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抗議的第三周,俄羅斯援兵仍然沒有來

2020-08-24     世界說

原標題:白俄抗議的第三周,俄羅斯援兵仍然沒有來

白俄羅斯反對派打算打一場持久戰。

8月23日,明斯克市中心再次聚集起數萬抗議者——以航拍照片估計,至少不低於一周前的數字。這一次,由於歷史地標方尖碑和總統官邸「獨立宮」均被軍警提前封鎖(注一),而抗議者持續行進,雙方最近時只相隔一道鐵絲路障,但當前白俄羅斯反對派的唯一境內領袖瑪麗亞·科列斯尼科娃第一時間站到了鐵絲路障前,向所有抗議者呼籲回頭:「最重要的是你們每一個人的生命和安全。」

瑪麗亞·科列斯尼科娃在鐵絲路障前 / Belsat

「我們的抵抗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可以的。」科列斯尼科娃在她簡短演說的最後說。

盧卡申科想要的卻是速戰速決。

8月22日,盧卡申科發出公開警告,稱將把周末兩天留給國家「反思」,從周一開始「權力要成為權力」(Власть должна быть властью),將對破壞分子進行嚴厲鎮壓。23日,除了早早封鎖了獨立廣場和方尖碑附近的軍警,還有大量目擊者拍到了軍車和裝甲車在向明斯克市中心方向列隊行進。在23日的遊行開始前幾小時,白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他們將使用武力保衛「神聖地點」。由於此前格羅德諾當局選擇了向抗議者妥協,此前新冠疫情中一度處境尷尬的衛生部部長弗拉基米爾·卡拉尼克迅速被盧卡申科任命為格羅德諾新的行政長官。

當天稍晚時候,總統新聞局在其Telegram頻道上公布了三段盧卡申科搭乘直升機抵達遊行地點附近總統官邸「獨立宮」的視頻,尚無從得知視頻拍攝於抗議者撤退前還是後。畫面中,盧卡申科身穿防彈衣,手持AKS-74U突擊步槍,身邊15歲的兒子尼古拉同樣全副武裝,看上去如臨大敵。

盧卡申科在視頻中手持槍械,身側帶頭盔持槍者是其子尼古拉 / 視頻選段

或許得益於抗議者的克制,23日的遊行最終沒有流血,也沒有發生逮捕。

協商委員會與「奪權」

從白俄羅斯街頭來看,過去一周是相對平靜的一周。

在最初毫無顧忌的暴力鎮壓引發了規模更加驚人的抗議以後,白俄羅斯強力部門至少暫時放棄了正面與抗議者武力對抗的策略,每天被逮捕的人數急劇下降,也幾乎不再有普通人遭軍警殘酷毆打或虐待的新消息傳出,與之相反地,白紅白旗幟和漫長「人鏈」似乎正在成為白俄羅斯各城市街頭的日常,集會現場的氣氛日漸輕鬆,甚至越來越像是一場夏日聚會。

一部分抗議者開始抱鵝上街,因為鵝的叫聲類似俄語中「海牙」的發音,許多人認為盧卡申科應上海牙國際法庭 / 網絡

罷工的國企工人也度過了相對平靜的一周,在8月17日面對發出噓聲的明斯克輪式拖拉機廠工人情緒失控、飆出「要辦新選舉除非你們打死我」的驚人之語以後,盧卡申科放棄了與國企工人深入交流的想法,而轉向前往各地組織支持者集會——這本應是一種競選活動。

但無論如何,隨後在戈梅利與莫吉廖夫舉行的兩場支持盧卡申科的集會都顯得中規中矩,沒有再發生嘲諷總統的意外。

而形勢空前地向著政治對話與談判方向發展。8月18日,以季漢諾夫斯卡婭為代表,反對派陣營發起召集了一個有多位白俄重量級公眾和文化人物參與的國家協商委員會,8月19日,西部重鎮格羅德諾市政廳發出了一則聲明,稱將不再阻撓抗議者在本市市中心集會,企業負責人不得為難罷工的工人,與此同時,由於此前軍警在鎮壓過程中出現暴力行為,地方內務部負責人將公開道歉。

