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關林西市場拆遷的感嘆

2019-08-30     洛陽車人

「洛陽關林西市場」要拆遷啦,這是早預料到的結果,可還是感覺有點「突然」和不可思議,那麼大的市場,說拆就拆啦?不管我們怎麼留戀、可惜,它被拆停止營業的命運已經無法阻擋啦…

有人說:「關林會」起源於明朝,有600多年的歷史。有人說:沒有了「關林會」這裡還稱「關林」嗎?依依不捨還在「商戶」之間議論、嘆息。可現實就是這樣,大局已經無法定奪啦…

打我們年少記事兒起,就知道「關林廟會」,不過,那個年代還僅僅是「大年初三」,「每月逢三」必有廟會…。改革開放以後,「廟會」已徹底淡化,「天天有會」才是批發商家最喜歡的結果,「啥都不幹」也能賺錢乃當地老百姓租房後的體會…

雜亂無章、堵車也是城裡人對哪裡的「厭惡」評價。

我記事兒時,關林會無非就是「擺地攤兒」,農家集中銷售自己的農副產品,我們家的「大門板」就是在關林會購買,很結實,使用了好幾代人,一直使用到拆遷…後來,通過媒體我們得知:「全國第三」大市場啊,不得了啊,牛的很啊…可沒幾年就發現:落後了,國內很多大市場都超越了…洛陽關林。再過幾年,我們開始不怎麼「待見」這裡了:髒、亂、差和全省「十大消防安全隱患單位」有它,十個隱患洛陽占倆「名額」,十九年前的那場轟動世界的大火,「火燒」了一個「隱患單位」一直讓我們為關林這個「隱患單位」擔憂…

「廟會」是因「廟」而起「會」,「趕會」不是非要虔誠的去「敬神」,而是:看錶演,聽唱戲,購買必要的農產品…「沿街起市」就這麼一代代的傳下來了,先有「商」還是先有「賈」?實際大家都明白,關林會的一開始就是「農民的大聚會」,談不上「商賈雲集」,後來的大發展才有了開店人,這裡天天都是「會」啦。

前幾天,我給大家說了「洛陽小吃的格局與布局」。有些朋友不服,說乾淨漂亮的小吃店乃招待朋友之地,一般咱洛陽吃飯還是「蹲在大街」人行道上大汗淋漓的過癮…哎……這就是格局,起點不高也就是這樣心態啦,恁是「吃貨」可以這樣定調,可店老闆也這樣思考問題?被淘汰乃必然,最近的結果,嘆息者絕不僅僅是「吃貨」,最傷感的當然是忽然讓拆「店」的老闆。

先進的發展…拓展與落後的存在,實際在「關林市場」都能看得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乃是被「兜里有錢」沖昏了頭腦,斷了財源才知道「落後」是要被打的根源,「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就是先人提醒我們的警示語嗎?

「關林市場」更新了多少次,整治了多少次,提升了多少次?誰最關心這裡的環境,誰最關心這裡的安全,誰最討厭這裡的交通,幾年前這裡發生的「大案」可能很多商家都忘記了,可我和受害的家屬卻記憶猶新…

「改善是無限的…」這是企業生存的法則,提升乃生存之道,守護是保護傳統,但絕不是保護「髒亂差」,不是因循守舊。

「樂觀向上」乃強者,「悶悶不樂」也是必然過程,誰能「螳臂當車」?阻撓時代的發展?

「關林會」早就沒有啦,「關林市場」沒有了也是早晚的事兒,可「關林商貿」乃經貿圈的高端推進也還會延續?請莫要誤解,我說的「商貿」不是那個公司,是格局,是未來的…布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fdd4mwBJleJMoPMbE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