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馳說一線醫護是他的蓋世英雄,我說被罵孤寒的他是大慈善家

2020-02-23     票房俠

周星馳親口說過人生中有三個蓋世英雄。

一是少年時一個鄰居家的小孩,因為對方可以徒手打蟑螂。

第二個是李小龍。因為9歲時,他看了電影《唐山大兄》,從此練武成為周星馳人生中的一部分,他還是沒成為又一個葉問,但許多年後拍出了《功夫》。



第三個抗疫的白衣戰士。

21日,央視電影頻道「電影人和你在一起」融媒體系列直播《戰疫故事》第一期現場,主持人連線了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隊員、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醫生雷波。節目中,雷波想到了電影《大話西遊》中的經典台詞:「金箍戴上之後,你再也不是個凡人。」



非常出人意料地,周星馳的聲音出現了,還給白衣戰士送上飛吻。

周星馳說,「看到你們為挽救生命全副武裝的緊箍咒,我非常感動,你們是我心中的蓋世英雄,請讓我親你們一下!MUA!你們一定要保重,一定要平安歸來,祝你們一切都好!加油!」

近年這位喜劇之王已經58歲了,早已經白髮蒼蒼,但用普通話給白衣天使們打氣的他,還是熟悉的聲音。

許多網民「『星爺』骨子裡透露著幽默,給醫護人員的鼓勵,猶如打通任督二脈」。

也有人懟他:身家上億,卻沒看到他捐款武漢,還不是孤寒?

果真如此嗎?



但和周星馳所有的故事一樣,關於他是不是小氣孤寒,也有無數種左右互搏的說法, 近日坊間有傳聞,周星馳低調向武漢捐款千萬,但傳言未經證實。

之前也有傳言說周星馳向汶川捐款3000萬,未經證實。

還有傳聞說他曾捐出100所周星星小學,還是未經證實。

而周星馳對於慈善,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做慈善不是去作秀,所以我會選擇低調進行。」

就好像《食神》中的那句經典對白——周星馳,「我還真是猜不透你呀」。

白衣戰士的偶像,愛打包的喜劇之王

《新喜劇之王》以後,周星馳已經很久沒出現在大眾視野了。

這一次,他是被自己白衣戰士粉絲「逼」出山的。

第一批到達武漢的四川醫療隊隊長雷波之前用自己最愛的經典電影《大話西遊》為隊員們打氣稱:他們現在防護服很緊,工作也很緊張,就像一個緊箍咒,等疫情結束,緊箍咒才會掉下來。



沒想到這番話在醫生隊伍中越傳越廣,連中國電影報道的《戰疫故事》節目與雷波進行連線時也提問:「雷醫生喜歡看《大話西遊》是吧?」

雷波毫不猶豫地回答:「我們這一代都看過吧。」

結果節目組馬上給雷波帶來了一份驚喜,就是周星馳為他特地錄製的一段音頻。



音頻的最後,周星馳說,你們是我的蓋世英雄。

但音頻一出,讚譽聲中也夾雜質疑:「怎麼沒見周星馳捐款,這時候出來說話,是《美人魚2》要上映了嗎?」「他是不是小氣?」

周星馳小氣,是出了名的。

港媒群嘲他的代表作,就是他吃飯打包。



他那幾套運動服,一套紅色、一套藍色,一件白襯衣,穿了幾十年,連他媽媽都說:「他一直都不是個講究享受的人,他只愛吃我做的飯。」

豪車當然是買得起,但最常見是騎自行車出門,然後搭乘的士回家。



但星爺當然是有錢的。

早在2014年,就有媒體報道周星馳投資房產方已經賺到了幾十億。

還說保守估計周星馳身家超過15億港元。

後來星爺北上,投資自己的電影,來來去去也賺到不少錢。

可他依然愛坐計程車,把收藏的古董法拉利給跟隨自己工作的混音師隨便開。內地一個二三線小明星助理開道氣勢如虹,他一個人來來去去、大包小包都自己拿,完全不像個巨星。



當年在《看見》採訪里,周星馳回答過「金錢觀」這個問題的,「當然希望多賺點錢,你知道我小時候窮,有機會,又有能力的話,當然希望可以憑自己的能力多賺一點錢。有時候賺錢這回事,已經不是我要吃什麼、住什麼、開什麼樣的車,而是人要不斷達到一個目標。」

最後他帶點苦笑地自嘲,「我那麼愛錢」。

周星馳到底是不是隱藏的大慈善家?

