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媒體持續報道三明這項工作,在我市幹部群眾中激起強烈反響!

2020-05-18     聚焦三明

原標題:中央媒體持續報道三明這項工作,在我市幹部群眾中激起強烈反響!

5月17日

《人民日報》頭版頭題 刊發通訊報道

《萬壽岩「新生」》

並同期配發評論文章

《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當晚

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刊播專題報道

《搶救回來的史前家園——福建萬壽岩舊石器時代遺址保護紀實》

時長6分2秒

並配發題為

《從歷史的積澱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的央視短評

此外

新華社於5月18日發布

《習近平時間|保護歷史文物 傳承中華文明》

5月2日發布

《習近平講述的故事:從炸藥包下搶救回來的史前家園》

《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室內裝修」,有圖有真相!》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

5月15日在《新聞和報紙摘要》和《新聞縱橫》分別報道了

萬壽岩遺址保護工作情況

光明日報

5月18日在頭版刊發

《萬壽岩遺址保護:守住中華文明的遠古記憶》

經濟日報

5月10日刊發

《福建萬壽岩遺址保護開發:讓史前文化活起來》

中國新聞社

5月11日發布

《你知道嗎?沙縣小吃、萬壽岩遺址、尤溪聯合梯田,都是三明的!》

此前,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等多家央媒及省直媒體記者,通過深入萬壽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行實地採訪、集中座談,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萬壽岩遺址保護利用情況。

央媒對萬壽岩遺址保護進行集中報道

引發我市幹部群眾熱議

「《人民日報》《新聞聯播》同時大篇幅關注報道,這對我們三明來說前所未有,太令人自豪了!」在市融媒體中心通過旗下媒體矩陣第一時間轉發相關報道信息後,我市幹部群眾紛紛轉發,配發的文字內容洋溢著振奮和喜悅。

對於三明市文物保護中心主任、三明市萬壽岩遺址博物館館長餘生富而言,如此具有分量的報道更是令他倍感自豪,作為萬壽岩遺址發掘保護的親歷者,他以受訪對象的身份「亮相」於報道之中。「這是鼓舞,更是激勵!」餘生富說, 「中央級媒體重要版面、重要位置、大版面、長篇幅地聚焦報道萬壽岩遺址保護研究利用工作,讓全國人民認識了解萬壽岩,更加激勵我們要鉚足幹勁加油干,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萬壽岩遺址這一珍貴的歷史文物資源。」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為一名文博工作者,很慶幸自己遇到了文博工作的『春天』。」市博物館副館長王莉莉正準備5月18日帶一隊青少年前往萬壽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展社教活動,看到相關報道的她高興地說。聽著萬壽岩遺址保護故事入行的她,在經歷14年文博工作後,對這一文物保護生動實踐中展現出的高瞻遠矚愈發感佩不已。

「看了今天《人民日報》和《新聞聯播》的報道,特別感慨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對萬壽岩遺址保護的魄力和情懷。」朱凱是萬壽岩遺址博物館現場負責人,他說,「作為一名基層文物工作者,看了這些報道,更下定決心要紮根基層、默默耕耘,擇一事、終一生,認真講好三明萬壽岩故事!」

在萬壽岩遺址所在的三元區岩前鎮,看著中央媒體鏡頭、筆觸下的家鄉,幹部群眾更是振奮不已。 「看著這些報道,20年前大家齊心協力共同保護萬壽岩的往事歷歷在目。」岩前村組織委員鄧振生是本地人,他說,「得益於萬壽岩遺址保護的正確決策,萬壽岩才能夠以這般綠水青山的面貌示人。」

蘇昌紀 攝

更令岩前的幹部群眾振奮的,還是擋不住的發展勢頭。 「這幾年,萬壽岩遺址保護和開發利用同步推進,活動多了,旅遊項目有了,鎮上的人流量一年比一年多,我開的飯館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岩前村村民黃寶霖說。

「以萬壽岩遺址保護利用為引力,加快促進周邊文旅產業健康發展。」岩前鎮黨委書記蔡明泉介紹道。

曾鳳清(攝)

今年以來,圍繞萬壽岩遺址保護研究利用已經謀劃4個方面41個項目,對萬壽岩遺址文旅融合發展進行全面提升。目前,遠古文化廣場等3個重點項目及5個經營性配套項目正有序推進。

來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作者:曾鳳清、黃柳青

部分圖片來源:萬壽岩前

新媒體編輯:李雨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ESdJnIBd4Bm1__YuU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