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欲通過「台北法案」!特朗普如此挺蔡英文,這次民進黨能被「扶上樹」?

2019-11-02     中國網觀點中國

楊昆福 廈門市台灣學會理事

近日,美國又大喇喇公然介入台海問題,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在美國國會參議院於10月29日通過支持台灣地區維繫所謂「邦交」的「台北法案」後,眾議院外委會版本也於隔天通過。媒體報道指出,待眾議院通過後,參眾兩院協商討論出一致版本並再次通過後,便可遞交給美國白宮讓特朗普簽署。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台北法案」走完程序,成為美國法律的幾率不小。這是繼《台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案》等所謂「友台法案」之後,美國政府試圖以國內法干預他國內政的又一惡例。

對於美國再次醞釀「友台法案」,台海兩岸均各自進行了表態。國台辦再次重申立場,反對美國通過一系列所謂的涉台法案插手台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並警告民進黨當局,發展所謂「外交關係」不過是「痴人說夢,永遠不可能實現」。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民進黨當局「投懷送抱、甘當棋子」,配合美國打「台灣牌」,將損害台海和平及台灣民眾的利益。

而民進黨方面對於美國「撐台」舉動,當然是喜不自勝、洋洋自得。除了對美國再三表示「感激之情」外,也不忘藉機炒作一番,甚至對於所謂「友台法案」進行「過度解讀」。比如,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公開宣稱這是美國在「支持台灣『國際參與』」,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更是認為這是類似「美日安保條例」(「美日安保條約」)的所謂「台美外交版」的「安保條例」,而民進黨當局官員及親綠媒體則認為,美國下一步將與台灣地區就簽訂自由貿易協議(FTA),云云。

對於美國醞釀「台北法案」可能對台海兩岸產生的影響,應進行各方觀察。

一方面,美國出台「友台法案」,「撐台」只是籌碼,將美國利益最大化才是最終目的。包括「台北法案」在內的數個「友台法案」,大多以「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的形式呈現。也就是說,相關法案只是表明美國國會的態度及意見,並無權規範和指導美國的行政部門。要不要推行?落實的力度和廣度如何拿捏?主動權均在美國行政部門。對於台灣當局而言,這些「友台法案」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頭安慰」層面,能否產生真正的「實惠」恐怕自始至終均存在較大的變數。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正因為這種「可為或不為」的模糊空間,給了美國行政部門較大的自由權。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摩擦的大背景之下,「友台法案」的不斷出台,美國可不斷大打「台灣牌」,從而增加其與中國大陸叫板的籌碼,為其在中美貿易談判與博弈中儘量爭奪更多的主動權。毫無疑問,美國「撐台」最大及最終的目的是將美國的國家利益極大化,台灣地區只不過是美國試圖「以台制陸」的策略工具而已。而甘當「棋子」和「馬前卒」的蔡英文,充其量只是充當「工具人」的角色。

另一方面,「友台法案」干涉中國內政,公然介入台灣島內選舉。台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美國的介入使得台灣問題複雜化,而此次美國醞釀「台北法案」,試圖維繫台灣當局在全球範圍內的所謂「邦交」,這是插手干涉中國內政的粗暴表現。而試圖恫嚇和阻擾更多的國家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則是美國在國際外交領域的「自我打臉」。

在臨近2020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之際,美國再次醞釀「友台法案」無疑是公開介入台灣地區的選舉,並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信號。民進黨當局因在兩岸關係上採取衝撞策略,惡化兩岸關係,操作兩岸對立,導致兩岸互信蕩然無存。目前,兩岸雙方在涉外領域已無默契可言,台灣所謂「邦交」接連「棄台投陸」,並形成「風潮」,讓民進黨當局遭遇極大衝擊。

而美國此時再次醞釀「友台法案」,營造「撐台」景象,有意幫台灣當局「止血」,在很大程度上必然會助長民進黨當局的氣焰。而藍營政黨和政治人物為了在選舉中「不失分」,也出現態度曖昧的跡象。這些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台灣選民誤讀輿論走向,錯估國際局勢與兩岸形勢,而被民進黨當局肆意操作,並被「拉著鼻子走」。(責任編輯:王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EPELW4BMH2_cNUg6T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