媒體獲得的協商委員會首份聲明文字版 / 網絡

8月20日,協商委員會在第一次會議後發表了其首份聲明,其中敦促盧卡申科政府儘快參與談判,釋放所有被羈押反對派並召集新的選舉。23日,委員會進一步明確稱,該機構將謀求恢復1994年憲法,組織全民公投限制總統在位時限,並進行各級議會的改選工作。

而抗議者群體也在逐漸改變自己的敘事方式,最近幾天開始,越來越多的抗議者開始同時揮舞過去象徵反對派的白紅白旗,與現行白俄羅斯國旗紅綠旗,並打出「同一個國家」、「團結」、「白俄羅斯沒有分裂」等標語。

23日明斯克方尖碑前,一對戀人分別身披白紅白旗與紅綠旗接吻 / 網絡

在此前幾場支持者集會當中,紅綠旗一直被盧卡申科用作自己的象徵,但眼下抗議者正在奪回屬於白俄羅斯國家的標誌物,他們強調,紅綠旗與白紅白旗並不衝突,而是一個國家的一體兩面(注二),反對派陣營不拒絕紅綠旗,正如也不拒絕與俄羅斯發展關係——遭到拒絕的只有盧卡申科而已。

沒有到來的俄羅斯援兵

在盧卡申科看來,事情完全是另一種面貌。

自8月16日第一次在選後露面以來,盧卡申科對驟然壯大的抗議運動一直持極為敵視甚至侮辱的態度,在意圖顯示大度時他將抗議者稱為「一小撮迷失了方向的人」,更多時候,他聲稱這些人都是被外國勢力收買或蠱惑,是意圖出賣白俄羅斯,意圖危害國家主權的犯罪分子,23日由總統新聞局公布出來的官方視頻當中,他再次毫不掩飾地將抗議者稱為「老鼠」。

23日明斯克遊行現場航拍圖 / 網絡

而從8月9日至今,所有和解和談判的嘗試都引起了盧卡申科的激烈反應,格羅德諾地區在更換了行政長官以後,迅速在抗議者集會問題上出現態度搖擺;白俄全國多位罷工組織者被捕,數家宣布罷工的工廠廠區遭關閉;18日由季漢諾夫斯卡婭出面召集成立的協商委員會,更在第一時間就被盧卡申科宣布為「意圖奪權」並隨即啟動了刑事調查。

但與之同時,俄羅斯元素在盧卡申科的表述中正在占據越來越引人注目的地位,除了聲稱「俄羅斯已經做好提供軍事援助的準備」並援引此前一直拒絕的俄白聯盟國框架試圖獲得援助,盧卡申科還在協商委員會成立後馬上宣稱,反對派的執政方案是切斷與俄羅斯的政治經濟聯繫、禁止俄羅斯電視台節目在境內播放、以及禁止使用俄語等。

反對派很快否認了他的所有指控,而大選前指責反對派候選人為「俄羅斯勢力支持」且以「干涉選舉」為名逮捕俄羅斯僱傭兵的人正是盧卡申科自己。

8月21日,盧卡申科在講話中稱外國勢力「準備首先從白俄羅斯領土上切除格羅德諾」,「西方希望用我們抵抗俄羅斯」,為此北約已經開始籌備軍事行動。23日,白俄羅斯國防部再次拋出意味深長表述,將抗議者定義為納粹法西斯,稱無法容忍其包圍衛國戰爭關鍵紀念物明斯克方尖碑的行為,因此白俄軍隊將會武力保衛「神聖地點」。

格羅德諾位於白俄西部三國交界地帶,鄰近立陶宛和波蘭 / 網頁截圖

從禁止俄語,到最西端領土可能遭武力吞併,再到納粹法西斯玷辱衛國戰爭光榮,熟悉烏克蘭危機的人很容易嗅到熟悉味道:六年前烏克蘭被聲稱「即將遭波蘭/北約吞併」的是西部城市利沃夫,革命後上台的波羅申科政府曾長期被俄羅斯官媒稱為法西斯軍政府,而「保衛說俄語的人口」,更是俄羅斯當年干涉烏克蘭局勢的最直接理由。

只是區別在於,這些似曾相識的表述並不出自俄羅斯媒體或是有俄羅斯背景的媒體之口,而是直接來自政府高層官員甚至盧卡申科本人,其內容與表述方式的重合度之高,甚至讓人產生是在有意模仿的印象。

