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後山遊記下】朦朦煙雨,逶迤山路,蒼翠幽谷
作者:快樂遊俠
雨中登山,別樣景致,別樣空氣,別樣意境,別樣心情。
雨中登青城後山,美了雙目,淳了心田,醉了游意,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那煙雨,那山路,那幽谷,帶給每一個登攀者的是滿足,是快樂!
雨中獨步青城後山
「巴蜀風光不勝游,青城盡覽萬重幽「。這是古人抒發對於青城山巍峨風光的無限感慨。
青城山是我國的名山,因林木蔥鬱,四季常青而得名,自古就以水秀、林幽、山雄著稱。"幽"是由它的地形和植被特點構成的。山谷、山間盆地高大喬木,松、楠、楓、柏等古木遮天蔽日,宮觀亭閣掩映於濃蔭翠蓋之間,通幽小徑穿行於叢林深谷之中,處處幽深,處處清靜。幽中藏奇,幽中見秀,故有"青城天下幽"之譽。
青城山後山位於青城山後,泰安鄉境內,其實青城山後山才是真正體現「青城天下幽」的地方,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後山雖然沒有前山那樣香火鼎盛的道觀,雄偉高大的古建築和玲瓏的景致,但後山的參天古木、翠秀竹海、古時棧道、無名舊廟,以及撒落在翠綠中的村落,帶給你的是一份幽閒寧靜。
青城山後山沿山道而行,飛瀑流泉不絕;峭壁懸崖矗立,忽而棧道逶迤曲折,不見頭尾;忽而亭台群山懷抱,綠草如茵,其景美不勝收。後山還是蜀茶的著名產地,另外農家樂較多,是攀登、休閒、在大自然中充分享受天然氧吧的好地方。
青城後山經過幾十年的開發,使青城後山獲得「青城後山秀」的美譽,有「一山幽意論平分」之說。青城後山的登山之路,一直有山泉伴隨左右。泉水清亮見底,繞樹翻石,匯入味江;時而有滴水叮咚敲打,如聞古琴。山崖間瀑布頗多,都短小柔和;完全說不上氣勢磅礴,卻給人以優雅靜美的享受。
青城後山有左右兩條上下山線路。大多數人都從右邊飛泉溝上山,我選擇走左邊這條路,就是過五龍溝,三潭霧泉,金娃娃沱,龍隱峽棧道,就到了山腰的村子——又一村,這段路程大約6公里(也有說8公里),龍隱峽棧道等地方比較陡峭,中間瀑布飛濺,泉水叮咚,深木蔽日,蠻有幽靜的感覺,一般年輕人差不多不到兩個小時就走到了。到又一村後,可以選擇繼續向上徒步或坐纜車去白雲寺,也可向右至半山的金驪索道坐纜車下山,我選擇右行至疊翠湖,從另一條溝飛泉溝徒步下山,這樣青城後山兩條風景好的溝就都遊覽了。飛泉溝從疊翠湖下山這段路程大約4公里。百丈橋路段比較不好走,但景色卻是不錯。
9月14日早上下起了小雨,但這不能影響我的登山計劃,今天上下山加上從又一村到疊翠湖這一段路程,大約30華里山路,打算用4至5個小時完成。不得不說,爬山對於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是比較大的考驗,連續台階爬上去後,感到了腿部一種不可言說的「酸爽」。但當你走累了,站在路邊看看山澗清澈的溪水,看看周圍清翠的林木,仿佛疲憊一掃而空。激勵你沿著越來越陡峭的山路,一鼓作氣繼續向上攀登。雨中登山者稀少,一大段時間前後左右見不到一個人,感到寂靜的有點過分,經過幽暗的密林小徑時,還真耽心從密林中突然竄出個什麼動物·····!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山間的濛濛細雨在不停的揮灑,撐著雨傘登山再加上攝影終究不方便,遠處的景物也看不清(雨中照相比較少,照片質量也不高,請好友們見諒),但f雨中的景致卻還是相當迷人的。籠罩在忽明忽暗雨霧中的青山綠水是如此的鬱鬱蔥蔥蒼翠欲滴;山邊道旁一片片翠綠的竹林,在雨中是如此的婀娜多姿;叫不上名的山花、樹葉、灌木、小草掛滿了水珠,顯得是如此的晶瑩潔凈······。這些美景使得雨中的青城山多了幾分神秘的色彩,也給稀稀落落的登山者一種愉快的享受。
白練垂空,如絲懸掛。
三疊瀑,銀鏈飄落碧潭。
放緩腳步,慢慢體味古橋韻味。
溪流和溪水中的岩石酷似「心」字。
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循著悠揚的薩克斯聲音來到一亭子,一位老者正在傾心地吹奏薩克斯,悠揚的薩克斯伴著細雨聲,在靜謐的山谷清流中迴蕩,使我停下腳步在不遠處駐足靜聽。這個亭子距山口有相當一段距離······。
棧道在幽谷中蜿蜒延伸。
一路上相隔不遠便有用樹木蓋起的涼亭供遊人休息,這個亭子前面就是風景甚好的龍隱峽。
不知道這座橋建造的年代,地震中震到了嗎,還是重新修建的,研究了半天……無結果。
五龍溝上山
五龍溝,古稱蠻河溝,長約8公里,因傳說古時有五條神龍隱藏於溝中而得名。其中景色絕佳的有龍隱峽棧道,金娃娃沱,石筍岩,迴音壁等。
五龍溝味江索橋。今天登山從這開始算起,此刻為8:10分。
味江索橋,橫跨味江兩岸,是通往飛泉溝、五龍溝、白雲寺等景點的必經之路。在古鎮一共有兩座這樣的味江索橋。這座是通往五龍溝、龍隱棧道、三疊泉、又一村等景點的味江索橋。大多數遊客選擇從飛泉溝上山,而且因為下雨,這邊更是登山人寥寥,此刻橋上空無一人,使得我可以從容拍下這張照片。
龍隱峽棧道
龍隱峽棧道是五龍溝景色最美的一段,全長約600米,我選擇從五龍溝上山,主要就是沖它來的。
又一村
又一村位於五龍溝之上的桃花溪,得名於陸游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村中有二十多戶農家以發展旅遊業為主,都開辦農家樂,是又一個爬山歇腳的好地方。有些登山者第一天把住宿點直接放在了這裡。
去飛泉溝的漫漫山路
從又一村去往飛泉溝大約5公里的路程,基本上是圍著幾個山腰上下。
金驪索道下山站。在站舍左面穿過有棧道、石階通往飛泉溝,沒有明確的路標,而且由於下雨,竟然找不到一個人問路,害我走了一大段冤枉路。
到達翠映湖,往上可到白雲寨、白雲寺。往下是飛泉溝下山路。
飛泉溝下山
飛泉溝古名冷凝溝,由泰安寺過黃鶴橋即至。水源出鎣華山南天門,納白雲洞古磨溝、觀音岩溝、響水溝,流入味江,全長10公里。其中又數「幽谷飛泉」、「百丈長橋」、「雙泉水簾」最為壯觀。
出飛泉溝溝口了。飛泉溝入口處的內外照例要經過一段商業區。
過了味江索橋就是泰安古鎮了。
過了味江索橋,看看手錶,8時10分從五龍溝味江索橋開始登山,12時10分從飛泉溝味江索橋出山回到泰安古鎮,正好用時4個小時。
古亭子,登山路隔一段都有這樣一個亭子。
石橋、溪流。
登山路上飛瀑不斷。
青城後山最經典的一景,三疊瀑。
內容及圖片版權
歸 快樂遊俠 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