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蘇怎麼干?省委書記婁勤儉講話「劃重點」

2019-12-26   群眾雜誌

2020年,江蘇將跑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一公里」,奪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勝利。


這一年,江蘇怎麼干?在剛剛結束的江蘇省委第十三屆七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用一個「總要求」和五個「聚焦」指明方向、劃出重點。


一個總要求指明方向



大會上,婁勤儉提綱挈領地提出明年全省工作的總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突出高質量發展總導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推動「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果


五個「聚焦」劃出重點


藍圖已經繪就,如何將藍圖變為「路線圖」「施工圖」?婁勤儉進而提出「五個聚焦」,勾勒重點。


1

聚焦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加快構建先進位造業體系。


為何將這一「聚焦」放在第一位?在婁勤儉看來,「這是我省產業發展最重大的任務、最急需解決的問題」。破解之道就在於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發揮企業和企業家主體作用,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相結合,堅持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相促進,聚焦13個先進位造業集群,提升關鍵核心技術、夯實產業基礎能力、強化產業鏈,以實功實效突破技術封鎖和貿易壁壘,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和經濟效益。


為此,婁勤儉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三個「聚力」:


聚力推進核心技術自主化。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培育產業鏈,加緊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大科學裝置、國家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國家檢測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平台的籌建、培育、優化、建設工作,創新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機制,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改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組織方式,深入落實「科技改革30條」,進一步優化創新生態。


聚力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針對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薄弱的問題,抓緊研究出台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方案,注重與國家方案對接,注重軍民融合發展,注重質量標準引領,迅速展開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力爭三年初見成效、五年明顯改觀。


聚力推進產業鏈現代化。切實解決江蘇產業鏈控制力低、脆弱性高的問題,制定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卓越產業鏈競賽」,梳理重點產業鏈,逐一繪製「產業圖譜」,按圖索驥、配置資源,強化關鍵環節,培育龍頭企業,打造全鏈條、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構建人才高峰,增強全產業鏈把控力和競爭力,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


值得注意的是,婁勤儉特彆強調:「只有落後的企業沒有落後的產業,推進『三化』,必須堅持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共同發力,不能一味『喜新厭舊』,傳統產業通過『研磨』技術、『嫁接』智能,完全可以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煥發新生機。」


比如對化工產業,就要突出結構調整、體系重構,通過「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在破解「重化圍江」、推動化工園區轉型升級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2

聚焦短板弱項、痛點難點,紮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落腳點都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高水平全面小康最根本的是要看群眾的獲得感,特別是要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對於民生與高水平全面小康之間的關係,婁勤儉給出了清晰定位。


他認為,解決社會民生問題,要發揮政府作用保基本,注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也要發揮市場供給靈活性優勢,深化民生服務領域市場化改革和對內對外開放,更好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要把握民生需求的新變化,按照基本公共服務與全省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要求,加大投入,兜底補短,強基揚優。


圍繞破解人民群眾生活難點痛點,增進社會民生福祉,婁勤儉將這六件事列入明年要重點抓好的工作。


一是統籌運用精準扶貧與社保兜底機制,集中力量啃下最後的「硬骨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二是加快推進蘇北農村住房條件集中改善,如期全面完成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任務。


三是堅持標準化、項目化推進,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基本公共服務。


四是深化教育改革發展,在擴大普高資源供給、優化提升職教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


五是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努力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六是推進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摸清底數、科學規劃,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建築品質。


婁勤儉特彆強調,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民生。要深刻汲取「3•21」事故慘痛教訓,以「隱患無處不在、成績每天歸零」的心態,進一步明確和壓實每一個行業領域、每一個生產經營單位、每一個環節的安全生產責任,紮實推進全覆蓋拉網式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排查、大整治,切實抓好問題整改,堅決打贏安全生產突圍戰,全面提高本質安全水平,推動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向好。同時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3

聚焦突出問題、重點板塊,有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近年來,江蘇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不少居民切實感受到好環境帶來的獲得感。然而,「江蘇經濟發展總體上還沒有邁過高污染、高風險這道『坎』。」婁勤儉坦言。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明年污染防治怎麼干?婁勤儉態度堅決:決不能因此降低環保要求,黑色GDP規模再大也不能取分毫,生態文明建設困難再多也要持續發力。


這裡的「發力」,在婁勤儉看來,是生產和消費兩端發力、減法和加法協同發力、約束和激勵相向發力,把推動產業綠色化與引導消費綠色化協調起來,把減低效產能與增優質項目、減化石能源與增清潔能源統一起來,把強化震懾威懾與優化政策服務聯動起來,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全省環境質量持續好轉。


以長江大保護為例。明年是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的第五年,江蘇要圍繞交出一份良好的綠色答卷,既切實抓好突出問題整改和特色示範段建設,更注重從源頭治理,以更大力度加強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優化和生活方式提升,努力把長江江蘇段建成生產發展、生活文明、生態優良的高質量發展典範。


婁勤儉特別指出,要運用生態環保政策舉措激發和提升經濟發展動能,騰出環境容量統籌支持重大優質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源。


