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個周日下午,我發了個朋友圈。
以前的周末,我要麼四處雲遊,要麼在家裡睡大覺,而從八月份開始,我就是一枚課室後面玩手機等娃兒下課的寶媽。答應了大家要寫的啟蒙教育,現在可以交功課了。
育兒是一場不能橫向對比的比賽。
在此之前,我一直默認有米會讀小區對應的小學,好歹也算個省一級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有一天和教育界的朋友吃飯,她如數家珍地說起同城幾家第一梯隊的小學,說起某些孩子才藝滿滿、中文英語西班牙語說讀如何厲害等等,再加上幾篇刷屏的順義媽媽、海淀媽媽眾生相,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太放羊了。
我和有米爸都算是讀書還可以的人,我初中考高中是全校第一名,高中玩了三年,最後也讀了個211大學的名牌專業。而有米爸更是傳奇,他高考的數學壓根沒及格,僅憑文科幾門接近滿分,竟然也和我念了同一個大學。總之,我倆從沒上過什麼補習班,靠自己讀書就一路綠燈。自身的學習經歷給了我們一個錯覺,孩子上學之後跟著老師就一路水到渠成了。
但當我把各大民辦小學的歷年面試題們拿來仔細研究一下之後,我才發現,媽耶,我們家這兒子這幾年真的是瞎玩過來的,除了一天到晚對各種烹飪小遊戲有著莫大的熱情之外,基礎學科的系統學習基本為零。
再想起朋友家那些同齡的孩子,有人已經是圍棋冠軍,有人已經可以用英語寫小作文,這讓我們有點打擊的挫敗感,據那些已經是小學生家長的朋友們說,現在的教育,和我們以前完全不同了。到底哪裡不一樣了,我也不知道,他們也說不清楚。
怎麼辦呢?還好,還有一年時間,應該來得及吧。
於是,在那個晚上,我在大眾點評上搜了一堆試聽課,之後的周末,我們帶著有米跑了整個廣州,上了從珠算到硬筆書法五花八門的試聽課。
首先,我選了一個硬筆課。試聽課倒是挺便宜的,平均一節課不到40元,我買了四節。班級是混齡的,除了有米一個大班的孩子,還有幾個小學生,門口貼滿了各種據說得獎的硬筆作品,一個三十來歲桀驁不馴的男老師,桌上幾個吃了一半的砂糖橘,一切看起來還挺是個溫馨的家庭作坊。
結果一上課,老師的語氣就開始魔性了。比如說:
叫你寫三次,你不寫,行,寫八次,哈哈哈。
你長不長眼睛?
說話你不聽是不是?睡醒了沒?說你啊!
你怎麼那麼笨呢?怎麼不把頭埋進去啊?
我頓時......後面當然是就算了。
又去了一家學珠心算。
這家開在一個半死不活的商場裡,進去就覺得各種辣眼睛。翠綠色的柜子上放著紫色的假花,櫃門還有一半是歪的,課室的衛生也不是很好的樣子。中途為了安利報名,給試聽的家長們集體演示了一個PPT,可能是職業病使然,我真的很想幫他們把ppt重新做一次,配色也是太難看了點。還有教室門口貼著的關於大腦開發的理論,分明就是90年代日本台灣那套過時的神棍理論。
感覺就是一草台班子,租了個鋪就開始開班圈錢。但是,有米上了一節體驗課,竟然也就能做10之內的加減法了。而最後讓我徹底打消念頭的,是這樣一個小事——在回家的路上,有米說體驗課的老師講,如果你媽媽買了課程,你就可以得到柜子上最大的那個禮物。
我也???