事實上,俄羅斯國家媒體在這一次白俄羅斯風波中幾乎可算沒有明顯傾向,俄新社與塔斯社兩大主要媒體都密集報道了抗議和罷工運動,杜馬則出現多位親克宮重要議員主動談及白俄羅斯可能出現權力更迭,這與六七年前處理烏克蘭抗議運動時的表現截然不同。

8月16日塔斯社編輯部選擇的「每日一圖」 / Tass

大選結束後的十五天,竭力試圖證明自己與普京站在同一條船上的人似乎只剩下了盧卡申科。8月15日到16日,盧卡申科曾在不到24小時內與普京連通兩次電話,並對外解釋稱國內的動盪「不止威脅到白俄羅斯」,但此後一個星期至今,儘管普京仍在與歐洲及國際組織領導人就白俄局勢持續通話,但對盧卡申科,雙方再未發生過公開聯絡。

克里姆林宮的明確表態也終於到來,8月19日,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輕描淡寫地否認了盧卡申科所謂「俄羅斯已做好軍援準備」的聲明,稱目前沒有收到類似的援助請求,與此同時他還表示,白俄羅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情屬於白俄羅斯內政,不應允許其他國家干涉。此後這也成為俄羅斯在白俄事件上對外堅持的統一立場。

一切已經開始

自16日至今的一周,盧卡申科頻繁公開露面並發表講話,但細究其講話內容,除了不斷重複的「侵略」、「瓜分」、「陰謀」之外,就是越來越焦躁不安的情緒表露與越來越頻繁地威脅將採取武力鎮壓。23日晚,在公開宣布將武裝保衛「神聖地點」之後,白俄國防部部長再次宣布,白俄強力部門「為穩定局勢採取的行動可能會被呈現為針對本國人民的種族滅絕」。

明斯克遊行一隅,有人舉著手繪季漢諾夫斯卡婭頭像的旗幟 / 網絡

而反對派陣營正在做更加長期的準備,瑪麗亞·科列斯尼科娃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將會持續很長時間。我對此沒有幻想。」

她同時承認,考慮到壓力的存在,未來的抗議可能會演變成其他形式,但是「一切已經開始」。

與六年前烏克蘭危機中呈現出的清晰角力不同,地緣政治因素在今天的白俄羅斯所扮演的角色極為模糊,當盧卡申科口中干預大選的外部敵人一夜之間從俄羅斯變成美國與北約,歐盟對白俄羅斯反對派投來的同樣是不信任的目光。事實上, 「沒有人能從推翻盧卡申科當中獲得利益」曾是外界長期認為白俄羅斯不會發生類似局面的關鍵原因,但它仍然發生了,以所有人猝不及防的速度。(責編/權文武)

注一:23日抗議者的實際目的地是更遠處的國旗廣場,但從方尖碑去往國旗廣場的道路途徑總統官邸「獨立宮」,軍警在該條路上迅速建起了臨時路障。遇阻後抗議者返回了獨立廣場和方尖碑附近,沒有靠近軍警,也沒有出現遭到逮捕的報道。

注二:白俄羅斯兩面旗幟之爭長期存在,但在盧卡申科執政期間尤為激化。白紅白旗首先啟用於1918年「白俄羅斯民主共和國」,該政權僅持續九個月,但是白俄羅斯歷史上首次獨立,旗幟的紅白配色普遍認為來源於立陶宛大公國及波蘭立陶宛聯邦時代白俄羅斯地區軍隊使用過的旗幟。

1919年,白紅白旗在白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後被紅色旗幟正式取代,但曾被白俄羅斯西部的民族主義組織繼續沿用,也曾在納粹占領期間被納粹挪用。1951年,白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旗幟在原本的紅色(象徵蘇維埃)上加入了綠色元素(象徵森林),形成今天白俄羅斯紅綠旗的前身。

1991年蘇聯解體之際,新獨立的白俄羅斯首先復用了白紅白旗作為國旗,但1994年盧卡申科上台後,稱白紅白旗帶有法西斯性質,要求恢復甦聯時代的紅綠旗,僅稍加改動。此後二十五年,白俄羅斯政府對白紅白旗執行嚴厲查處,不少人因此入獄,這一旗幟的含義也因此從民族主義象徵逐漸過渡為盧卡申科反對者的標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cZXIXQBURTf-Dn5cc5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