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作者:韓二
11月9日,廣州男籃發布消息稱,在8日晚與北京北控的比賽中意外受傷的郭凱,將因此缺席本賽季剩餘的所有比賽。
「掙扎」了兩個賽季才逐漸在廣州男籃站穩腳跟的郭凱,在自己的CBA生涯走上正軌之後遭遇如此嚴重的傷病,的確讓2016年CBA選秀大會的「狀元秀」感到很難接受。但與此同時也必須注意到的一個事實是,郭凱其實已經比大多數加盟CBA的大學生球員要「幸福」很多,因為,很多大學生球員的CBA經歷,不過是「悄悄地來、悄悄地走,沒有引起一絲關注」。
時間回到2015年,CBA舉行了有史以來的第一次選秀大會。姑且不論有幾位球員在這場歷史性的選秀大會上被選中,但「貴為」狀元秀的方君磊,不僅在新秀賽季僅僅參加一場比賽,而且也只交出2分、1次助攻的平淡數據——2015年12月23日、北控客場94比109新疆。
結束自己的新秀賽季之後,原本應該被銘記的CBA史上首位狀元秀,就此悄無聲息地結束了自己的CBA生涯。而從隨後的消息顯示,曾經代表西北工業大學「叱吒」CUBA的方君磊,已經在家鄉開始了一種完全無關籃球的新生活,從某個角度看,這一年CBA的不堪經歷,甚至摧毀了這位年輕人的籃球夢。
方君磊的經歷也許是過於極端,但在如今的CBA賽場之上,與方君磊遭遇類似的大學生球員,其實也真的不在少數——拿到總冠軍戒指的萬聖偉,看到自己的名字竟然被寫錯時,真的不知道是該感慨自己的存在感偏低,還是批評CBA公司的不細心。
從大學轉戰CBA,的確是讓很多大學生球員一圓職業球員的夢,但若想真正在CBA賽場也取得成功,他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同樣是異常艱巨。
更為重要的是,如果無法順利完成這種體系和身份的多重轉變,很多大學生球員因此也只能接受圓夢之後就是「夢醒時刻」的無奈現實——之前就有媒體分析過,很多大學生球員進入CBA之後,除了比賽強度、訓練方式的不適,更多是很難接受自己從明星到角色球員甚至邊緣球員的轉變。
當然,就像郭凱已經在廣州男籃站穩腳跟所顯示得一樣,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生球員都無法在CBA賽場刷出存在感。而說到CBA賽場最為成功的大學生球員,也許就是韓德君了,而看看韓德君的CBA生涯,他的經歷也許也可以讓其他大學生球員了解在CBA的「生存之道」。
作為武漢理工大學、CUBA的絕對明星,韓德君在進入CBA賽場後也經歷了一個極其漫長的掙扎過程,但韓德君經受住了最為艱苦的那段歲月,不管是在如今的遼寧男籃還是在整個CBA,韓德君都已經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存在。
成功的大學生球員,的確也並不僅僅是韓德君。從天津工業大學走上CBA賽場的張春軍、從清華大學走上CBA賽場的曾令旭……這份名單的確不算太長,但考慮到CBA不過是近年才真正向大學生球員敞開懷抱、真正開始重視「體教結合」,這些「前輩」的成功之路,的確值得後來者學習和模仿。
事實上,不管是來自大學還是來自各支球隊的青年隊,每一位年輕球員進入CBA賽場之後,除了必須直面「生存」的壓力之外,更多需要面對或者需要戰勝的,就是之前所提到過的種種轉變。這一點,也許比他們的個人能力更為關鍵。
2019年的CBA選秀大會上,來自北京大學的王少傑,最終成功當選狀元秀。在本賽季已經結束的三場常規賽的比賽中,王少傑場均為北京北控貢獻11.3分、3.7個籃板,這樣的數據,不管是對於剛剛從青年隊上調一隊的球員、還是初來乍到的大學生球員,都是一個極其令人激動的數據。
如此快速地完成從大學生球員到職業球員的轉變,王少傑除了努力和勤奮之外,其實並沒有什麼「秘訣」,這也讓王少傑同樣可以成為未來大學生球員所需要模仿的一個目標。
如果說韓德君代表著進入CBA的大學生球員中最為快樂的一群人,那麼正在受到傷病侵襲的郭凱,無疑代表著最為痛苦的一群大學生球員——痛苦當然也有不同,郭凱是身體的疼痛,而另外一些大學生球員,則是「夢醒」所導致的心痛。
不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痛苦,但對於CBA賽場上的大學生球員都應該明白一個事實,他們面前的其實是一條「光明的荊棘路」,在路上忍受住了「荊棘」帶來的痛苦,他們就能迎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