最後,我們在學而思停了下來,挑來挑去好像還是它穩妥一些,我給他報了學而思的英語和七大能力課。我發現好多朋友家都報了學而思的班,足夠多的學生,意味有著足夠多的大數據,朋友羅媽說得對——就像吃飯,哪家人多去哪家。
學而思要怎麼報名?還真不是想去就去。
01、上一次評估課
寒暑假是學員診斷類評估課報名的窗口期,在廣州學而思公眾號和學而思培優APP都可以預約,一塊一節課,測一下不吃虧。還好我是在暑假期間覺醒,能報上最後一個周末的評估課。
我給有米報的是七大能力評估課,主要考察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數感能力、空間想像、邏輯推理、動手操作等等。
這個測試是小朋友在老師協助下獨立完成的,看了報告,很符合我們對有米的一貫認知判斷。
有米的評估結果對應的是A班,接下來,就要在在線課程和面授的眾多校區和老師之間做出選擇。我比較重視面授,所以先考慮了線下。
No2、確定教學點
幼升小面授的教學點主要集中在天河和越秀區,基本都在地鐵沿線。選教學點一定要充分考慮交通情況,有的教學點開車地鐵都很方便,有的只適合地鐵出行(老城區停車位嚴重不足),最好親自走一次看看,預估下自己帶娃和長輩帶娃上課的出行難度。
荔灣區一如既往地缺乏存在感,沒有教學點。我天河越秀跑了幾天,最後發現海珠區江南大道的匯普中心作為據點不錯,從家裡公交地鐵開車都是半小時左右能到,停車位也比較多。
No3、選老師
選老師當然要選名師,不過也要上課時段適合你,是周末集中還是工作日晚上上課,都要綜合考量。
作為一個兩眼一抹黑且還是晚鳥的家長,我報名時選擇很有限,只能以上課時段為主,周末能在同一個校區連上數學英語啟蒙,我和有米都少折騰就天下大吉了。
現在回過頭看,這個選擇倒也歪打正著,有米的老師講課思路蠻有意思的,不填鴨,並且很耐心去啟發孩子的思維。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老師是不是名師,還真沒有老師有沒有親和力,小朋友上課有沒有精神,能不能集中注意力上完一堂課來得重要。
想選名師也有個參考,就是有沒有開線上課,這是經歷過學而思的朋友告訴我的。有開線上課的老師,一般都是面授課爆滿且教學質量高的代名詞,有機會選他們的面授課,千萬不要猶豫,拿出雙11秒殺的激情,迅速占坑。
報名完成,接下來就是每周上課了。
我給有米報了周日的七大能力和英語兩門連上(評估課上一次就夠,評估結果對所有科目都有效)。兩門課都是一次上夠2個小時,課間有3次10分鐘左右的休息時間。
我每次都會在餓了麼叫附近的檸檬茶送來喝,久而久之外賣小哥都知道不打電話,走到門口就給我發簡訊了。
每節英語課,老師會根據主題比如運動類、家庭成員類、水果類,教六七個新單詞,然後會有一些簡單的句型和對話練習,再學一些自然拼讀的內容。
每節七大能力課,有米會接收到諸如多和少,部分和整體,多邊形、立方體這類數學概念,同時還會學到有邏輯分析的方法,從左到右從上往下有規律地觀察等等。
說實話,我覺得課程強度很大,可每次下課問有米,他都說不累,很開心,還要纏著我練習學到的東西——雖然晚上是倒頭就睡著。這點倒是出乎我意外,我當時想著,要是他不喜歡上,咱們也就試試一兩個月就夠了。每次周末去上學,我心裡也對他施以憐憫的眼神,他自己倒是興奮得很。再加上有幾次還被選為老師的小助手,幫忙發教具,這也讓他充滿興奮。
他能堅持學下來的原因,我覺得很大一部分是他並不認為這是「學習」,他每次都覺得是要去玩。學而思的老師很會用小道具、教具、動畫視頻、互動和分組遊戲調動他們的注意力,而且所有的調動都是服務於當天的教學內容的,沒有冗餘信息。後來我從側面聽說,學而思的每一個老師入職前都要經歷萬米長跑測試,這個我是信的,就憑這連續幾小時精力充沛的勁頭兒,擱我已經辭職十幾次了。
每一節七大能力課後,老師都會給孩子們發課程相關的教具——和巧虎差不多。教具大多是簡單的趣味益智玩具,比如用木棍搭出立方體啦、給恐龍按大小順序排列背脊上的骨質板啦,可以做顏色混合實驗的器材等等。
他有時候把教具帶回我公司去玩,助理小妹們看到都覺得很趣味很想玩——喂喂,你們注意一下年齡好嗎?