4

聚焦培根鑄魂、守正創新,著力提升社會文明程度。


文明程度彰顯發展高度。如何持續建設文化強省,加快構築思想文化引領高地、道德風尚建設高地、文藝精品創作高地?婁勤儉以三個「更加注重」提供了「解題」思路。


思想引領上,要更加注重走深走心、真信真用。


針對不同受眾群體特點和信息傳播新趨勢,推動理論宣講與基層實際緊密結合,善於讓身邊人講身邊事,突出高校、網絡等重點領域,健全完善責任清單。


道德建設上,要更加注重立破並舉、貫穿融入。


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文化發展上,要更加注重「高原」「高峰」、品位品牌。


高標準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加快實施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數字雲平台等重大標誌性項目。


持續推進紫金文化系列品牌、揚子江系列文學品牌建設,梯度推進文藝名家、英才、優青隊伍建設,組織實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建黨100周年的重大主題創作生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旅融合發展。


5

聚焦重要領域、關鍵環節,縱深推進改革開放實踐。


明年是改革的施工高峰期和落實攻堅期,豐富全省改革的「百花園」,這些任務得到婁勤儉關註:


確保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需要江蘇落實的273項改革任務落實到位;


制定清單和具體方案推廣全省改革試點和基層改革探索;


破解基層和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信息孤島、中介服務亂象、科研成果轉化難、國有資本行業分布分散、開發區體制活力減弱等突出問題。


在婁勤儉看來,對外開放是江蘇發展的突出優勢,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也前所未有。如何科學應對、趨利避害,推動開放往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方向走,他提出了四「最」


「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是江蘇開放的最大命題,要與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統籌推進,加快實施一批產能合作、中外合作園區等示範項目和標杆工程,推進一批交通、信息、物流、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拓展對內對外開放空間。


自貿試驗區是江蘇開放的最高平台,要把制度創新、集成超越的著力點放到優化產業發展環境上,促進自貿區與其他開放平台聯動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增長極。


營商環境是江蘇開放的最亮名片,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營造包容審慎的監管環境,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政策體系。


世界經貿格局變化是江蘇開放的最大挑戰,要精準應對,想方設法把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根」留住。要因勢利導,優化貿易結構。要危中搶機,抓住用好市場空間、技術供給、總部經濟和樞紐經濟發展的機遇,打開發展新空間。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也是江蘇改革開放的重大命題,婁勤儉提出,明年要繼續落實好國家規劃綱要,更好發揮江蘇優勢,更大力度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建設、跨省際重大合作項目建設、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積極促進區域政策協同,加快形成統一高效的市場體系,有力服務支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


」三點意見「再申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


回顧五年來江蘇發展取得的成就,婁勤儉得出結論:五年來江蘇取得的成就,就是按照新思想新理念干出來的,工作中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根子上也是貫徹新思想新理念不全面、不徹底、不到位。他強調要「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並提出三點意見


第一,新發展理念是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必須認真對照審視、知不足而奮進。


第二,新發展理念是制勝未來的唯一正確發展道路,必須切實增強自信自覺、創造性地推進落實。


第三,貫徹新發展理念是關係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勇於自我革命、勇擔時代使命。


當前,國內外兩個大局不斷演進,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相互交織,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相互作用,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相互關聯。婁勤儉表示,有效應對變化變局,關鍵在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根本在堅定不移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指揮棒。


指揮棒如何發揮作用,科學引領高質量發展實踐?婁勤儉強調了四個」循著「


循著這個指揮棒走,就能正視歷史積累的問題和矛盾;


循著這個指揮棒走,就能看清自身發展的差距和不足;


循著這個指揮棒走,就能擺脫思維上的慣性和束縛;


循著這個指揮棒走,就能不畏前進中的風險和挑戰。


婁勤儉表示,新發展理念只有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才能產生巨大的物質力量,在這一過程中,必須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認真落實「三個導向」


突出問題導向,就是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那些習以為常但關係長遠的問題、細小具體但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突出目標導向,就是要制定符合規律、切合實際的科學目標,經常對照目標任務,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確保實現目標。


突出結果導向,就是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以結果來檢視過程,及時糾正方向跑偏、落實不力等問題,真正實現願望、過程、結果的有機統一。


「要把『三個導向』真正樹立起來,決不能幹那些只討領導歡心、讓群眾失望的蠢事,決不能幹那些表面光鮮亮麗、內部問題遍地的傻事,決不能幹那些自以為是、違背規律的笨事。」婁勤儉說,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新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一個體系整體推進,把注意力集中到解決各種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上來,決不能再回到簡單以GDP增長率論英雄的老路上去,決不能再回到以破壞環境、犧牲安全為代價搞所謂發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發展的模式上去。


婁勤儉提醒,各級領導幹部要有強烈的政治自覺,真正想明白、弄清楚、做到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貫徹新發展理念上來,堅定不移以新發展理念破解難題、推動發展。他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敢於亮醜、敢於決裂、敢於超越,查找不足、直面問題,堅決與不符合新發展理念的認識和行為決裂,與不合時宜的經驗和套路決裂,自主謀劃一批影響未來、帶動全局的重大項目,創造條件把能幹的事情干好。


「堅持新發展理念是一場深刻變革,必然伴隨著轉型陣痛,涉及重大利益取捨,要始終堅持變中求穩有『進』的信心、優化結構有『穩』的定力,沿著新的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努力使先進生產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得到充分解放,社會活力在高效率治理中得到充分迸發,人的全面發展在高品質生活中得到充分實現,讓新發展理念成為『強富美高』畫卷上的鮮明底色。」婁勤儉的話擲地有聲。


來源:北京西路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