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輕人已經不怎麼肯花時間看書了。
想起小時候。
沒有公眾號、沒有抖音、也沒有有聲讀物。
唯有一本本紙質版的經典小說,如同是一個個藏著秘密的全新世界。
等待著我們在不經意之間發掘到它。
如同現在的影視劇一樣,看書就像是一場旅行。
我們同故事裡的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在他們的身上尋找自己的影子。
如果說起童年對自己的成長影響最大的小說,每個人或許都會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有一本書,可謂是影響了幾代女孩的童年。
它被改編過動畫片、電影、音樂劇。
以及這檔前不久剛剛完結的網飛美劇——
《小小安妮 第三季》
Anne with an E Season 3
《小小安妮》聽上去或許有些陌生。
但是,它的改編原著小說卻十分有名——
《紅頭髮的安妮》
更準確的翻譯應該是《綠山牆的安妮》(Anne Of Green Gables)。
它是由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蒙哥馬利(Lucy Montgomery)創作的長篇小說。
整個安妮系列陪伴了全世界無數少女的成長生活,是當之無愧的兒童經典作品。
由小說改編的美劇《小小安妮》同樣廣受好評。
豆瓣上,三季美劇的評分分別為8.9,9.0和9.1。
IMDB均分也高達8.6分。
其中第三季的最後一集,更是達到了9.8的超高分。
底下評論清一色的都是網友們「呼籲製作方續訂下一季」。
只可惜,目前已經官宣不會有第四季,第三季也就成為了這個改編版本的絕唱。
且看且珍惜。
《小小安妮》圍繞著女主角安妮·雪莉(艾米貝絲·麥克納爾蒂飾演)的成長經歷來展開。
故事背景是19世紀末封閉的加拿大愛德華王子島。
一對孤身兄妹,馬修和馬莉拉生活在這片風景如畫的地方。
兩個人原本想要從孤兒院收養一位男孩來減輕負擔。
但陰差陽錯的是,安妮竟然被送了過來。
這個一頭紅髮、滿臉雀斑的小女孩十分消瘦,一看就不像是個能幹農活的人。
但安妮又是那麼得招人喜歡。
她是個特別的女孩,天生帶著一股對於生活的熱情和好奇心。
一來到這座島上,她就被一棵綻放著白色花瓣的櫻桃樹所吸引。
並有了十分天真而浪漫的想法:
「如果夜裡我能睡在這棵上,都會感覺很幸福」。
面對眼前從未見過的美景,安妮更是耐不住內心的歡喜之情。
她搜刮著腦海中詞彙來讚美它們,甚至給它們重新起名字。
例如。
她把一片花叢夾道的林蔭小路命名為「The white way of delight」。
給灑滿陽光的巴里湖起了一個「The lake of shining waters」的名字。
哪怕是一隻不會說話的馬,她也要親切地稱呼它為「Belle」(美女)。
安妮熱愛書本、也懂得發現生活之美,更重要的是她還富有無窮的想像力。
如同那個年紀大多數的小女孩,她時常幻想自己是一位公主。
穿著白色的公主裙,接受仰慕者贈送的花束。
不過有時候,安妮也令人頭疼。
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她敏感、自尊心強,脾氣還有點差。
比如,儘管她討厭自己的的長相,但是不允許別人這樣說她。
當鄰居阿姨當面吐槽安妮長相醜陋時,她一下子發了飆,當場就罵回去:
「你這個又胖又笨又沒有同理心的女人,憑什麼對我的長相指指點點。」
如此針尖對麥芒的吵架驚呆了所有人。
對待長輩如此大膽和口無遮攔,別說在那個年代,放在今天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畢竟要被長輩教訓「不懂事」。
雖說是一個「野路子」來的女孩,但是她的敢愛敢恨、熱情爛漫和天真自由在馬修和瑪莉拉兄妹倆的內心深處刻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們收養安妮,並由衷地接受了她。
安妮的傳奇就這樣展開了。
第一季基本遵循了原著的內容,講述了她逐漸被新的家庭、同學和朋友所接受的故事。
第二季順著安妮的成長過程,從她的角度來講述戀愛、婚姻和女性獨立的內容。
與此同時,劇情也在原著之外進行了極大的創新,以至於衍生出來許多新的故事。
到了第三季,安妮終於迎來了她的十六歲生日。
在北美的傳統文化背景中,十六歲對於女孩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歲數。
它通常意味著「成年」,也意味著她們將要面對更複雜的人生。
對於安妮來說亦是如此。
首先,一個在腦海中盤踞很久的念頭蹦了出來——
安妮想要知道自己的親生父母是誰。
如同許多已經反覆上演過的橋段,養女想要去尋求當年自己被「拋棄」的真相,而養父母則擔心她會一去不回來。
瑪莉拉一時半會接受不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決定。
但安妮卻十分堅持,甚至不惜和家人大吵一架,因為她非常想去問清楚,親生父母到底愛不愛她。
在自我身份覺醒的背後,實際上是安妮內心深處對於愛的渴求。
她希望每個人都能喜歡她、接受她、認可她。
她希望親生父母不會因為她很醜、或是太累贅,就隨手拋棄她。
她想證明自己沒有那麼差。
真相最終出爐,父母是因為離世才丟下的安妮。
這個時候,她突然發現真相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
緊接著,安妮迎來了那個年紀的情竇初開。
儘管她對外宣稱自己是「冒險的新娘」(Bride of Adventure)。
甘願把情感寄托在各種經歷和體驗上,而非在個別男孩身上。
然而,當她面對班級里的吉爾伯特時,也免不了會有情感的悸動。
作為班草和學霸,吉爾伯特似乎和其他男生並不一樣。
當別人總喜歡找安妮麻煩的時候,只有他會站出來為她辯護。
儘管對什麼是愛情還是懵懵懂懂,但是勇敢的安妮,還是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想法。
第三季結尾,兩個人也終於獻上了定情一吻。
安妮就是這樣一個女孩。
她勇敢、樂觀、熱情、善良,哪怕有著不為人知的身世。
她並不完美,長相普通、有點話嘮,甚至有時候還有些惹人煩。
但她卻是那麼真實。
在第三季結尾,最讓人們感觸良多的是她講的這樣一段話:
「我很長時間以來都覺得,我自己很沒有用,沒有任何意義,但是我現在才明白,這麼長時間以來我一直都是同一個人,我現在得到了愛,但是之前沒有人愛我的時候,不代表我不值得被愛,我只是還沒有被愛。」
回過頭再去看安妮的故事。
與其是它講的是一個女孩的成長,不如說它講的是每一個女孩的成長。
甚至可以說,每一個孩子的成長。
如同綠山牆的安妮,我們或許是一個個「格子間的安妮」、「南京路上的安妮」或「九四年的安妮」。
我們看著她,卻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魚叔雖然是男孩子,卻也能被深深打動。
偶爾也會驚奇,原來自己以為永遠搞不懂的女孩子,是這樣看待世界,這樣思考問題。
也很有意思。
更重要的,還是成長的共鳴。
曾經的我們也和她一樣敏感脆弱,因為一點點小毛病被戳痛,就失落得無以復加。
現在的我們學著和她一樣堅強獨立。
即使前路再難,也要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去相信總會有峰迴路轉的時候。
這一點是共通的。
哪怕自卑又膽怯,也要學會在接受世界之前,接受自己。
畢竟,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值得學會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