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改名長安?三個理由說明不可能!

2019-08-24     古長安歷史

自古以來,西安和長安都是並存的上下級關係,而不是取代關係,至今西安市與長安區仍然是共存的上下級。也就是說「西安」之名並不是「長安」改來的,作為地名的長安一直存在,並未中斷。所以也就不存在「西安」改回「長安」的問題!

西安得名,始於明代。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徐達進兵奉元路,改奉元路為西安府。也就是說,「西安」這個地名,不是由「長安」改的,而是由「奉元」改的。奉元路是元朝的名稱,再向前追溯,則是京兆府、京兆郡、京兆尹、內史。從秦朝設置內史開始,到漢朝的京兆尹,魏晉北朝的京兆郡,唐宋的京兆府,元朝的奉元路,明清的西安府……這才是西安名稱的歷史沿革。

這裡面可曾出現「長安」麼?不論郡、府還是路,都不是基層行政區劃級別,下面還要管轄若干個縣,而長安,正是其中一個縣的名稱。長安之名,始於秦的長安鄉,漢高帝五年,在此地設長安縣,在長安縣內建起的都城,也順理成章被稱作「長安城」。但是,長安城很特殊,它不僅是長安縣的縣城,同時也是京兆尹-京兆郡-京兆府-奉元路-西安府的治所,還是州府、省會,甚至是一國的都城。也就是說,長安縣是一個典型的附郭縣,同一個城裡有好幾級上級壓著,頗有一種「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官有多小」的感覺。

所以,問題就很明白了,西安和長安是從明朝開始就並存的兩個地名,它倆的關係不是誰取代了誰,而是上下級的關係,西安府是上級,長安縣是下級,府衙與縣衙同城,府尹縣令同城辦公。若是類比現在的話:西安府是地級市,長安縣是西安府的市區。

到了民國時期,廢府道,留省縣。本來西安府被裁撤,西安這個名稱就該沒有了。偏偏民國又實行切塊設市,市縣分離,也就是把縣城從母縣切出來,單獨設市,這個單獨設置的市,地位還比縣高。於是就把長安縣的縣城(當然也是原西安府的府城、陝西省的省會),從長安縣分出來,沿用了原西安府的名稱,設西安市。長安縣的轄區就變小,縣政府也遷到了別處,不再管轄原來的縣城(同時也是明清的府城和省會)了。

新中國成立之後,西安市又開始管轄了周圍幾個縣,長安(縣)重新成為西安(市)的下級行政區。2002年,長安縣改為長安區。

綜上所述,西安的前身是內史、京兆、奉元,長安是西安(及其前身)下轄的一個縣。如今,長安仍然存在,就是長安區,仍然是西安下面的一個區。

那麼,在現有條件下,有沒有可能將西安改名長安呢?答案是可能性極小。

第一、改名條件嚴苛。我國當前的地名變更,有一個基本的要求,縣級以上(市轄區除外)行政區劃名稱要避免重名、同音(甚至諧音),已經存在的就算了(例如吉林省和吉林市),但是新改的要避免。西安市如有意願改名長安,就得同時將長安區改名。

第二、政府意願不強烈。因為西安改不改名,改什麼名,取決於西安的意願,決定權在政府:陝西省、西安市要改,國務院、民政部同意,就能改。陝西省、西安市沒有改名的意思,或者陝西省、西安市有意改名但國務院、民政部不同意,也改不成。現實情況是,從西安市、陝西省到中央,各級機關政府似乎都沒有讓西安改名的明顯意願。

第三、社會各界意願不強烈。像西安這種國內外知名的重要城市改名的事情,還需要社會各界的認同。民間想改,領導不關心改不改,固然改不了;領導要改,但是民間不認可,阻力太大,一樣有可能改不成。然而現在的情況是,從西安市、陝西省到中央,各級機關政府似乎都沒有讓西安改名的明顯意願;西安市民、西安社會各界人士,陝西省相關地市、部門,似乎也沒有對西安改名進行呼籲和推動。

所以,西安改名長安,可能性極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O3g3GwBJleJMoPMjt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