
與此同時,截止2017年深圳的新生兒數量連續6年突破20萬,2012-2017年深圳人新生娃數量為:21.3萬、20.7萬、21.23萬、20.04萬、23.1萬、24萬。
可以說,人口的持續流入,為深圳的上學難造成了直接的影響。
公辦普高錄取率低
深圳公辦普高錄取率有多低?根據手工統計,2019年大概為45.38%,也就是說超過一半的考生沒辦法上公辦普高,有網友抱怨:「我清楚記得,07年剛來深圳,就有人給我打預防針,說深圳的孩子只有一半能上公立高中,十幾年過去了,這個數字沒有升反而降,真是一言難盡!」
(據深圳新聞網:上圖為手工統計的近8年來的公辦普高招生計劃,部分數據可能有出入,僅供參考。)
體育中考難,深圳孩子不僅要比北京跑得快,還要比同學跑得快
深圳中考成績單出來後,據深圳新聞網發現一個讓人意外和緊張的事:
體育成績,男子1000米跑,北京滿分3分37秒,上海滿分3分34秒,廣州滿分3分45秒,而深圳滿分3分21秒,且深圳中考體育占總分比更高。意味著,如果後面跟著一隻大老虎,深圳的孩子要比北京的孩子跑快16秒才能不被老虎吃掉。其他項目基本上對深圳的孩子要求更高,比如引體向上,深圳孩子滿分15個,北京孩子滿分13個,上海孩子滿分11個。網友:憑什麼咱的力氣要更大……
(圖片來源:城管隊長)
再比如女子800米,北京滿分是3分24秒,深圳滿分是3分06秒,足足多了18秒。下面貼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中考體育成績標準數據圖,各位自行感受一下:
北京市
上海市
廣州市
深圳市
公辦少、民辦貴
45.38%的公辦普高錄取率意味著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上不了公辦普高,只能求其次,選擇職業學校和民辦高中。雖然說教育沒有高低之分,但是絕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公辦普高,這也是競爭激烈的原因之一。為什麼接受不了民辦高中?除了擔心辦學質量問題,網友主要覺得民辦學費貴。
在網上找到的部分民辦學校收費標準,僅供參考:
(圖自輕鬆家教)
其中不少了反饋,比上圖統計價格還要高。
網友在後台的留言,前幾名全是反應「公辦少、民辦貴」的問題:
一方面是公辦普高太少、錄取率低,另一方面是民辦普高學費太貴、消費不起,這就是深圳中升高的另一現狀。
深圳的幼兒園在校人數全國第一
深圳2018年幼兒園人數達到了52.42萬人,幼兒數量超過北上廣,全國排名第一。深圳的幼兒園每年新增入學人數約3萬人,間接引發的「學位預警」十分嚴峻。
據預測,2019年深圳全市學位缺口將超過7萬,僅福田、龍華、光明、龍崗4個區的公辦學位缺口就超過2.2萬。近期各種學區房維權事件風波不斷,而數字缺口背後都是家長的辛酸淚。
百萬在校小學生,以及無法滿足的學位資源
深圳小學生數量在2018年突破了百萬,平均每年增速達到了7%左右。一線城市的小學生數據分別是:廣州105.89萬人,深圳102.8萬人,北京91.3萬人,上海80.02萬人。深圳的這一數據僅次於廣州。
深圳小學生每年增長約6萬人,但每年公辦小學數量卻僅僅增加2-5所(數據來自於深圳2016-2018年統計公報),這麼多的小學生,緊俏的學位肯定是不夠用的,必須未雨綢繆做好城市學位規劃,依據政府編制的《深圳市中小學學位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到2022年將新增公辦中小學學位30.46萬。
但是從目前的學位緊張形勢來看,這一規劃還是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在未來6年的時間裡,深圳的小學生將逐漸進入初中、高中階段,與身邊的數十萬人同台競爭。
表18 2018年各類教育招生、在校生和畢業生及增長速度
圖13 2014-2018年各類教育在校生人數
數據來源:《深圳市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深圳學生競爭終極時間表
有人甚至算出「深圳學生競爭終極時間表」。根據過去5年深圳發布的教育數據,我們對未來12年的深圳學生人數進行了預測。其中未來5年的波動變化不會太大,所以還相對有參考性,而5年後的數據因為政策或者其他原因可能會有較大變動,其數據的參考性相對弱些。
主要的數據包括:
幼兒園每年入學新增約3萬人;
小學每年入學新增約6萬人;
中學每年入學新增約3萬人,且每年以一定漲幅遞增;
預測深圳未來12年的學生人數,以此來描述孩子入學時的競爭激烈程度。
於是就有了這張表:
(註:中學人數包括初中和高中)
2019年深圳教育支出增長11%
據深圳市教育局2019年工作思路透露:將全力完成教育民生實事,第一條就是完成新改擴建18所公辦中小學、新增3.1萬個學位建設任務,完成新增2萬個幼兒園學位任務。
根據《深圳市中小學學位建設實施方案(2018-2022年)》,五年全市計劃投入約360億元,新改擴建公辦中小學校206所,新增公辦中小學位30.5萬,比「十三五」計劃目標高出30%。
2019年,深圳市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明確,今年全年要完成10個方面40項民生實事和一批民生微實事,安排九大類民生支出2709億元,其中教育、醫療支出分別增長11%和13%。
未來的國與國,城市與城市的競爭體現在教育上,而基礎教育更代表深圳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_kcKmwBmyVoG_1Z1dp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