周星馳說過一句話,「愛己及人」。

但一個娛樂圈未解之謎是:周星馳到底是不是隱藏的大慈善家?



有資料記載的是:2000年,作為骨髓基金會的發起人之一,他曾為患血癌的12歲男童四處呼籲,希望有人能為其捐獻骨髓。在周星馳的幫助下,該病童已經接受了骨髓捐獻並在繼續接受治療。

2001年,他帶領《少林足球》劇組,在綜藝節目《百萬富翁》贏得100萬善款,並將贏得的獎金全數捐給瑪麗醫院,用於癌症兒童治療;同年,他率《少林足球》的演員們參加了獻血活動。

也曾向印度洋海嘯災區捐款50萬港幣。

2008年5月,他通過香港紅十字會向汶川地震災區捐款,其中包括將電影《長江7號》中的部分收入捐贈給災區;6月,參加「演藝界5.12關愛行動」慈善活動,共募集到善款3134萬港元。



但懸疑也在於此:坊間傳聞的他向汶川捐款3000萬,到底是確有其事,還是粉絲將這累計的3134萬港元,算到了周星馳頭上?



和以往一樣,沒有回應。

周星馳的確曾為北京的流動兒童學校捐贈30間電影放映室和物資;但網傳的他還捐助了100所「周星星小學」,似乎又查無實據。

所以周星馳到底是一直在默默做著他童年心中那個「鋤強扶弱」的大俠,還是一個被粉絲塑造出的大慈善家?

他公開露面的次數越來越少,這個問題,或許永遠都不會有答案了。

白髮少年周星馳和他的蓋世英雄

有些事情沒有答案,有些人生卻總是有跡可循。

比如蓋世英雄就可以作為貫穿其作品始終的主線。

在李小龍走進周星馳的生命中之前,他第一個真正的英雄當然不是那個單手打死蟑螂的玩伴,而是他的母親凌寶兒。

凌寶兒是內地大學生,出身於舊知識分子家庭,詩詞歌賦樣樣通曉,還會搞笑。1962年,一名男嬰在香港九龍貧民聚集區內降生,她根據王勃《滕王閣序》中,「雄州霧列,俊采星馳」,給兒子起名為周星馳。



周星馳在窮人聚集的九龍城寨長大,父母在他七歲那年離婚,凌寶兒帶著他和姐姐妹妹開始艱難度日。

當年一家幾口常年擠在一間木板房裡,孩子們睡得是上下鋪的架子床。周星馳說:小時候覺得豉油撈飯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後來九龍城寨也出現在《功夫》里,就是那個包租婆擁有的「豬籠城寨」。

在他凌寶兒的印象里,周星馳從小到大都很安靜,他總是一個人站在窗前靜靜地看著繁華的街景,就連她也不知道兒子在想些什麼。

而周星馳的童年記憶卻是幫外婆擺地攤賣指甲鉗,去酒樓推著滑輪車賣蝦餃,到五金廠打工,在尖沙咀騎自行車兜售報紙……在他心中,凌寶兒就是無所不能的俠女。

俠女只有一個缺點,就是沒錢給他買玩具。他在街上苦求俠女,俠女當場施展功夫扁他,許多年後他說起來還憤憤不平:不給我買玩具,還打我?

因為家裡實在太窮了,許多年後的周星馳還是很愛錢,有錢,就可以自己買玩具,自己買豉油撈飯,不用被人欺負。也是因為如此,底層人民和弱者翻身成為了周星馳一生創作的主線。

