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們分享了 2020 年最驚艷的 30 件投影類藝術作品。將科技手段運用得淋漓盡致的新媒體藝術在今天早已不是圖個新鮮,藝術家們站在科技的肩膀上一點一點重拾起傳統藝術,讓過去受限的想法得到釋放,讓想像力穿越時間的桎梏,讓藝術新潮迭起。年關將至, 今天我想帶你雲遊一場「新潮遊園記」多媒體水墨畫展,我們將會從一隻小外星人的視角去發現春節的藝術,感受國潮復興。新的科技,舊的祝福,在這裡都會是全新的探險。
一隻闖入水墨畫的外星人
-
你也許會好奇,一場水墨畫的新年展為何會出現外星人這樣看似沒有關聯的角色。但對於 藝術家林于思來說,創作出小外星人也許是一場註定。
疫情期間的生活給了林于思很多靈感,小外星人第一次誕生,開始了它的《星球故事》。
在林于思的潛意識裡,外星人的身體是與防護服或者太空衣長在一起的,也或者在未來那根本就是一回事。「無論是走向未來還是走向外太空,柔弱的人類都需要厚厚的保護層,所以慢慢衍生出了外星人的形象。」
林于思並沒有把小外星人塑造為毫無感情的異星形象,它被賦予了人類的感知和情緒,它會悲傷,會好奇,會有喜怒哀樂,因此從它的視角去看待新年習俗,我們或許能捕捉到過年的更多新意。
在遊覽整個「新潮遊園記」多媒體水墨畫展前,我們會遇到的第一個朋友便是 小外星人的玻璃鋼 FRP 立體裝置。
林于思在畫作中為小外星人賦予的粉紅、粉綠、明黃等組成的光澤感此刻也通過玻璃鋼材質被還原,一圈一圈彩虹色調的在銀色身體上綻放幻境。胖嘟嘟的身體戴上傳統的紅色瓜皮帽,咧開黃色的嘴,入鄉隨俗,充滿年味。
小外星人所處的環境也很有意思。整個底座雖繪製了水墨畫中常見的山水,色彩的選擇和山水形象的塑造卻十分具有潮流感,它站立的滑板也是現代產物,與春節的古典和傳統產生碰撞。
創作出這樣的作品不是硬套,根源於藝術家林于思在水墨畫領域的創新。林于思被稱為新水墨藝術家,這些年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傳遞中國水墨畫的精粹,同時又賦予現代審美,找到當代水墨藝術的路徑。
林于思的作品裡有一種寂靜曠遠,他保持著和畫面里的人物、意象的距離,讓觀者自己成為橋,去走入故事中。
這一次讓小外星人走進嶺南園林的春節氣息里,他希望能在歷史與現代中找到微妙且平衡的觸點。「設想一下一個奇妙的外星人形象,闖入水墨世界探訪地球,入鄉隨俗也是有趣的事情。」
嶺南園林美學藏進光影之間
-
如真正的嶺南園林一般,「新潮遊園記」多媒體水墨畫展行雲流水,一步一景,每到一處裝置,都值得駐足停留。
面朝入口,在小外星人玻璃鋼 FRP 立體裝置的右側就是遊園記的 序言牆。小外星人在此化身為霓虹燈條造型,以熒幕分享關於藝術家的介紹。
穿過序言牆,正向迎面而來的是充滿嶺南園林風格的 中央景片。用銀色金屬拉絲材質做成的拱形門廊中嵌套著紅色的金屬燈條,燈籠在圓形門洞兩側裝飾,以光影的現代感材料烘托出年味。
由於位處中央,從圓形門洞中也可以一覽後景,有著中國園林中常見的對稱之美。
嶺南園林圖,圖源網絡
嶺南園林雖遠在珠三角,卻是傳統造園藝術中的三足之一,舉足輕重。嶺南小山層疊,瀕臨滄海,這種獨特的地勢影響著造園藝術,嶺南園林秀麗如山水,又頗具觀海的果敢,也得以被融合創新。
與中央景片一樣,位於中心位置的 層次牆也是此次嶺南園林風格的擔綱者,連續的流線型門廊帶有韻律感,我們可以和小外星人一起一步一步穿梭其中,如同穿越一場故事,幾個時代,穿越古與今。
如果只是傳統的門廊,則太過守舊,這些金屬網狀的門廊上分布有發光的霓虹燈爆竹,是用現代的藝術手法述說傳統習俗的新方式。如今城市裡的人越來越難見到「爆竹聲聲辭舊歲」的真切場景,但這種習俗我們仍然可以用藝術的手法傳遞到久遠以後。
與層次牆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正好是 「團圓迎春」互動裝置,掃描二維碼就能在爆竹聲中打開大門,迎來祝福。
🧨
