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大賽》「神仙打架」上熱搜,「業務能力」終成綜藝試金石

2019-10-30     一點劇讀

文 | 紅豆

「央視出品,必屬精品。」

隨著《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見字如面》、《國家寶藏》、《我在故宮修文物》、《經典詠流傳》等高品質節目出圈,觀眾便賦予了央視這樣一句讚美之言。無論是音樂類、文化類,這些以口碑取勝的節目在娛樂性節目占主流的綜藝市場擁有一片不小的天地。

近日,不少網友被一檔由央視推出的節目《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19主持人大賽》(後稱為《主持人大賽》)刷屏,這檔以線上、線下結合進行主持人比賽的節目,僅播出一期,便已成為了觀眾在網絡上持續互相安利的「精品」。10月25日首播當晚,《主持人大賽》在34城、59城雙網收視率破1%,實時收視反饋持續第一,成績不俗。

今天的微博熱搜上,#央視主持人大賽 神仙打架#的話題位居在列,而相關話題#董卿的點評#一舉沖至微博熱搜榜第二位,以參賽選手鄒韻而衍生的話題#鄒韻實力#也在觀眾的熱門討論區中。其中,一條誇讚《主持人大賽》的微博點贊量已經超過40萬,轉發量破5萬。網友自來水式宣傳的背後,是觀眾對於綜藝節目口味的變幻。

三分鐘自述、90秒即興考核,「神仙打架」成功吸引觀眾目光

「太緊張了,像考試一樣。」

「全是人才,看得我目瞪口呆。」

網絡上,在《主持人大賽》的相關話題評論下,網友們紛紛以驚嘆的口吻發表觀感。一直以來,央視主持人在各類節目中以高水平、強實力的形象示人,而這檔競賽節目也由於眾多業務能力高強主持人的參與,被觀眾稱為是「神仙打架」。

《主持人大賽》所設立的賽制之殘酷令觀眾咋舌,比賽時以三分鐘自述和90秒即興評述為考題,在嚴格的時間把控下,讓參賽選手走上台來進行自我介紹以及即興新聞播報,六個晉級席位,精確到小數點後三位微弱分差,都大大提高了比賽的難度。

#鄒韻實力#等話題的出現,不僅是節目中參賽選手實力強勁的證明,也是觀眾對於參賽主持人業務能力的認可。節目中,眾位參賽選手順利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口頭講述,除了從容應對考核的參賽姿態令觀眾讚嘆不已,所表達的觀點也不失水準,堪稱主持界頂級水平,對此網友紛紛表示「非常震撼」。

截止發稿前,微博數據顯示#鄒韻實力#這一話題閱讀量已超過兩千萬,在「央視主持人大賽」的相關內容中,鄒韻參賽片段也作為典型被網友討論,相關熱門微博中短視頻片段播放量達百萬次。

除了參賽選手,撒貝寧、董卿的參與也激發了觀眾對於節目的熱情。節目播出後,董卿作為評委對選手表現進行點評的片段獲得觀眾一致好評,在評論區,不斷貢獻出「氣質這塊,董卿拿捏得死死的」「腹有詩書氣自華」「溫柔不失力量」等高度讚美之詞。

撒貝寧作為主持人在一名選手考核完畢後,將其所播報的內容進行總結,網友也因此進行了深度的探討。不少人認為,撒貝寧將選手的觀點升華到了新的高度。此外,撒貝寧在24歲時作為選手參加《主持人大賽》的古早視頻也相繼被網友扒出。高國民度和討論度,使撒貝寧變身「寶藏」主持人。

近些年來,央視主持人紛紛以個性的風格改變了以往嚴肅的路線,備受觀眾關注。從撒貝寧登上各綜藝節目變身「芳心縱火犯」,打破央視主持人「只會一本正經」的刻板印象,到朱廣權使用順口溜、繞口令和搞笑段子來播報新聞,使央視工作者樹立更加親民的形象,再到康輝在新聞聯播中使用網絡熱詞對美軍行為進行犀利點評,徹底「下凡」,不僅極大程度地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更使央視傳統節目在年輕觀眾中獲得更多的存在感。

而作為每四年舉辦一次的競賽節目,《主持人大賽》首次以高規格、高水平的形式走紅,消除觀眾對傳統新聞節目的抗拒,以緊張、刺激的競賽氛圍吸引觀眾,其原因除了央視一貫秉承的高品質和高水準之外,更是來自觀眾對於「實力」這一元素的看重。

無撕X、快節奏備受好評,精品無需打造話題?

隨著Q4綜藝逐漸登上舞台,一檔節目開播之後,有爭議性的話題登上熱搜成為網友的談資,已經是常見套路。故而,綜藝節目正在奉行「爭議=話題=熱度」的公式,節目後期、嘉賓矛盾等話題也幾乎變成了綜藝節目中的「標配」。

10月25日,《親愛的客棧3》開播後,相關話題#親愛的客棧剪輯#備受爭議。節目上,李蘭迪方因早飯事件指出節目存在惡意剪輯,而後網上流出節目未刪減版,將話題扭轉,再次聚焦一波熱度。雖有不少觀眾陷入節目中,爭論其中是非,但也有不少觀眾指出,剪輯風波不過是節目為博話題的一種套路。

拋開《親愛的客棧3》是非不談,如今,網友對於綜藝節目中各類爭議話題已經見怪不怪,而熱度上漲、口碑下降卻成為大多數綜藝節目面臨的難題。在微博熱搜中,大多數Q4綜藝的曇花一現也加深了綜藝市場的焦慮。而從《主持人大賽》憑藉高難度競賽走紅這一現象來看,近期影視劇「實力至上」的狂風正在刮向綜藝節目中。

在各大網絡平台中,網友自發宣傳《主持人大賽》時,紛紛點贊其不拖泥帶水、競賽氣氛濃厚的節目風格。節目中避免用大篇幅介紹選手背景,反而開門見山進入競賽的流程尤其受到表揚。

不難看出,《主持人大賽》的火熱,是由於節目上從比賽本身出發,將比賽門檻放高,最終以激烈對決與犀利點評獲得觀眾的好評。無論是真實、緊張的比賽氛圍,還是以真才實學進行比拼、滿是乾貨的節目內容,都令觀眾獲得了優質的觀感,而節目沒有矛盾糾紛、沒有注水,以極快的節奏完成競賽,也在綜藝節目紛紛陷入桎梏、消費觀眾之時,變成了一股清流。

在一些競賽節目中,通常存在以製造話題為主,在節目中添加五花八門內容的現象,其目的是進一步激發觀眾的討論欲,打造高熱度。雖也有不少節目因此獲得巨額流量,但其中也存在一定弊端,例如在一眾話題中,節目逐漸失去了競賽的魅力,將「實力」放在次要,最終使節目丟棄了原有的初衷,韻味不再。

很明顯,觀眾對於實力的青睞,是由於流量至上、話題至上的階段成為過往,熱度褪去的表現。在綜藝節目中,流量難以兌現成收視與口碑。

《主持人大賽》的走紅,在觀眾口味趨於實力派的當下,不乏成為如今市面上的綜藝節目所借鑑的成功案例:做一檔節目,需要專注於其所在領域,避免走虛假繁榮的路線,高品質與強實力便能自成話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SWwHW4BMH2_cNUgKiN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