1971年,鄒文懷找到被邵氏氣走的李小龍,開出200萬片酬的支票,拍出一部改寫港片史的大片《唐山大兄》。



凌寶兒一定非常後悔帶周星馳去看這部電影。

因為看完周星馳就「癲著了」。他開始幻想成為功夫高手,爬上水缸,站在邊緣上愛的魔力轉圈圈,這是練輕功。

但最喜歡練習的武功是鐵砂掌,為了練成神功,曾經偷溜進廚房,把綠豆炒熱了練習,但只練右手,怕有意外的話還能保住一隻手。這個情節後來被放進了《破壞王》。



還把一個沙袋懸在木板房中間,下面是吃飯的桌子,所以全家人吃飯要邊吃邊躲沙袋,想起來也是很帶感。



不過也很奇怪周星馳怎麼沒被父母打死的。

自認為功夫有成的周星馳還找到小學校長要求免費收徒。

校長回了他一句話,後來無數次出現在粵語版周星馳喜劇里:痴線(神經病)。

周星馳多愛李小龍,曾有網友對比了他在電影里「致敬」李小龍的幾十個畫面,廣大影迷最耳熟能詳的應該就是《喜劇之王》里他如何致敬偶像的《精武門》。



後來周星馳曾說:李小龍是功夫高手,創造了一門獨門武功,他的武功是全世界獨一無二、別人做不到的。在他的電影里,有他一個人就夠了,就能夠吸引觀眾。

多年以後,周星馳也練就了自己的獨門武功——就是周星馳喜劇。

有他一個人就夠了。換人了,觀眾就不想看了。

《功夫》成為周星馳完成自己執念的一個句號,他把自己扮成李小龍的模樣,模仿李小龍的武打動作,最後又和自己和解,仿佛周星馳在藉此與偶像告別。

但李小龍教會周星馳的最重要的東西,或許還是那份誓不低頭。

梁朝偉回憶,在無線台跑龍套的日子裡,周星馳總是最早一個起床,洗漱時對著鏡子喊「加油」。



這些境遇後來被他拍到《喜劇之王》里,當然更著名的場景是尹天仇對著大海大喊:努力,奮鬥!



他還把李小龍的畫像貼在床頭以時刻激勵自己:我是一個演員。

《喜劇之王》里,還有一個場景是尹天仇當群演的遭遇,也是來自他拍《射鵰英雄傳》的經歷。當時他演一個掛掉的角色,跑去跟導演說:我覺得我應該有個動作,她一伸出這個手來我應該這麼擋一下。



導演怒吼:幹嘛啊?

他繼續給導演解釋:我給你分析啊,這個小兵他不想死啊!所以梅超風的九陰白骨爪下來後他這麼擋一下,表達他不想死的心情。

導演直接送給他一個字「滾」!

《射鵰英雄傳》的執行導演是杜琪峰,監製是王晶老爸,到底誰吼的周星馳,已經無從查證了。

但周星馳的勵志故事成為一個傳說。

許多年後他在自己的電影里說出——「其實,我是一個演員」。以及「夢想還是要有的,不然跟死鹹魚有什麼分別?」

不過一生都活得很勵志的周星馳也不是沒有性格缺陷。

戲外的周星馳依然是當年那個老媽都猜不透的孤僻少年,他害怕面對採訪,沒有戲的時候面對鏡頭他還會緊張,表情僵硬。



《大話西遊》在內地翻紅,他受邀到北大演講那次,上千人在廣場等他不到,後來在學校食堂找到了過於緊張的周星馳。

所有人都說周星馳難採訪,他話少,除非你跟他聊漫畫時,他會樂呵呵地講個不停。

他在片場是出名的暴君。陳國坤說:星爺在片場不高興,我裝成李小龍的樣子,他就變得開心了。

很可惜,李小龍教會了他功夫和做人的頑強,但沒法教會他會做人這件事。蓋世英雄自己也有軟肋。李小龍也出了名不會做人。

周星馳拍《功夫》的動作戲時,不斷NG,逼瘋了洪金寶,後來請了幾天假,星爺讓他不用來了。從此洪金寶見人就懟周星馳。



好在袁和平接手了《功夫》,電影還是成功了。

很多配角靠周星馳喜劇走紅,可是懟起周星馳也毫不留情。

在朋友眼中,工作中的周星馳是個苛刻到近乎不近人情的人,從不在私下裡講人情。

只有很少人懂他,劉鎮偉就曾說:他常被人誤會耍大牌,其實他是個害羞的人,拍《大話西遊》時,他拿著掃把跟民工一起掃地;他想跟我談戲卻不知道如何開口,就偷偷在我房間門下塞紙條。

周星馳自我剖析說:我相信沒有太多人會喜歡我的為人。

當年的少年學會了自己的蓋世英雄教自己的所有東西,可有些東西他的蓋世英雄沒有教,他就一生都學不會了。

看懂周星馳的蓋世英雄,才算看懂周星馳

很多年來人們都在問:周星馳到底是個什麼人?

