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漢唐盛世,僅從這四個字就能看出當年的唐朝是多麼的強大。
但天道輪迴,唐朝最終還是由盛轉衰,消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1,公元618年,李淵稱帝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手中有地盤有軍隊的人物都想借這個亂世成就一番事業。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聲稱要維護隋朝的社會穩定。
可時間才過去1年,618年5月,隋恭帝楊侑就把皇位禪讓給李淵,於是李淵就成為皇帝,隨後就改國號為唐,唐朝自此建立。
從地圖上看,唐朝雖然建立,但形勢不容樂觀。像李密,王世充,竇建德都是雄霸一方的存在。像薛舉,李軌,劉武周等,也是一方諸侯,足夠令李淵頭疼好一陣子。
這還是內部問題。在外部,東突厥對中原虎視眈眈,一直想著要占領中原。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李淵硬是用了4年時間,基本平定漢地。
等到628年,李世民已經當上2年的皇帝,當他滅掉梁師都後,唐朝這才掃滅群雄,一統天下。
2,626—649年,唐太宗李世民時期
626年,具體原因也不好說,反正李世民就是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死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
沒過多久,李淵不知道怎麼的,皇帝不當了,主動將皇位讓出來給李世民當,自己跑去當太上皇了。
雖然不知道在這段日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但至少能肯定的是,李世民皇帝當的不錯。
對內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開創了貞觀之治。對外開擴疆土,攻滅東突厥和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將周邊各國揍得紛紛臣服,為唐朝後來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
在李世民的努力下,唐朝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加,對外武功顯赫。可以說要沒有他,後來的大唐盛世就得推遲幾年。
3,649—683年,唐高宗李治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後,他的兒子李治即位。李治也的確沒有丟他父親的臉,即位後繼續執行他父親制定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還任用賢臣能人輔政。
因為他勤於政事,關愛百姓,故而「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歷史上更稱之為永徽之治。
在對外問題上,李治先後滅掉西突厥、百濟、高句麗,令唐朝疆域東起朝鮮半島,西鄰裏海,北至貝加爾湖,南達越南橫山,並且維持了32年,唐朝的疆域面積也在李治手中達到最大。
4,690—705年,武則天時期
其實660年的時候,李治因為生病,就已經讓武則天處理朝政了。等到683年李治駕崩,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武則天早就控制李唐的朝政大權。因此哪怕李治駕崩後是唐中宗李顯即位,但實際上軍國大事的決策權,是在武則天手裡。
690年,武則天終於控制不住自己的慾望,廢唐睿宗李旦,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都洛陽,武周王朝自此建立。
武則天在位期間,完善科舉制度,開創殿試和武舉,大力提拔人才,像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張仁願在這個時候都得到提拔和重用。社會經濟進一步的得到穩定與發展,武則天所統治的這段時間,歷史上更是稱之為「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5,712—756年,唐玄宗李隆基時期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兒子。相比於李旦,李隆基要比他父親有魄力有能力多了。
705年,張柬之發動神龍政變,迫使武則天將皇位讓給唐中宗李顯。李顯這個人性格懦弱,又容易被別人騙,朝政大權就落入到韋皇后手中。
等到710年,李顯更是被韋皇后弄死,隨後韋皇后就讓李顯的兒子李重茂即位,史稱唐殤帝。
弄死李顯還不夠,韋皇后還想弄死李旦。這下子李旦的兒子李隆基不高興了,還沒等韋皇后動手,就先把韋皇后他們一群弄死了。
重點來了,李隆基是弄死韋皇后他們,這才向他父親李旦彙報情況的,也就是說事先李旦壓根就不知道李隆基在做什麼。
沾兒子的光,李旦再一次的當上皇帝。但因為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李旦又不想管這些麻煩事,於是712年,李旦乾脆把皇位讓給李隆基去做,讓李隆基自己來處理這些麻煩。
713年,李隆基發動先天政變,弄死了太平公主,結束政治混亂的局面。隨後李隆基開始勵精圖治,知人善任,賞罰分明,軍事上又不斷出兵,揍得周邊各異族慘叫連連。
在李隆基的統治下,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但可惜的是,當國家進入鼎盛時期,李隆基不禁膨脹起來,開始放縱享樂,忽視國事。
再加上宦官外戚干政,更是造成朝政敗壞。755年,安祿山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便發動了安史之亂。
6,762—779年,唐代宗李豫時期
763年,李豫終於平定安史之亂,讓唐朝終於可以停下來喘口氣。安史之亂持續了8年,唐朝也因為這場叛亂元氣大傷,由盛轉衰。
中央政府的權力大大削弱,地方節度使的權力卻在不斷擴大,而且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現象非常嚴重,人口銳減。可以說因為唐玄宗的緣故,唐朝想要翻盤,機會已經是十分渺茫了。
7,805—820年,唐憲宗李純時期
李純是個奮發有為的皇帝,他即位之後,更是把唐太宗李世民當作自己的榜樣,他剛明果斷,能用忠謀,平定了許多地方割據勢力,擴大了中央政府的影響力。
在政治上,李純勤勉政事,頗有政績,成就了唐朝的中興氣象,令唐朝再次形成統一,史稱「元和中興」。
但可惜的是,李純也沒能把自己奮發向上的一面一直保持下去。等到他的統治後期,他也膨脹了,不僅追求享樂,還想著要長生不老。這下好了,好不容易有些復活氣象的唐朝,又這麼沒了一大口氣。
8,873—888年,唐僖宗李儇時期
這個時候的唐朝,已經陷入節度使割據混戰的境地。再加上社會矛盾空前激烈,唐朝已經是不可避免的要走向滅亡。
如果李儇能勵精圖治進行改革,想辦法擴大中央政府權力,那唐朝也許還能再延續幾年。但可惜李儇也是個驕奢淫逸的皇帝,在他的統治下,反而還加速唐朝的滅亡。
9,公元907年,唐朝滅亡
時間進入到10世紀,唐朝的中央政府就更加沒有存在感。904年,朱溫發兵長安,綁著唐昭宗遷都洛陽,後來又把唐昭宗殺死。
905年,朱溫又大肆貶逐朝官,還殺死了三十多名朝廷要員。再等到907年,朱溫不禁也想自己當皇帝了。
於是公元907年,朱溫逼迫唐哀帝李柷禪位,自此唐朝滅亡,取代而之的便是梁,史稱後梁,朱溫便為梁太祖,從此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歷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