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現場
1979年春,珙縣仁義公社有3個生產隊實行「包產到戶」,這是當時全地區最早公開的包產到戶生產隊,為宜賓地區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始。
事件回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很快揚起了改革開放的風帆。由於當時最為突出的是農業和農村問題,因此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並率先取得突破。而農村改革的初期主要是解決農業的經營制度,推行生產責任制問題。這期間,經歷了一個不斷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創新,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歷史過程。實現了從「包產到組」到「包產到戶」的突破,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推動了全區農業生產的發展。
1978年秋,中共宜賓地委根據省委有關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指示精神,對農村人民公社經營管理制度進行調查,以從中發現和總結好的經驗在全區推廣,儘快把農業生產搞上去。
當時,宜賓縣(今敘州區)雙河公社的一些生產隊實行「分組作業,指標到組,超產獎勵」的管理辦法,較好解決了「吃大鍋飯」的平均主義傾向,生產起了顯著變化。1978年10月底,地委組織到雙河公社調查,總結形成了《宜賓縣雙河公社建立生產責任制和經濟獎懲制的情況》,將其經驗歸納為「分組作業,計劃到組,定額管理,超產獎勵」,並明確指出「計劃到組」就是「產量到組」,亦即包產到組。
1978年11月6日至10日,地委召開縣(市)委書記會議,研究建立農業生產責任制和經濟獎懲制度問題。
1979年2月,地委召開學習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黨員幹部會議,明確指出,雙河公社的經驗符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全區可以普遍推行。會後,全區農村開始普遍推行包工到組,聯產計酬生產責任制。
事件延伸
到1979年5月底,全區實行包產到組,聯產計酬責任制的生產隊共有25776個,占全區生產隊總數的56.4%。
到1980年冬,「包產到組,聯產計酬」和「包產到組,責任到勞」成為了全區農業生產責任制的主要形式。
雖然從中央到省、地、縣各級的「紅頭」文件都有「不准包產到戶」的規定,但幹部群眾特別是農村基層幹部群眾要求搞包產到戶的呼聲很高,一些生產隊的幹部群眾勇於解放思想,在上級普遍推行包產到組時,悄悄搞起了包產到戶。屏山縣到1979年8月,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隊已占全縣生產隊總數的2.9%。地委對此的態度是,積極引導,允許看,不硬糾。
1980年,鄧小平在同中央負責農村工作人員談話時,對安徽省肥西縣和鳳陽縣包產到戶取得的驚人成績給予高度評價,鄧小平的談話為包產到戶正了名,加快了包產到戶在各地的發展。
到1980年8月上旬,宜賓全地區50520個生產隊,已經有6185個隊實行包產到戶,占全地區生產隊總數的12.4%。其中地處山區的屏山縣比例最高,達到57%;長寧縣達47.4%,高縣38.8%,興文縣35.5%;敘永、納溪、南溪三縣在20%左右;其餘縣、市在10%左右。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1981年10月召開的《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明確指出: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和其他一些形式的生產責任制,「都是社會主義集體經濟的生產責任制」。這就給包產到戶「正了名」。
1982年1月19日,地委召開全委擴大會,學習和貫徹《全國農村工作會議紀要》。到1982年底,全區52651個生產隊中,實行「雙包」責任制的隊已有52410個,占生產隊總數的99.8%。其中,包產到戶的5241個隊,占總隊數的10%;包干到戶的47169個,占總隊數的90%,包干到戶已逐步取代包產到戶,成為全區農業生產責任制的主要形式。
1983年1月2日,中共中央印發的《當前農村經濟政策若干問題》,強調要穩定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並將分戶承包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稱之為「新型的家庭經濟」。此後,包產(包干)到戶被稱之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1983年底,以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覆蓋宜賓農村,占全區生產隊總數的99.6%。從此,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全區廣大農村確立。
1984年,全區按照黨中央的通知精神,陸續向承包戶頒發「土地使用證」、「林權證」,明確承包給社員的土地長期不變,讓農民群眾吃「定心丸」。
1979年至1984年,宜賓農業生產總值以年均6%的速度增長,糧食總產量平均每年增長5301萬公斤。1984年全地區糧食總產量達到147萬噸,比1978年增長21.9%。
農村改革的突破,不但扭轉了農業生產的長期被動局面,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對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鑑作用。
本文由 李勇 宜賓日報記者 劉婧 整理
(史料內容由中共宜賓市委黨史研究室 宜賓市地方志辦公室提供)
「最美宜賓稅務人」專場故事會開講,快來看看他們究竟有多美!
暴雨來襲,宜賓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這些你需要注意
成貴鐵路離全線通車又近一步,興文至貴陽段啟動靜態驗收!
義大利足球小將在宜賓耍安逸了!他們去了這些地方,為美景點贊!
1045.14億!上半年宜賓GDP增速全省第一!
本期編輯:陳勝
責任編輯:張樺、蘭鋒
宜賓日報新媒體 電話:2329278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veeJ2wBmyVoG_1Zu0s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