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臣貪得無厭之極:勒索威逼他國君主,引發戰爭,導致國破家亡

2021-03-26     沐一場月光雨

原標題:權臣貪得無厭之極:勒索威逼他國君主,引發戰爭,導致國破家亡

覬覦楚國的吳王闔閭,與仇視楚國的伍子胥一樣,盼望著能早一天攻破楚國,進而擁有楚國。

雖然,一時間難以達到目的,但只要嚢瓦能長此以往的為所欲為,吳王闔閭的願望就會一天近一天。

那麼,嚢瓦是何許人?竟然有如此「魅力」?

一、出身王族,愛財無能。

囊瓦,羋姓,囊氏,名瓦,字子常;是楚莊王的玄孫,隸屬楚國王族;楚靈王時曾任車右,楚平王、楚昭王時,位極人臣,職任令尹。其人才能有限,但對珍寶有著超乎尋常的喜愛。

成為令尹後的嚢瓦,不只在國內儘可能地搜刮財富,還不斷到國際上去勒索別國的首腦,可謂「能力不凡」、欲得即得。嚢瓦,也因此「享譽」一時。

楚國令尹嚢瓦(劇照)

嚢瓦如此行為的後果,就如闔閭與伍子胥談起進攻楚國的事情時,伍子胥對闔閭的客觀分析:「顧楚國天下莫強,未可輕敵。……。聞其(嚢瓦)索賄無厭,不久諸侯有變,乃可乘矣。」

也就說,楚國的勢力雖說還比較強大,難以攻取。但是,其令尹嚢瓦的貪腐行為,已經使得楚國與諸侯國之間的關係越來越不和諧,正在走向衰落。不久,吳國的機會就要來了。

楚國後來的局勢發展,正如伍子胥所說,隨著嚢瓦對財富的無休無止地貪求,及其無能乏效的執政,逐步走向了覆亡。

二、貪得無厭,激起眾怒。

當楚國的屬國唐、蔡兩國的君主來到郢都,祝賀楚昭王得到「湛盧」寶劍時,嚢瓦相中了唐國君主的駕車寶馬「驌驦」,看上了蔡國君主穿戴的貂裘玉佩。

但是,這些也都是兩國君主的最愛。只因國際交流活動的需要,才捨得顯擺顯擺。為此,兩國君主都不願意把自己的寶物送人。

於是,因不能如願而惱羞成怒的嚢瓦,就把唐、蔡兩國的君主軟禁在了公館裡,不允許他們回國。

被軟禁的唐國君主(劇照)

嚢瓦提供給楚昭王的理由就是,他們陰謀導引吳國進攻楚國,因此,暫時不能放他們回國。當時的楚昭王年齡尚小,朝政大多由嚢瓦處置。於是,不辨清紅皂白的楚昭王相信了嚢瓦的說法,同意了嚢瓦的做法。

兩國君主在楚國一呆就是三年。唐國的世子一看父親久不回國,甚是挂念,就派大夫公孫哲到楚國探視。

公孫哲到了楚國後,才知道國君被嚢瓦囚禁了,原因是國君不願意把自己的寶馬良駒送給嚢瓦。

於是,公孫哲就勸諫自己的國君答應嚢瓦的要求。可是,唐國國君就是不同意。為了大局,公孫哲只好自作主張,偷偷地把國君的寶馬良駒送給了嚢瓦。隨之,嚢瓦就開禁了唐國國君。

蔡國君主得知唐國國君的情況後,別無他策,只好忍痛割愛,把自己的貂裘玉佩送給了嚢瓦,從而換取了自由。

怒氣難平的蔡國君主(劇照)

遭到嚢瓦羞辱,怒氣難平的蔡國君主回國後,立即把自己的世子元送到晉國做人質,換取晉國出兵討伐楚國。當晉定公把此事報告給了周王后,周王隨即也派出王師配合行動。

於是,領有周王之命的晉國振臂一呼,宋、齊、魯、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及蔡國等十七個國家,都因嚢瓦的敲詐勒索、貪得無厭而積極響應晉國的號召,參加了討伐楚國的行動。

準備討伐楚國的聯軍(劇照)

其中,陳、徐、頓、胡等國都是楚國的附屬國。由此可見,嚢瓦之貪,激起了眾怒。對此,孫武曾說,「人心怨楚,不獨唐、蔡,此楚勢孤之時矣」。

可是,由於率軍出征的晉國將領也想得到蔡國的報酬,但是蔡國君主沒能滿足他們。於是,士鞅等晉國將領藉口天氣不好,難以進兵,班師回國了。隨之,轟轟烈烈的十八國討伐楚國的行動無果而終。

雖然,征伐楚國的行動胎死腹中,但是,楚國的被動局面已然形成,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國破家亡,慘死他鄉。

十八國聯合討伐楚國的軍事行動半途而廢后,無奈之下,蔡國約會唐國,共同派使臣去結交吳國。

一直擔心楚國的附屬國太多,難以攻打的伍子胥,得知唐、蔡使臣即將來到吳國時,興奮之極。他立即把這一情況趕緊彙報給了吳王闔閭,並強調:出兵攻打楚國的時刻到了。

伍子胥在向闔閭彙報情況(劇照)

隨之,吳國聯合唐、蔡兩國,出兵攻打楚國。由於嚢瓦的無能,楚軍接連敗北。於是,囊瓦為躲避罪責逃到了鄭國。後來,被逼自殺於鄭國。

楚昭王得知前線的情況後,不由得龍顏大怒,失口大罵囊瓦道:「誤國奸臣,偷生於世,犬豕不食其肉!」可是,一切都已於事無補了,什麼都來不及了,楚昭王只好逃離了京城。

接著,吳王闔閭的願望實現了,打跑了楚昭王,進入了楚國的王宮,坐在了楚國的王廷上,盡情地歡慶著偉大的勝利。

此時的伍子胥,也在盡力地報復著楚國。誘導吳國君臣「享受」了楚國君臣遺棄的家眷,鼓動吳王闔閭拆毀了楚國的宗廟。之後,伍子胥挖出了楚平王的屍體,將其鞭撻得骨肉橫飛,從而痛快淋漓地報了父兄之仇。

伍子胥鞭撻楚平王屍體(圖景)

唐、蔡兩國的君主衝進了嚢瓦的府邸,找到了各自的寶物,轉獻給了吳王闔閭。充斥嚢瓦府邸的其它的數不勝數的奇珍異寶,也隨之或被吳國擁有,或被被吳、唐、蔡三國的將士們搶奪去了。

歷史上的貪腐之臣可謂數不勝數,可導致如此結局的還真不算多——肆無忌憚地、儘可能地勒索他人的財寶,連附屬國的國君都不放過。從而,激起眾怒,引發戰爭。

國破家亡後,失去了一切的嚢瓦,被自己的君王責罵為「豬狗不食」之人!而且,慘死他鄉!

主要參考文獻:《漢書卷二十七》、《春秋左傳正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3T-angB9EJ7ZLmJ0By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