有節七大能力課,他們發了8個圓盤的標準漢諾塔做為教具。漢諾塔的玩法很簡單,就是要把8個圓盤從最左邊的棍子移動到最右邊去,每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且大圓盤永遠只能在小圓盤的下面——需要很縝密!其實並不輕鬆。漢諾塔本塔現在已經變成全家人最寵愛的解壓神器了,我有時候睡前也會玩一下,覺得內心很有inner peace——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愛上兒子的玩具?
英語的學習方法我也比較重視,因為我們這一塊相對薄弱,這幾年就沒系統學過。在學習自然拼讀的時候,老師會把一個長的多音節單詞,按音節拆成幾個部分,比如basketball這個對幼兒園小朋友來說有點長的單詞,老師會按讀音拆分成bas、ket、ball三個部分,讓不同小朋友讀不同的分音節部分,然後再全班連起來讀出整個單詞,大大降低了長單詞的學習難度,還可以加深小朋友們對每個音節的記憶,和自然拼讀法結合之後,拼寫起來也更容易。
七大能力課上除了數學方法,還會有個「看世界」的環節,會把當天學到的邏輯思維和數學方法,投射到現實生活當中,教給孩子用不同視角觀察、分析、總結各種現象的方法。這個我喜歡,培養數感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比培養計算方式更加重要。
一個學期下來,有米的自然拼讀能力提升超級大,在句型對話上也進步很快,這是他上了快一年在線英語課都沒能做到的。而且,他現在很有興趣學英語,出去看到有英語單詞和句子都會主動念一念,不懂就問,顯得很饑渴。
數學方面,一百以內的加減法已經濕濕碎了,而且開始對乘和除有了概念。他確確實實是在開心地進步。
他們家還有一個「旁聽制度」我覺得比較敞亮。每次上課,家長可以自由在教室最後旁聽課程內容(當然要安安靜靜不能影響教學),了解教學進度和孩子的吸收情況......有些奶奶輩的家長旁聽得特別認真,好像是順便自己也把英語學了,報一個班,兩個人學,划算。
這種讓家長有完全知情權的理念,至少我是欣賞的,總不會又暗地裡和孩子攛掇——你媽要是報了班,最大的禮物就是你的。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我確認了有米是個對信息量要求很大的孩子,他不喜歡重複和被命令,如果發現上課講的是自己已經懂了的內容,就非常容易走神。
不僅僅是他,這一代孩子,兩歲就玩轉iPad,從小被智能AI陪伴長大,他們已經適應了從各種渠道接收刺激,更有著我們當年根本無法想像的海量資源。
對於這群小大人的教育,肯定是不能走老路子了。通過旁聽,我確認了一點,我們20多年前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和學習習慣,很多早就是落伍的、過時的、被淘汰的了。比如,「的得地」的區分,又比如,2X4是2個4還是4個2?
而且,我還轉變了一個觀點,我再也不執著於所謂的「快樂教育」,快樂教育不是一天到晚玩積木和到處旅行,教育本身當然可以快樂,而且必須快樂。
其實,孩子並不討厭學習。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地球上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我一開始也覺得,坐定定讀書是不是挺痛苦的,其實經歷下來發現,孩子真的不討厭。他甚至會纏著我反反覆復要求解釋一個詞的含義,一個畫面的前因後果,連坐飛機,都要翻來覆去把安全須知看十幾遍。
坦白說學而思是不是最好的,我也不知道,但它的確是我前段時間了解的機構裡面比較規範的。每次提起我給孩子報了某思,朋友都有點驚訝。其實對孩子們來說,學習和玩樂一樣都是了解世界的一部分。
這年頭啟蒙教育也是個技術活呢,而且這才剛剛是一個開始而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v3RVgm8BMH2_cNUgv0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