王晶曾經評價他:「我估計這後面三十年都很難有人追到他」。



但又吐槽他孤寒,是暴君,以及「生活中你想看見他笑就得先付錢一樣。」

2002年,《少林足球》橫掃金像獎,而金融風暴卻橫掃港島,港人人心惶惶,張敏儀把金像獎頒獎給周星馳時說:因為周星馳,很多港人在不開心的時候也能笑一笑。

毛舜筠說周星馳:「周星馳這個人很怪的。當時我跟他搭戲的時候,他脾氣差的要命,整天要求改劇本,不滿意他就會發火。現在我才明白他為什麼是那樣子,他只想著如何把戲拍得好看。我們常常會在意人際關係什麼的,他不會理這些。」

大飛哥說:你看過別人說周星馳的壞話,可你見過他說別人的壞話嗎?

他把所有笑給別人,自己卻忘記笑了。久而久之,大家都搞不清楚周星馳是個什麼人,罵他的人又那麼多,他的形象就愈發模糊。

早年積攢了許多觀眾緣,大家還說欠星爺一張電影票,這些年幾部口碑不好的電影下來,大家都改口說是星爺欠我們一張電影票了。

可周星馳到底什麼人,電影里不是拍得明明白白嗎?

比如誓不低頭。《喜劇之王》中還有一個經典場景,作為群演,他演完戲,想拿一個盒飯當午餐卻被場務制止,他寧願把飯給狗吃也不給他吃。



還羞辱他:「屎,你是一灘屎,命比蟻便宜……」周星馳笑一笑,走開,依然當自己是個演員。

比如小人物成為英雄的故事,他說:「我小時候就是想要練武功,希望鋤強扶弱」。

比如對善良小人物永遠的同情與感同身受。



還有李小龍教會周星馳的,「欺負人的那個人就是壞人」,後來的周星馳喜劇,永遠都是被壞人欺負的小人物逆襲的成人童話。



盡皆癲狂的港片里,仿佛周星馳電影永遠保持著一份小人物的天真和浪漫。

2003年抗非典,港片人士拍了部「1:99電影行動」的項目。以抗非典為主題,15位導演湊一塊兒拍短片。一人平均一分多鐘。



周星馳的段落里,前半分多鐘,女兒和隔離病房的媽媽視頻中,女兒哭兮兮,「媽,沒有你我不行」,媽面色慘白,「怕什麼,我們不會輸。」旁邊呢,兒子在咳嗽老爸在嘆氣。



然後突然鏡頭拉開,麻將桌入鏡。

剛才還愁雲慘澹得不行的一家人,麻將打得劈里啪啦,「對對胡,單吊!」「三筒,碰!」包租婆飾演的病媽驚坐起,「你哥打六筒,你打三筒,三六一條路!」

當然了,「我們不會輸」絕不單單指打麻將。

看過這些電影,你反倒比看他的採訪更了解周星馳。

八兩金說:「我始終對周星馳有一份感恩之心,你了解他之後,你會更開心,因為他是一個童心未泯的人,他的世界充滿童真。」



什麼是童真呢,就是真正會混娛樂圈的人隨便做點事也營銷稿發到全宇宙都知道,而孩子做善事卻什麼也不說。

周星馳的電影,痛苦都是他核心的動力,電影是用殘酷外表包裹童話內核的殘酷喜劇。

而他自己,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

他在《童話是我的最愛》里寫道,「我也相信世界是美好的,這不是在安慰誰,這是事實。世界很複雜,什麼都有,可最後還是朝著一個美好的方向發展。」

所以周星馳到底有沒有給武漢捐款,又有沒有給汶川捐3000萬?這個問題重要嗎?不重要嗎?

我反倒覺得,最可貴的是那聲音中的孩子般的真實。

至於慈善,決定善心的從來不是捐款的多少。因為善心不是一個數字。

況且周星馳帶給這個世界最重要的東西,早就在那裡了,比如白衣戰士們在一線奮戰時,仍會想起的周星馳喜劇。



那是一股讓他們能真真切切感受到的力量。也是周星馳先嘗盡了痛苦的滋味,把自己至於絕望的境地,再豁出命開出的喜劇之花。

他把對人間的關切賦予在了電影這座城中,用喜劇拍盡了人間的殘酷與溫柔。

也讓患病的人們在最絕望時還有周星馳喜劇可以看,可以笑。



這才是那些蓋世英雄們教會的孩子,給華人世界最大的饋贈,從這個意義上說,能讓困境中的人們笑出來的,能鼓舞白衣戰士們帶著緊箍咒奮勇前行的,怎麼不是蓋世英雄,怎麼不是大慈善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qeDcnABjYh_GJGVzOy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