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屆春晚冠名商變遷史:從康巴斯到抖音,從680萬到數以億計

2021-02-13   娛樂產業

原標題:39屆春晚冠名商變遷史:從康巴斯到抖音,從680萬到數以億計

作者 / 阿筆

初一快樂。

昨晚抖音的20億元紅包大戰,你搶到多少?

從1983年算起,2021年是第39屆春晚。

儘管每年春晚嘉賓、節目單一出,都會面臨著或這或那的質疑、吐槽。今年也不列外。先是楊麗萍等人節目被畢,引髮網友熱議,再是春晚過後,對節目質量的爭議,制霸熱搜,都是近幾年春晚的常規瓶頸了。

不可否認的是,春晚早已成為中國春節的必備項目,不管你看或者不看,它就在那兒,每個台循環播放,最後以一首《難忘今宵》划上完美的句號。

難忘今宵李谷一 - 難忘今宵

吐槽歸吐槽,很難想像沒有春晚的春節。對於春晚來說,有三個重要的時間節點,起源於1979年,正式開辦於1983年,2014年被定位為國家項目,開啟一個個新篇章。如今,39載,春晚模式逐漸成型且穩定。

除了一年一度的官方大型文藝匯演,春晚還是各大品牌、企業年底衝刺KPI的大戰。今年紅包大戰花落抖音前,也是充滿了故事。彼時,根據多家媒體報道,原本今年春晚深度合作的品牌是拼多多,後因拼多多連續爆出負面消息被動推出。緊接著,就有了抖音擊敗在線教育品牌猿輔導,替代拼多多成為 2021 年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夥伴的消息。這一消息也在1月26日得以證實。抖音與央視春晚的官宣合作,抖音正式成為2021年總台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夥伴。而這也是抖音第二次登上總台春晚舞台,不過此前僅作為短視頻合作夥伴。

其實,春晚每年都不缺合作夥伴,近十年來,品牌合作數量也與日俱增,但最核心的廣告位還是以往的0點報時和如今的紅包合作夥伴。娛樂產業(ID:yulechanye)整理了39年春晚零點播報冠名商和近些年紅包合作的品牌/企業。

來看完整版表格:

透過表格有以下發現:

1、品牌合作數量上來看:康巴絲鐘錶在1984年至1993年間共9次成為0點報時冠名商;2000年後,美的集團在2003年至2019冠名15次(2012年春晚取消0點報時);海鷗手錶、中華自行車、浙江聖達、孔府家酒、沱牌曲酒、步步高、哈藥六廠、太極集團、洋河夢之藍也曾冠名過央視春晚0點報時;2015年開始,微信、支付寶、淘寶、百度、快手、抖音,先後和春晚建立深度合作,其中支付寶有兩次合作,分別是2016年和2017年。

(圖片源於網絡)

2、合作品類上來看:第一波,80年代,以手錶、自行車、縫紉機等為主,符合當時的社情;第二波,90年代,春晚零點報時冠名被白酒和家電幾乎壟斷;第三波,醫藥健康和家電品牌表現強勢;第四波,2015年開始,掀起了網際網路冠名春晚的浪潮。

3、基於春晚0點報時和深度合作品牌/企業的變遷來看,背後也揭露出中國近40年來的經濟發展。曾連續9年冠名春晚0點報時的康巴絲鐘錶,如今已經查無此表,不免令人唏噓;美的、夢之藍、支付寶等,成功押寶春晚,獲利不少;以抖音、快手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產物,成為近幾年春晚深度合作的最佳候選品牌,爭奪春晚合作頭銜之戰,愈演愈烈。

某種程度上來說,現階段,像抖音、快手、拼多多、唯品會等平台或企業,急需春晚這樣一個覆蓋全中國、全世界的舞台,來打一場品牌營銷的升級戰。

4、合作慾望越強,撒錢力度也就越大。近幾年每每提及春晚合作夥伴,行業內外都會補一句:讓我來看看,今年又輪到哪家網際網路企業去春晚發紅包了。支付寶5億集五福,快手10億,抖音20億等。

5、砸錢越多,玩法也就越多樣化。從最開始的0點報時,到後來紅包大戰,春晚也是老營銷人了。關於「發紅包」的營銷玩法,要從2015年微信登上春晚開始說起。2020年快手砸了10億,掀起紅包狂歡。活動共有5輪,紅包金額分別為3億、2億、2億、2億、1億。同年,聚划算也發起了20億補貼活動,清空50000個購物車。

很多人會好奇:第一,真的發了10億?第二,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來做一場營銷?首先,確實都是真金白銀。關於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娛sir認為,一來快手、聚划算、抖音等等,任何一家公司或品牌,都不傻,他們都有一套清晰且有效的營銷布局。快手、抖音、聚划算等,殊途同歸,以發紅包勾其大眾的app下載慾望,從而實現用戶拉新,活躍用戶;二來,大家都巴不得有一個光明正大與官方合作的機會,從這一點來說,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這麼說吧,對於品牌、企業來說,斥巨資與春晚合作,名和利,總是有得賺的。母親看下來,大部分實屬名利雙收。

6、從680萬到6666萬元到數以億計,春晚成長為名副其實的大贏家。其實,最開始的幾年,春晚的商業性並不高。第一屆春晚沒有贊助商,從第二年開始到1993年,持續合作康巴絲鐘錶,1985年,海鷗手錶橫插一腳,競爭使得冠名費逐年遞增,但尚且算不上很高。

1994年,中央電視台開啟了第一屆正式的央視廣告招標。1995年,算是春晚商業能力進階的階梯之一,彼時,推出了「標王」的概念。「標王」指在春晚冠名招商中中標的品牌商,通過贊助春晚,獲得品牌冠名。同年,秦池酒廠以6666萬(註:不僅僅只冠名春晚)奪下「標王」。據當時的媒體報道,此舉讓這個過去名不見經傳的小酒廠,一夜之間全國家喻戶曉。次年,秦池酒廠在1996年又以3.2億(註:不僅僅只冠名春晚)衛冕成功。

斥巨資拿下春晚0點報時冠名的秦池酒廠,營收上也風生水起,1996年收入9.8億元,利稅2.2億元,比中標前增長了5倍以上。由此可見,春晚的影響力逐年遞增,增速和影響力度可見一斑。

公開數據顯示,春晚的廣告收入從2002年開始,就進入了億元時代,2002年,春晚廣告總收入進入億元時代。

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是2015年,彼時,光是微信「搖一搖」的營銷費用,就狂撒了超5000萬。

至此,網際網路春晚搶奪戰一觸即發。2016年,阿里巴巴憑藉2.69億元的巨額營銷費用,成為央視春晚的獨家互動合作夥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集五福」活動,如今,已經是春節的常規活動了。之後,淘寶、百度、快手、抖音等紛紛加入網際網路春晚搶奪戰,都想拿下紅包合作夥伴的席位。今年抖音拔得頭籌,明年又將花落誰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