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上映11天,被《我和我的家鄉》和《姜子牙》過11億的票房成績遠遠甩開,三年的努力(奪冠)被四年的堅持(《姜子牙》)超越,不禁讓人想到《演員請就位》第二季爾冬升導演批評張大大說的「我們誰沒有壓力,導演上片的時候何止是掉頭髮啊!」
《奪冠》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塊燙手山藥,在既定比賽結果已知的情況下想要把全中國最熟悉的女排精神展現出來,既要有個體的成長經歷,又要聚焦從個體到集體,從內心到外在,從微觀到宏觀等各個維度的表現上,談何容易!
電影是生活的藝術化展示,並不是真實復刻,更不是紀錄片,因此,陳可辛首先問御用編劇張冀(《中國合伙人》、《親愛的》、李娜《獨自上場》編劇)「你能不能寫?」
這個問題一般人很難回答,因為涉及到的事件資料過多,劇本好壞將直接決定電影的整體框架和思想高度,很慶幸,很慶幸,張冀完成的相當不錯。
可是從生活到紙面再到藝術,涉及到導演、演員、攝像、燈光等等元素,哪一個環節都不能出現差錯。電影因為可以反覆拍攝、剪輯,最終呈現出的效果一定是導演滿意的,所以無法掌控的便是演員的表演。
10月4日,一條微博被刷屏,鞏俐三頁紙台詞、長達三分多的片段只拍攝了一條,作為全片的重中之重,這大大出乎了陳可辛的預料,甚至還需要和其他人多次確認才能相信,而這不僅歸功於鞏俐出色的演技,也得益於鞏俐人選的精準。
在選角最開始,鞏俐拒絕了三次,「扮演家喻戶曉的郎平,壓力實在太大」,直到第四次,鞏俐終於答應了,因為陳可辛說的很動人「我覺得鞏俐和郎平有點像,想不到還有哪個演員能夠演這個角色」,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責任。
陳可辛說的「像」並不單純指外形,還有氣質、地位和閱歷。對於經過大風大浪的郎平來說,必須要找能夠讀懂她內心的演員,鞏俐就是這個最佳人選。
而少年郎平則非郎平女兒莫屬。白浪身高1米89,也打過排球,在選角少年郎平時,陳可辛最先想到的就是她,為此,他還專門問郎平行不行,郎平給出的答案是「不行,在美國長大的小孩怎麼能演80年代的中國人」,這句話的含義是在精神層面,兩代人已經產生了代溝,郎平更不相信自己的女兒能吃苦,肯堅持。
除此之外,白浪沒有任何的表演基礎,選角副導演也認為沒戲,將拍攝白浪試鏡的視頻從美國發了回來,陳可辛卻意外發現白浪身上有一股郎平的勁頭,最動人的一點在於哭戲很動心,由此認定白浪是少年郎平的最佳人選,白浪痛哭的景象也由此呈現在觀眾面前。
在拍攝過程中,一條就能過的拍攝很少,大部分鏡頭需要反反覆復拍,尤其是電影攝像並不是運動攝像,他們也沒有拍攝運動畫面的經驗,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摸索。
在中國女排打江蘇男排的那場戲上,陳可辛有一個打球的畫面,需要用分鏡頭呈現,這就要求演員打球必須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做到「指哪兒打哪兒」,除了現役隊員外,還有一部分專業運動員從全國海選上來,但面對不同的位置,仍然需要大強度的訓練和磨合。
比如其中一位名叫陳展的運動員,曾經是國家隊的成員,進組之前封閉訓練了一個周,因為她原來的位置是自由人,可在戲中需要演二傳,兩個位置截然不同,意識、眼神、動作都需要去體會,沒有一定的訓練想演好完全不可能。
如果在某個環節上出現問題,那麼整場戲的真實性將大打折扣。正因為每個隊員都按照嚴格的要求去訓練,最終呈現出的打球過程幾乎沒有瑕疵。
江蘇男排這場戲只有短短兩分鐘,卻拍了6天,因為攝像師無法捕捉到合適的鏡頭,「不知道球要落在哪兒,有時候就過了,有時候不到位」。一場戲有6個攝像機對著拍,最後能用的畫面卻極其有限。
到了」中巴大戰那場」那場戲,只能由6部增加到12部攝像機,陳可辛甚至還邀請央視專業的體育攝像師一起拍攝,這才達到了最佳的鏡頭效果。
鏡頭的最終效果還和剪輯師有很大關係,陳可辛讓最好的剪輯師負責該片,「他一個人閉門剪了兩個月」,定期把成片效果拿出來一起探討,經過無數個版本的修改完善最終才呈現出了四次完美的比賽過程。
陳可辛是一個對藝術要求很嚴格的導演,他之所以盛讚鞏俐「世界上只有拍到鞏俐的導演和沒有拍過鞏俐的導演」,歸根結底是整個拍攝過程太辛苦,演員的給力可以讓整個劇組得到片刻的鬆弛。
為了節約現役球員的時間,拍攝過程採用24小時輪班制,58歲的陳可辛每天在劇組呆20個小時,有時候兩天才回一次住所,他說「20多年沒試過拍戲這麼累了,在現場有時真的會睡著」,他甚至在心中默念「今天是8天,明天是7天,後天是6天……」
真實感是對陳可辛得到的最佳回報,近40年的時間跨度,從漳州女排訓練基地到北京奧運再到中巴大戰,在還原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造,拍攝電影的過程與女排精神極其相似。
很多人都知道「女排精神」,但如果真正講出來又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其實,《奪冠》的主題就是「丟失再尋找」,之前女排不知道為什麼要打排球,後來只有通過尋找失去的東西才能真正投入地去打球,這個失去的東西在影片中被冠以「自我」的稱號。
每個人都不必拘泥於影片給出的答案,在我看來,女排精神就是生活中不放棄的精神,即使撞得頭破血流依然青春無悔,可能暫時會迷茫、退縮、無助,但清醒之後,依然選擇直面困難。
願每個人都能找到心中的女排精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Vd4-XQBLq-Ct6CZQAE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