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這三個品質,比留給他萬貫家財更有意義!

2020-04-03   木棉之城

文丨木棉媽媽

現在很多家長都處於一種焦慮的狀態,總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總是怕給不了孩子最好的。

於是,父母們忙著賺錢努力提升生活水平,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興趣班來培養孩子,好像自從有了娃,家庭一切行為都是圍繞孩子展開的。

但是棉媽想說:孩子的教育跟金錢關係不大,與其拚命賺錢,不如培養孩子這三種品質,是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01、肯吃苦

現在很多家庭是這樣,越是條件一般,對孩子越是溺愛,而越是家庭條件好,就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

李嘉誠是香港首富,可是兩個兒子並沒有因此紙醉金迷,李嘉誠很少用私家車送兩個孩子上學,他們都是擠巴士,擠電車去上學,而且李嘉誠經常讓兩個孩子去勤工儉學換學費。

董卿也曾在某檔節目中表示,從上高中開始每年寒暑假都會被爸爸「逼著」去做兼職賺錢。

疫情之下,白衣天使們付出了太多太多,然而有個小視頻卻讓人感動,因為特殊時期沒有保潔員,於是院長喊來自己的兒子打掃衛生,這個平時在美國留學的男孩兒已經兢兢業業乾了兩個星期了。

在醫院這個高危環境下,難道院長不心疼自己的兒子嗎?除了院長有家國情話外,其實是對自己的兒子的一種信任。

不管你的出生起點有多高,以後的路都要靠自己去走,肯吃苦才能獲得你想要的生活。

作為父母要懂得放手,捨得讓孩子獨立,有時候你越是把孩子緊緊攥在手心,孩子越是不能飛翔。該讓孩子鍛鍊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學會獨立了,我們不能總是陪著孩子,只有讓孩子自己學會飛翔,孩子才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02、感恩的心

怎麼說呢,其實現在的孩子越來越不懂得感恩了。每天都在強調著獨立,個性,不要父母干涉他們的生活,而一邊卻在享受著父母創造的財富。

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一步一步變成現在的樣子呢?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我願意把最好的都給他!」

「現在不都提倡要尊重孩子嗎?我們很少去批評孩子!」

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把家裡最好的資源都給了孩子,然後呢,又不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名其名曰是尊重孩子。

棉媽想說,很多家長都誤解了其中的意思,尊重孩子並不是說你不能教育孩子,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尊重孩子而是說家長應該多傾聽孩子的心聲,不要總是反駁孩子,打擊孩子。

我們這樣做,無疑是把孩子養成了不懂感恩的「白眼狼」,因為我們的縱容,孩子會把得到的一切都當做理所應當。

前幾天大姐還在感慨,現在的孩子都怎麼了?我們小時候接受的教育就是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姐姐要承擔起長姐的責任,而現在的教育呢?姐姐不能總是讓著弟弟妹妹,這不是讓孩子們之間有矛盾嗎?

當我們在追求一些「西方」國家的教育之道時,也別忘了給孩子普及傳統文化,讓孩子懂得感恩,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看到世界上的美好,才會懂得珍惜自己有擁有的一切,而自私自利的心,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總是斤斤計較,整個人就越來越尖酸刻薄。

03、樂觀的心

《美麗人生》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兒和父親被關在納粹集中營的故事,一開始小男孩兒很害怕,父親為了消除孩子的這種情緒,告訴孩子這是遊戲。

而小男孩兒也相信了,內心不再害怕,於是跟父親在集中營中度過一天又一天,父親被納粹人帶走的時候,一邊做滑稽的動作,一邊超小男孩兒看去,告訴男孩兒這只是遊戲,父親用自己的智慧保護了孩子本該擁有的快樂童年。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父母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要讓孩子養成樂觀自信的態度,這樣在將來的日子裡,在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時,在熬過了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磨難時,孩子才能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熱愛。

父母在跟孩子相處時要多帶領孩子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多發現孩子的優點,這樣才能用自己的行動來影響孩子,孩子才會變得樂觀自信。

孩子的教育是頭等大事,正如董卿在開學第一課中所說的,如果不教育孩子,你一輩子掙的錢,可能一年就被孩子敗光了,而當你給孩子好的教育,你一輩子賺不到的錢,可能孩子一年就賺到了。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