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座餐廚垃圾處理廠投入運營!

2019-08-29   南京發布

餐廚垃圾,俗稱泔腳、泔水,也叫潲水,又稱餿水,是餐飲垃圾和廚餘垃圾的統稱,主要是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形成的生活廢物,是食物垃圾中最主要的一種。這部分垃圾濕度大、易腐爛,是垃圾分類中最棘手的一種。

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南京不斷推進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這些處理設施的建設不僅能變廢為寶,將餐廚垃圾變為沼氣、再生水等再生資源,提升我市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同時也為保障食品安全、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今天(8月29日)上午,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南京市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情況、下一步計劃以及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建設和運行情況。


「花園式」廠區環境,全程密閉處理

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是南京市已建成最大的餐廚垃圾終端處置設施,對餐廚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位於浦口區江北環保產業園內,占地135畝。項目分兩個階段實施,一階段工程(餐飲垃圾100噸/日、廚餘垃圾200噸/日)2018年5月份開工建設,2019年7月1日餐飲垃圾處理生產線(餐飲100噸/日)進行負荷調試,處理量目前約30噸/日,預計9月底達到滿負荷100噸/日的處理能力;年底啟動廚餘垃圾處理生產線調試工作(廚餘200噸/日);二階段工程(餐飲300噸/日)正在開展設備安裝,計劃2020年上半年建成投運。建成後,總處理規模達到餐飲垃圾400噸/日、廚餘垃圾200噸/日。

項目通過8大主工藝系統(餐飲預處理系統、廚餘預處理系統、濕式厭氧發酵系統、乾式厭氧發酵系統、沼氣凈化系統、沼渣脫水及干化系統、污水處理系統、除臭系統),將餐廚垃圾變為兩種再生資源(沼氣、再生水)。具體工藝為:餐飲垃圾採用「預處理+濕式厭氧發酵產沼」工藝,廚餘垃圾採用「預處理+乾式厭氧發酵產沼」工藝,厭氧發酵產生的沼氣主要用於發電。

項目採取「花園式」廠區環境,全程密閉處理,確保異味全部收集處理並達標排放。全部投入運行後,將大大提升南京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水平,為保障食品安全、全力推進垃圾分類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南京要建6座餐廚垃圾處理廠!

南京目前餐飲垃圾產生量約750噸/日。根據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安排,市城管局會同規劃部門編制《南京市環境衛生設施專項規劃(2017-2035年)》。按照「相對集中處理為主,就地、就近處理為補充」的思路,全市規劃建設6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包括2座市級集中處理設施和棲霞、溧水、高淳、六合4座區級集中處理設施。同時,鼓勵餐廚垃圾產生量在200公斤/日以上的單位配備就地、相對集中處理設施。


1、集中處理。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一階段(餐飲100噸/日、廚餘200噸/日)餐飲生產線已開展負荷調試,廚餘生產線計劃年底調試;二階段(餐飲300噸/日)預計2020年上半年運行;另一座市級餐廚垃圾處理廠(餐飲700噸/日、廚餘300噸/日)目前正在開展選址,預計2020年開工;溧水區餐廚垃圾處理廠(餐飲50噸/日)預計2019年底投運;高淳區餐廚垃圾處理廠(餐飲30噸/日、廚餘20噸/日)預計2019年底完工;棲霞餐廚垃圾處理廠(餐飲200噸/日)預計2020年開工;六合區餐廚垃圾處理廠(餐飲32噸/日)預計2019年基本建成。

2、分散處理。近年來,一些機關院校、農貿市場、商業綜合體、街道等配建了餐廚垃圾就地、就近處理設施,目前已建成103處,處理規模達到餐飲160噸/日、廚餘46噸/日;在建11處,處理規模為餐飲125噸/日、廚餘20噸/日。

預計2019年底,南京餐飲垃圾處理能力將達到產生量的80%(約600噸/日),2020年將達到100%。


下一步,將加快餐廚垃圾集中處理設施建設,提升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以及繼續推進就地就近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大專院校、大型醫院、大餐飲企業、商業綜合體、農貿市場、果品市場餐廚就地處理設施,提升我市餐廚垃圾處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