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全部給了孩子,卻養出不孝的孩子」,究竟是誰之過?

2019-10-30     幼芽媽媽

「我把全部給了孩子,卻養出不孝的孩子」,究竟是誰之過?

中國自古就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小,七歲只老」,孩子從小的一些習慣會深深影響著以後,而作為父母則可以通過這些行為看到孩子以後是一個什麼樣的人。而大多數父母則會通過這些行為來判斷這個孩子長大以後是否是孝順的,疼不疼愛自己的父母。

夏樂是一位在單親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她很小的適合父母就因為各種原因離婚了,而當時的樂樂還小,自然就由媽媽來照顧了,媽媽看到樂樂從小就失去了父愛,感覺樂樂也是非常的可憐,所以也是傾盡所有的給樂樂一切的快樂。從小就是只要樂樂想要的,媽媽總是想盡辦法的幫助滿足,只要樂樂能夠快樂的長大,她作為媽媽就感覺非常的值得。

當樂樂一天天的長大成為大女孩了,對於媽媽給予的早已習以為常,不但不會感激,更是變本加厲的向媽媽索取,當媽媽感覺滿足不了的時候,她甚至還會和媽媽大吵起來,把一切責任都推到媽媽身上。

長大不孝順的孩子,從小都有這些行為

【1】不懂感恩

有的孩子從小不管是對其他人還是對家人,都表現得特別的冷血,不近人情,尤其是對家長從來沒有感恩之情,覺得家長為自己做什麼都是天經地義的,只要家長稍微做得和自己的心裡想的不一樣,就開始對他們發脾氣,沒有感恩之心的孩子,骨子裡就是自私的,家長可不要以為孩子本性就是這樣,不然只會把孩子培養成一個白眼狼。

【2】不捨得分享

很多孩子從小就特別的霸道,有好吃的,好玩的,都會自己占為己有,從不想著和別人去分享,連自己的家人也不行,大人雖然不能強迫孩子分享,但對於孩子不分享的行為,也不能縱容。

尤其是孩子上幼兒園之後,如果還是不懂得分享,他很難交到朋友,對他的性格,也是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如果孩子總是顧著自己,那麼他長大之後,也不會抽出時間和精力,去關心家人。

【3】以自我為中心

現在家庭條件也比較好,家裡面一般都只有1-2個孩子,孩子都是嬌生慣養的,所有的成員都為孩子著想,什麼都把孩子放在第1位,無形當中就養成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特點,這樣以後出門,可能會受別人的傷害。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人越來越多,就會變得越來越自私,什麼事都想著自己,以後可能也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負擔。

雖說以後養老還是得靠自己,雖然話是這樣說的,但是孩子孝不孝順,卻可以影響一個人晚年的生活質量,如果孩子比較孝順,就算他們手裡沒有錢,做家長的心裡也是特別的滿足,孩子精神上的安慰,也會讓家長在晚年過得特別的順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yh-H24BMH2_cNUgze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