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什麼?相比拔苗助長,它才是孩子最需要的

2019-07-23     Stella媽咪

本文為作者原創,歡迎大家轉載分享

低聲教育是一種更加科學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夠更好的表達對孩子的信任和在尊重。只有孩子得到理解,在面對問題時,他才更願意去改正,接受父母的意見。

什麼是低聲教育呢?

其實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就是與大喊大叫的教育方式截然不同的一種方法,會通過低聲細語對孩子進行教育。

很多時候面對調皮不聽話的孩子,老師或者家長總喜歡用很大的聲音對孩子進行管教,但是越是對孩子大吼大叫,各種呵斥命令,孩子往往就越不聽話,不僅不會理會家長的態度,還會有強烈的逆反心理。

大吼大叫的教育方式不僅不會起到好的效果,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與其這樣,家長不如換種方式,考慮使用低聲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

我想很多家長都有被孩子弄生氣的時候:孩子在家裡亂跑亂跳;把家裡的玩具弄得亂七八糟,也不知道收拾;放學好不好好寫作業,一心就想著出去玩······很多家長生氣責備,甚至動手打罵,可是孩子就是不聽。

而且家長長時間使用這種態度教育孩子,孩子只會越來越皮,而且還會沒有自信,很可能就變成了「兩面派」。在家長的面前特別乖巧懂事,背著家長調皮搗蛋。其實家長可以試一試,低聲教育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給孩子創造自信和反思的機會。

為什麼要進行低聲教育?

有關心理學家對家長教育孩子時所發出的聲調進行了研究,有一個重大發現就是,在對待同一件事情上,不同音量進行解決所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在大人批評責備孩子時,家長使用較低的聲音進行教育,往往更容易讓孩子接受。探討其原因,主要因為以下幾點:

較低音量進行交流,可以讓孩子與家長都處於一個相對冷靜、平和的情緒中,也可以使孩子牴觸抗拒的心理得到緩解,更有利於家長與孩子間的溝通。

低聲對孩子進行教育,可以更好的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起到先發制人的效果,以免孩子使用高音量進行交流。生活中出現的大多數情況都是,家長大喊大叫,孩子也跟著大聲回應,結果雙方越吵越激烈,最後惹得大人和孩子都是一肚子的氣,最後問題也沒能很好的解決。

低聲交流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趕走憤怒,畢竟父母是孩子生命中珍貴的老師,大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引導著孩子。在遇到問題時,家長能夠冷靜處理,不急不躁,相比那些遇事就開口大罵的家長,對孩子肯定會有潛移默化的幫助。

如何進行低聲教育?

1.降低音調,更好的讓孩子集中注意力。有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喜歡用很大的聲音企圖震住孩子。但很多時候並沒有什麼用,不如試著降低音調,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降低孩子的反抗。

把聲音降低,也能更好的讓孩子集中注意力,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雖然知道自己犯錯了,在被家長批評,但是內心還是會感覺到在被家長所尊重,從而更願意聽取家長的教導。

2.運用正確的言語措辭。很多時候父母在生氣教育孩子的時候,因為情緒激動,就容易忽視自己的言行,極有可能說出髒話,做出過激行為。這對於孩子日後的性格養成影響是很大的。

所以父母在說話時,最後三思而後行,運用適當的措辭,能更好地被孩子所接受。既表達出批評之意又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這樣對於家長的教育,孩子才會樂意接受。

3.把自己的解釋和要求說給孩子聽。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除了適當的語氣措詞外,家長還要把自己的想法及時反饋給孩子。不要單純的指出孩子的問題,還要把這麼做錯在哪裡,以後要怎麼做告訴給孩子,這樣才能加深孩子的印象,降低再次犯錯的機率。

家長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有什麼壞處呢?

如果家長經常在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大聲責備,不僅不能很好的教育孩子,還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孩子小的時候總是被家長說,大了之後就很容易走向極端,要麼膽子很小唯唯諾諾,要麼情緒暴躁易怒。

越是打罵孩子,孩子越是不聽!其實人人都有一個特質,就是習慣對經常發生在身邊的事情視而不見,兩耳不聞。或許家長在第一次使用大聲教育的方式時,孩子會害怕,會畏懼,會感受到父母的威力。

但是次數多了,家長總是如此,孩子就會習以為常,一次次的教育之後,就不會被孩子放在心上。長此以往,孩子出現問題只會越來越多,越發嚴重。

吼叫式的教育只是白費口舌!吼罵孩子的一個很大壞處就是,當家長在罵孩子的時候,孩子大腦很難專心聽家長的責備,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如何才能逃過一劫上,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的教育說了也是白說,孩子根本沒聽進去。

此外,家長的行為舉止會讓孩子在無意間進行模仿,你總是對他吼叫,日後他也就會對別人吼叫,這對於孩子日後的成長是極其不利的。

生活中家長如何更好的教育孩子?

耐心聽取孩子的意見想法。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孩子問題的關鍵,為什麼會犯錯,因為什麼而犯錯。家長更應該注重的解決問題,找到問題的源頭所在。

當孩子存在問題時,家長要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好好跟孩子聊一聊,問問孩子的想法。或許這樣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很多的行為都是情有可原的,這樣也能更好的釋放掉不好的情緒,從而解決問題。

放下身段,跟孩子以朋友的方式交流。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擺出一副高姿態的樣子,心想我是大人,你一個小孩子什麼都不懂,必須聽我的。這樣的做法不僅起不到教育作用,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家長應該放下姿態,和孩子以朋友的身份進行相處,遇到事情多加溝通,不妨放下家長的身份,各退一步或許效果會更好。

讓孩子去親自體會後果。如果孩子犯錯後,經過家長的教導,孩子仍然聽不進去,不願意接受,你再怎麼吼叫也是於事無補,那家長不妨試一試,在保證不會產生什麼惡劣後果的情況下,讓孩子去體驗一下事情的「壞結果」。

或許通過孩子的親自體驗之後,更能感受的家長的說法和做法,這對於以後教育孩子也是很有幫助的。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就要學會尊重孩子,這樣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很多時候父母的教育方式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可能你的一個動作,一句話語都會改變孩子的未來,拒絕語言暴力,請家長低聲教育!

我是Stella媽咪,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大家遇到問題,可以與我進行交流,希望我的建議能夠幫助到你!

更多育兒方面的知識請關注我,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評論分享給更多的人,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___LGwBmyVoG_1ZyOd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