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榜式「團建」背後,飯圈的「英雄主義」| 專訪楊玲

2019-07-24     毒眸官方號

文 | 龍承菲

編輯 | 何潤萱

7月22日凌晨,周杰倫超話以1.1億的影響力位列微博超話榜第一,為這場「周杰倫」VS「蔡徐坤」的超話榜首爭奪戰畫上了暫時的句號。


周杰倫成功登超話榜榜首


在這場舊時代「天王」對陣新世代流量明星的數據爭奪戰中,很多網友第一次認識到了打榜、做數據行為的艱辛,也再度引發了大眾對於「數據」重要性的不解。抱著「隨便玩玩」的心態踏入全新領域的傑迷們,面對Ikun(蔡徐坤粉絲)們的「寸步不讓」,或許都產生過不解與疑惑:對於他們來說,「榜單第一」為什麼這麼重要?

這種認知上的衝突背後,不止是新舊時代理念的碰撞與差異,也是粉絲群體心理的集中體現。為了探究「刷數據」對於粉絲群體的意義,毒眸專訪了廈門大學中文系教師楊玲(《轉型時代的娛樂狂歡——超女粉絲與大眾文化消費》),以下為採訪內容記錄。




毒眸:您對粉絲做打榜是怎樣看待的?

楊玲:我一開始其實是不能理解的,因為我覺得做數據就是作弊,沒有太大意義。但是後來在飯圈裡待久了,就發現其實我覺得沒有意義的事情,至少別人可能會覺得有意義。堅持做數據、打榜、輪博,這些粉絲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道理。

中老年粉絲團給周杰倫做數據、打榜


毒眸:「道理」指的是什麼?

楊玲:粉絲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的愛豆獲得更高的曝光率。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做數據打榜的過程,(對於粉絲來說)是一個「團建」的過程,其實是有助於提高粉絲群體的凝聚力。

現在粉絲群「虐粉」、「固粉」是很重要的議題了,特別是蔡徐坤的粉絲群。蔡徐坤真的是很不一樣的流量,他出道這一年多其實並沒有像以前那些爆紅的明星一樣,趁熱打鐵把流量變現,他蠻大一部分的時間精力其實都放在自己的音樂創作中了,也很少會投入影視或者是綜藝。

像他這樣經常閉關、沒有什麼行程,甚至人都不在國內的偶像,粉絲群體如何維持下去其實是很大的問題。所以我覺得蔡徐坤的粉絲通過這種持續做數據的行為,實際上是想維持這個飯圈,要不然粉絲真的都爬牆都走了。

毒眸:為什麼蔡徐坤粉絲的穩固程度會顯得特別高?

楊玲:因為大家都免費給他虐粉、固粉。他這一年來遭到的各種網絡上的非議,甚至是話語的暴力,這個都是變相幫他虐粉、固粉。雖然他本人並沒有明顯的過錯,但一直以來都陷入在各種負面的輿論漩渦裡面,包括這次和周杰倫的粉絲爭榜,突然一下子蔡徐坤又變成流量的負面典型。這其實都不是他主動選擇的,突然就變成了這樣(負面)的文化符號,所以他的粉絲會越虐越堅持。



蔡徐坤粉絲免費虐粉、固粉


毒眸:越虐越堅持的心理機制是怎樣的?

楊玲:是粉絲的「英雄主義」,也就是為了愛一個人,不惜與全世界為敵。

這種粉絲的英雄主義,按照我自己觀察,從李宇春就開始了。李宇春當年也是被鋪天蓋地地黑,黑得程度比蔡徐坤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反而是虐出了一批鐵粉,一直追隨她十幾年。

毒眸:經歷這次事件之後,您認為數據熱會慢慢降溫嗎?

楊玲:現在的飯圈對於數據其實一直是有爭議的,並不是所有的粉絲都在做數據,做數據的永遠只是一部分人。上次《人民日報》點名之後,新浪微博實際上已經出來一個規則,對輪博設定了一個限制,從那之後做數據在飯圈裡面的重要性就已經下降了。



央媒評論打榜事件


另外還有一點,做數據其實是給了一些粉絲更多參與飯圈、在飯圈中獲得一定話語權的途徑。因為以前粉絲追星最強調的是「購買力」,這個「購買力」對那些比較有錢的、稍微年長的粉絲會比較友好,讓他們在飯圈裡面有比較大的話語權。現在出現了做數據的行為之後,那些沒有什麼錢、但有時間的粉絲,也在飯圈裡面變得很重要了。

毒眸:會變成現在這樣的局面,是不是也因為沒有別的商業榜單可以代替微博?

楊玲:對,現階段沒有一個平台能夠取代微博。

微博的榜單規則動不動就改,不改的其中有一條是愛慕值,那個愛慕值就是直接給新浪微博送錢的。(獲得愛慕值主要)就是要去買花,一朵花2元。所以像去年《偶像練習生》里有幾位偶像「搬家」,從明星勢力榜的新星榜搬到(「升級」到)內地榜,粉絲就在這裡頭投入了非常可觀的金錢,每一家至少都是500萬以上。

現在我覺得目前還看不到可以代替微博的、粉絲聚集的平台。B站現在其實也是飯圈很重要的陣地,因為飯圈需要宣傳自己的偶像,大量粉絲自己生產的視頻基本都是發到B站上。但是B站的問題就是說沒有明星入駐,所以說沒有辦法提供明星和粉絲直接溝通的渠道。像Owhat這樣的粉絲APP,也還沒有成氣侯,不像微博是把華語娛樂圈的明星都「一網打盡」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_YYJGwBmyVoG_1Zy5z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