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知章 《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古代詩人真有趣,暗把楊柳比美女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一般來講,我們把一個人形容成楊柳,比方說美女婀娜多姿,像楊柳擺風一樣,看上去身段非常的苗條。但在這裡他卻反其道而行之,把柳樹形容成一個美女,說這柳樹,像是美女一樣,就像美女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肢,所以「碧玉妝成一樹高。」
從一開始,這株楊柳就化身為美人而出現,一個「一樹高」,寫出了柳樹高挑的、婷婷裊裊的風姿。
第二句 「萬條垂下綠絲絛」,這個絲絛啊,指的就是腰帶,這千條萬條的柳絲,就好像美女身上的裙帶一樣。一個「垂」字,看出了楊柳在風中款款搖擺的飄逸姿態。
臣子給帝王獻楊柳,帝王竟夸很可愛
這裡邊暗含一個典故,南北朝的時候,南齊王朝的一位益州刺史,叫劉悛之。他給齊武帝獻上了四川的柳樹樹株,這些柳樹「條甚長,狀若絲縷」,齊武帝就把這些柳樹移植在了他的靈和殿前。經常在柳樹之前吟詠賞玩,說楊柳「風流可愛。」
所以我們想,這裡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很可能是暗用了這個關於楊柳的典故。這兩句詩是從總體上來寫柳樹的風貌。既是那樣的高挑,像是美人一樣的高貴,同時又是那樣的婀娜多姿。
這裡除了典故之外呢,「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碧玉」,其實是跟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意象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一提起碧玉,就會聯想到《碧玉歌》裡邊所說:「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王維《洛陽女兒行》中也有「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這樣的詩句。
可以說「碧玉」這個詞在古代詩歌當中,已經成了年輕貌美女子的泛稱。那麼,用碧玉來形容柳樹,也寫出了柳樹的柔美。
別開生面的比喻,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果說前兩句還頗有一些文人的氣息,那麼後兩句的確具有著一種民歌一般的淳樸、純粹和清純:「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問:不知道這綠絲絛、這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你會可能說,誰裁出來的?是人家柳樹自己長出來的!但這就不是詩了,妙就妙在,我們明明知道二月時節,隨著初春的來到,這些柳枝、柳條、柳葉都開始發芽了。
詩人在這說,「二月春風似剪刀」,把春風比作剪刀,可能在賀知章之前,從來沒有人使用過這樣的比喻,就是在他之後,也很少有人使用這樣的比喻。
這個比喻既很家常,又很巧妙,讓我們感受到這春風一絲一縷的吹來,把那柳葉一絲一縷的裁開,的確獨有匠心、別開生面。
關於主播和課程: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點評嘉賓,《百家講壇》講師,師從當代詩詞大家霍松林,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是精通書法、酷愛繪畫的「康師傅「,喜歡遊歷山水。他的聲音有滿滿的元氣。他讀過很多書,但沒有學究氣。康震教授傾盡二十多年詩學心得,在喜馬拉雅上線《康震品讀古詩詞》課程,獻給忙了一年的你,還有我們的家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PxcQG8BMH2_cNUgbGr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