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動白色家電機遇 康利國際2020年凈利潤增長兩倍

2021-03-28     金評媒

原標題:疫情帶動白色家電機遇 康利國際2020年凈利潤增長兩倍

來源 | 公眾號:capitalwatch

總部位於中國江蘇省家電板塊領先的鍍鋅鋼產品製造商康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6890.HK)發布公告稱2020年全年凈利潤增長兩倍。

該公司表示,由於硬鋼卷和未上漆的鍍鋅鋼產品價格上漲,去年利潤從2019年的約2470萬元增至7240萬元。截至2020年12月,康利國際實現全年收入1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

該公司將這出色的業績歸因於軋硬卷和非彩塗鍍鋅產品的平均售價上漲以及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為白色家電產業帶來的整體商機。此外,該公司補充道目前逐步計劃擴充其現有產品,在未來也將推出以增加毛利率更高的彩塗鍍鋅產品的銷售組合。

同時公告披露,在股東大會表決通過後,公司考慮派發每股普通股0.038港元的股息。

展望未來,康利國際管理團隊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因為2021年將是中國「十四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康利國際的子公司江南精密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國江蘇省家電板塊領先的鍍鋅鋼產品製造商,主要從事冷軋鋼、熱鍍鋅及彩塗熱鍍鋅產品的研發生產,應用於冰箱、洗衣機、烤箱等白色家電領域。與國內外頭部家電企業達成穩定的合作關係。該公司以「江南」的商標銷售其冷軋鋼等產品,並將其產品銷售至國內外市場。

本周,CapitalWatch與康利國際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張志洪進行了對話,了解該公司如何應對全球疫情及公司在2021年的整體展望。

白色家電產業崛起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的所有工廠在2020年上半年都遭受了損失,但康利國際仍然實現了收入增長,凈利潤同比增長了近兩倍的驕人成績。

張志洪告訴CapitalWatch,「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初為許多中國企業帶來了沉重打擊,但我們很快就抓到產業痛點,恢復了正常。」

「我們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優化我們的物流系統並升級我們現有的產品線,進而降低運營成本。」

康利國際主要通過銷售軋硬卷和熱鍍鋅產品獲得收入。截至2020年6月的六個月,該公司實現收入6.2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約9.6%。期內,冷軋鋼及鍍鋅產品銷量為117,689噸,較2019年同期減少8.4%。

在2020年下半年,中國疫情逐漸緩解,整體行業有所改善,鋼鐵的價格日趨攀升,因此康利國際也進一步實現了復甦。

疫情的發生,也相應改變了整體市場的格局。「我們相信,它不僅僅只是帶來挑戰,也帶來了新的機遇。而當全球疫情將逐步被控制,我們相信康利國際的銷量和利潤將進一步增長。」

此外,如同張志洪所說,疫情擴大了全球對於小型家用電器的市場需求。

張志洪說:「疫情期間,人們減少了聚會,選擇在家中做飯,因此帶動如冰箱、烤箱、空氣炸鍋等白色家電的多樣化需求。」「這不僅是因為疫情的原因,在過去兩次的金融危機中也發生了同樣的趨勢。」

當人們選擇不出門花錢在奢侈商品上時,他們更傾向於在小型家用電器上花費更多的錢,張志洪解釋說。

當被問及公司計劃在未來將如何擴大市場份額時,張志洪說到,康利國際不以傳統低價競爭方式為目標。「在行業中,我們的價格實際上是所有競爭對手中最貴的,大約高3%。因為康利國際相信唯有重視產品質量,才能為客戶帶來更好的定製化需求與產品服務。」

相較之下,康利國際目前30萬噸的產能不是特別龐大,但張志洪說,公司是專門從事冷軋鋼產品的生產,向中游鋼產品加工商和家用電器製造商生產最終產品,並且堅持」高品質」為其核心的競爭價值。

不斷發展 重視環境保護

康利國際的股票於2018年11月19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該公司表示,其IPO所募集的資金70%以上用於建設生產設施和設備,以擴大生產能力和提高效率。

目前,該公司的產品線正在以接近100%的產能運行。康利國際還將建設一條新的產品線,預計將增加20萬噸的供應。此外,該公司正在建立一個由Kuka-Robotics驅動的新型自動化3D智能倉庫,與傳統工廠相比,該倉庫可能節省20%-30%以上的勞動力。

根據最近的公告,該公司將加快產能擴張,力爭在2021年底之前完成新生產線的安裝和測試,從而為該集團的未來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當被問及康利國際是否有計劃遷移到東南亞等低成本地區時,張志洪表示這並不在公司的考慮範疇。

張志洪說:「儘管公司總部設在長江流域一帶,是給公司帶來較高的勞動力與環境保護成本,但對我們而言,人才是最為重要的。而且在此與上游和下游產業鏈合作夥伴之間的連通也會較為方便。」

該公司位於中國江蘇省,毗鄰著名的旅遊勝地太湖。由於中國當地地方政府對於環境保護政策有非常嚴格的法規限令,許多與化學品相關的製造商已遷出該地區。但是康利國際對此表示並不過於擔心。

張志洪說:「我們的新工廠將是以一個綠色工廠為概念,目前已投資超過2000萬元人民幣購入綠色節能設備,以升級現有的產品線。」 「儘管所有這些投資都增加了我們的運營成本,但我們認為這是正確的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BFQhngBrsvY2_UuVy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