這樣的互動遊戲裝置在新媒體藝術展覽中越來越多,它們虛實結合,能觸及想像力的邊界,帶動觀者參與到藝術行為之中。這也正是新媒體藝術展覽為何要走出白盒子美術館,來到大眾之中的原因之一。
「團圓迎春」互動裝置的背後是 滑板牆,滑板在這場展覽中出現或許頗有些讓人意外,但其實是藝術家林于思的精妙安排。滑板第一次亮相是在巨大的玻璃鋼小外星人的腳下,它早有暗示,要以現代潮流感的身份和傳統習俗來一次碰撞。
這面滑板牆則將潮流感放大,10 塊短板懸掛在金屬牆面上,每一塊的花紋都取自林于思的繪畫作品之中。他對此表示:「中式屋檐與園林拱門,西式的滑板牆與外星人概念,皆在創造出中西方結合,傳統與當下融合的場景與互動形式,引導人們置身於的未來與過去交匯平行空間。」
同樣也有一面作品牆完整地展示了林于思的畫作—— 星球系列,他主張現代「新水墨」美學,用簡單隨筆的線條與浪漫的色彩描畫出異星之美,他說:「我的碳基生命底質決定了它仍然有人性的溫度。它們還在繼續延伸,像我們猜想中的歷史和未來一樣。」
色彩與畫面時而熱烈,時而寂靜冥思,林于思用傳統繪畫語言重塑著當代景觀的可能性。
走過滑板牆與作品牆,位於最後的「廟會慶典」裝置是尾聲的重頭戲,與中央景片遙相呼應,這是嶺南園林里常見的手法。
這一處的裝置由大小景片參差組成,層巒疊嶂之意呼之欲出。正面是「開市拜年」的互動螢幕與「廟會慶典」的小外星人動畫,背面則是最佳的新年祝福。
從「除舊布新」、「團圓迎春」到「開市拜年」,我們和藝術家筆下的外星人一起走過這條新年故事線,一同穿越嶺南園林,洗滌舊我,迎來春意,換上一身新氣象。
在中庭在一側,還有一座 煙花觀廊靜待我們的穿梭,它依然是由帶有韻律感的連續景片組成,不過在樓上俯瞰時還可以發現其爆竹似的整體形狀,這是裝置藝術獨有的美。
步行至三樓戶外花園時,還會有驚喜乍現,光影和水墨塗鴉這兩種當代藝術手法塑造出一條園林迴廊。林于思隨性卻深厚的筆墨技法被放大、鏤空,讓年節風景成為周身可感知的景致。
🧨
真國潮里找回丟失的年味
-
將水墨畫這種傳統技法與新媒體技術結合併非易事,林于思最初面臨挑戰,但終是交出滿意的答卷,他將中國新年的傳統精髓通過一個「拜潮年」的故事串聯起來,傳達給當代受眾。在展覽現場,觀眾通過一系列數字多媒體手段更直觀地感受節日氛圍。
林于思將傳統水墨作為手段、拓寬它的表現力和形式感,和新年習俗相揉合,將年節符號進行當代轉譯。他所創作的外星人角色,在遊歷冒險中意外踏入嶺南園林,卻親眼目睹了在春節前的臘月里,忙進忙出、收拾里里外外的地球人,外星人親身體驗了新年真正意義,這也是藝術家想讓我們體驗到的。
如今國潮之風越吹越大,進行這樣嘗試的品牌、藝術家也層出不窮,但「真國潮」仍然是少見的。它應當源起於真正的傳統文化,傳播與表達,而非只是套上傳統美學素材的外殼。
林于思在這場展覽里雖引入了外星人、滑板等現代化素材,但核心還是想尋回丟失的年味,讓觀者通過一系列互動找回、拾得我們所遺忘的,而非一味求新。
廣州太古匯總經理黃瑛女士也表示:「借著當今國潮熱,我們不僅希望能夠成為傳統文化的助力者,更希望以潮流為媒介,創作出更多被中國年輕人認同的『真國潮』,讓傳統文化和不同類型的藝術能被更多熱愛美好事物的眼睛欣賞,進而交流和分享。」
接下來廣州太古匯還會有更多人文、藝術活動輪番上演,「新潮遊園記」多媒體水墨畫展先聲奪人,也在於它是 一場突破了白盒子美術館的展覽,它走出既定的藝術空間,讓藝術作品能被更多人觸達,也讓傳統習俗以藝術的形式走進更多人身邊。
對於公共商業空間來說,這是一次成功的嘗試,就如林于思所說「商場是一個城市裡更有活力的美術館」,將藝術搬出神聖之地,來到公共商業空間中,看似是出走,其實走進了觀眾的心裡。
1 月 22 日到 2 月 28 日期間,小外星人都會在廣州太古匯的多處地點等你一起來潮游新春。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理想的日式生活
在設計圈裡走走看
擷取更多審美感悟
最厲害的大師永遠是下一位
情緒美術館商店,身邊的美術館,日常的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