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少年時,你可有一個快點長大的夢?
少年時,幾乎每個小孩都曾有過快點長大的夢。
因為當我們不被允許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父母總是對我們說:「等你長大,……」,於是,我們覺得「快點長大」是解決一切「不可為」的捷徑。
想被老師當作大人,也獲得同學朋友崇拜的目光,更想擺脫父母的「操控」干自己想乾的事,所以期盼自己趕緊能有一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盼望著,曾經的少年長大了。
長大後發現,原來父母都是騙人的,「長大」從來不是為所欲為的尚方寶劍。
甚至有時候,又想回到小時候,躲在父母的懷裡躲避風雨,但時間無法倒流,著急長大的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長大意味著需要背負起更多的責任,也意味著會被更多的規則束縛著,而在我們最彷徨無助的時候,第一想到的永遠是那個從小到大默默站在背後守護我們的人。
這個人,通常就是我們的父母。
甚至,有時候我們做出人生重要決定的時候,也會第一時間考慮他們的意見,因為他們是我們試錯的底氣和支撐我們茁壯成長的根。
學習如此,生活如此,婚姻也是如此。
02
長大後的一瞬,我們總是急於擺脫父母的掌控,被想方設法地挫敗他們,有時候明知道是錯的,也不惜一試。
馬艷芳的老公其貌不揚,當初帶他回去見自己的父母時,就遭到了父親的明確反對。
「要身高沒身高,要相貌沒相貌,還沒錢沒房沒車,你到底看上了他哪點?」
父親的反對激起了她心底的叛逆,本來只是覺得對方對自己好,談朋友玩玩也挺好,結果在父親的「催化」下,馬艷芳覺得對方就是自己命中注定的愛人。
結婚登記時,她才發現,一直說跟自己「年齡相仿」的丈夫,實際年齡比自己大了足足十歲。
她也糾結過,但後來一想男人只要對自己好就行了,只要對方對自己體貼,年齡、金錢、車子、房子都不是問題。
婚後,雖然家裡經濟不算太寬裕,但丈夫還是堅持讓馬艷芳做了家庭主婦。
除了事業型的女人,沒有哪個女人不喜歡舒舒服服地在家呆著,況且馬艷芳很快就懷了孕。
懷孕一段時間後,馬艷芳發現丈夫加班變得頻繁起來。
詭異的加班由不得馬艷芳不多想,她開始利用丈夫手機上的丟失找回功能,開始觀測丈夫每天的行動軌跡。
她發現每當丈夫說要加班時,總會在同一個地方停留,而她可以確定那個地方絕不是他的公司。
「捉賊捉贓」,馬艷芳去丈夫異常停留的地方考察了多次,始終沒發現有什麼問題。
直到她因隱私部位不適,去醫院檢查時被醫生診斷出念珠球菌弱陽性,通過度娘她明白,這種病最大的傳播途徑就是夫妻生活。
03
她佯裝掌握一切,想從丈夫那詐出實情,沒想到丈夫不經審,她剛說出他經常無故停留的地方,他就坦白了。
他在馬艷芳懷孕的時候出軌了,而且還是跟那些不三不四的女人。
馬艷芳覺得自己被侮辱了,原本她覺得他只外形差了點,沒想到連心和靈魂都是醜陋的。
離婚,這是她的第一念頭。
可肚子裡的孩子怎麼辦,這是她的第二念頭。
最讓她惶恐的是,萬一離婚了還大著肚子,父母也不管自己了,那她該怎麼辦?
她可是記得當初她執意要嫁給又丑又矮的丈夫時,父親憤怒決絕的樣子。
即便結婚這麼久了,父親也不待見自己的女婿,對她這個「忤逆」的女兒也是愛答不理。
最終,她還是決定跟父母攤牌。
不出意外,父母都支持她離婚,而母親的意思是,離婚後孩子也不能留下來,不能讓這個男人和孩子毀了她的一輩子。
父親也說:「你才25歲,一切還來得及,聽你媽的沒錯!」
馬艷芳卻並不願意就此放棄腹中的孩子,她能想到一個單親媽媽獨自帶孩子的幸苦和不易,但錯的是大人,是她有眼無珠,是她老公不潔身自愛,這一切跟孩子無關,他是無辜的。
「辛苦和不易我都知道,但錯的本來就是我,未來讓我受苦也是應該的。爸爸,如果你和媽媽理解並支持我,我願意並且肯定能做好這個單親媽媽。」
母親不依,而父親卻重重地嘆了口氣,「想生就生吧,大不了我跟你媽再幸苦十幾年,但你要想好,這關係著你的一輩子,一步錯,步步錯,不是兒戲!」
04
離婚、生子,馬艷芳最終決定做一個單親媽媽,經過一段不靠譜的婚姻,她明白世界上最親的永遠只有兩種人,一種是自己的父母,而另一種則是自己的子嗣。
現在她兩樣都有了,以後即便生活坎坷情路不順,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因為她有父母作為自己的「定海神針」,也有孩子延續她的希望。
其實有時候,我們向他人尋求建議時,自己心中已然打好了算盤。
我們索求的不過是一種肯定和安慰,對於子女來說,父母的支持與肯定自然非常重要。
年少時,父母是孩子心中的「神」,長大後開始叛逆的孩子開始全盤否定父母,但待自己碰的頭破血流時,他才驀然驚覺,即便父母再老邁,他們依舊是自己心裡的定心石。
文/愚慧,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