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尚比亞,喜歡旅遊的人總會想到維多利亞瀑布,以及坐落於百米高瀑布頂端的「魔鬼池」。以至於很多人都忘了,尚比亞還是非洲中部第一個被聯合國認可的發展中國家,2008年的人均收入就已超過1000美元。
尚比亞在非洲屬於發展速度相當快的國家,也是撒哈拉南部城市化程度相對靠前的國家,境內河流水網頗多,非洲第四大的贊比西河從西部貫穿到南部,北部也有800公里長的盧安瓜河,大名鼎鼎的剛果河源頭就在尚比亞。
尚比亞是個地勢和氣候差異都很大的國家,75萬平方公裡面積被分為5個氣候帶:東部位於東非大裂谷區、北部則屬於加丹加高原、南部在卡拉哈里盆地、南部則屬於山脈集中區,首都盧薩卡則位於中央區,生活著總人口的1/4。
如果從歷史進程來看,尚比亞只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民族融合,第一次是15世紀的班圖族部落大遷徙,第二次則是葡萄牙和英國殖民期,曾大量引入各地奴隸。也可以這麼認為,這兩次大規模遷移直接改變了尚比亞的民族結構,甚至連文化、信仰和生活習俗都出現了多元化。
如何做到多民族無爭議融合,這一直是非洲的難題之一,因此導致的戰爭數不勝數,尚比亞也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內戰,直至中非聯邦解體後才正式獨立為尚比亞共和國。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三個鄰國仍處於白人統治中。
尚比亞率先發起黑人治國,勢必引來白人統治的鄰國對其報復性施壓,甚至連邊界都被關閉5年之久。剛獨立就遇到如此排擠,處境可說是相當艱難,直到中國援建的坦贊鐵路開通才得以緩解,兩國友誼從此日漸深厚。
坦贊鐵路對尚比亞來說,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條「生命線」。全球最大的沉積型銅礦就位於尚比亞北部,正是這條鐵路,源源不斷的將銅礦送到海邊再發往世界各國。這也是尚比亞能成為中非第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主要原因。
然而,尚比亞沒能扛過20世紀末的全球金融危機,又在南美智利和阿根廷銅礦企業的競爭中失利,當金屬出口業受挫停擺的時候,1800萬人口中的60%只能依靠國際援助,直至銅價再度回升,經濟從此一路高歌猛進。
尚比亞在2014年前一直被列為最不已開發國家,但2014年的人類發展指數報告中,尚比亞卻被聯合國認定已達到中等水平,拋開貧富差距以及工業、教育等偏差,從尚比亞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受歡迎程度來看,足以代表尚比亞已經是實際上的發展中國家。
與非洲其他國家比起來,尚比亞的淡水、礦藏、農業等資源都很豐富,但貧富差距卻位列世界第一,至少有64%人口每天生活費不足1美元,46%人口營養嚴重不良。用世銀的報告來形容:尚比亞除了城市,其他地方都是貧民窟。
貧困差距還導致尚比亞的醫療十分落後,世界衛生組織至今仍對尚比亞的瘧疾和愛滋病頭疼不已,因為從未有任何一個國家像尚比亞一樣,每年死於瘧疾的都在5萬人以上,15至49歲人口中愛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則高達17%。
儘管如此,尚比亞的自然觀光業仍然很受國際遊客青睞,最受歡迎的景點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卡里巴湖,在10英里外就能聽到水流聲的維多利亞瀑布,以及有著「非洲最美城市」之稱的利文斯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x7jSdW4BMH2_cNUg2rf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