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黔管控圈交通衛生檢疫點工作規範
全市機場、火車站、客車站檢疫點,執行本規範。
一、組織機構
貴陽市範圍內的「一場六站」(龍洞堡機場、貴陽火車站、貴陽北站、貴陽東站、龍洞堡高鐵站、息烽高鐵站、修文高鐵站)和金陽客車站衛生檢疫點成立臨時黨支部。「一場六站」由屬地分管領導任臨時黨支部書記。客車站由屬地安排一名科級以上幹部擔任檢疫點臨時黨支部書記。屬地、衛健、公安、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門派駐點上人員中的黨員作為黨支部成員。臨時黨支部書記負責統籌檢疫點各部門工作人員,形成工作合力,高效開展工作。不能成立臨時黨支部的,需指定負責人負責。
二、工作流程
(一)全市機場、鐵路場站、道路客運交通場站設置的交通衛生檢疫點對所有人員都必須執行「三查」,即查體溫、查掃描「貴州110便民服務」二維碼、查身份證,根據查驗結果分類處理。
(二)凡檢測體溫≥37.3℃、掃碼紅色預警、身份證是湖北籍的人員由工作人員引導至候問區,由檢疫點衛生疾控人員進一步甄別後,按照疫情處置有關規定採取轉送定點醫院發熱門診、集中醫學觀察等方式處置。其餘車輛、人員一律放行。
(三)檢疫點負責人每日上午對異常情況登記,對交通檢疫統計表相關信息進行審核後,報所屬各區(市、縣)衛生健康局,由各區(市、縣)衛生健康局匯總後於上午9時前報市衛生健康局監督處,監督處匯總後報市社會防控組。
三、其他
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報告市社會防控組答覆。
附件:環黔管控圈交通衛生檢疫點工作規範流程圖
貴陽市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值守點工作規範
全市居民小區值守點,按照居民小區適度封閉式管理要求,執行本規範。
一、人員組成
在各居民小區進出口設置值守點。有物業公司的小區,物業公司主要負責人為本小區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企事業單位管理的小區,企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本小區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無物業公司管理的小區,轄區街道(鄉、鎮)、居委會主要負責人為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疫情防控由轄區居委會安排專人負責,值守點人員由機關下沉人員、居委會成員擔任,人員不足的由街道(鄉、鎮)統籌安排。
二、工作流程
(一)值守點工作人員對進出小區人員督促佩戴口罩,進行體溫檢測。檢測體溫≥37.3℃的發熱人員,登記個人信息,並向街道(鄉、鎮)報告,協助將發熱人員就近送至定點醫院發熱門診檢測診治。
(二)指導、督促進出小區人員進行「貴陽市疫情防控信息登記平台」二維碼掃描登記。
(三)進出小區人員正常佩戴口罩、體溫正常、「貴陽市疫情防控信息登記平台」已掃描的立即放行。
(四)勸阻串門訪客進入小區。
三、工作職責
(一)街道(鄉鎮):負責統籌安排小區值守點工作,對值守點人員進行「貴陽市疫情防控信息登記平台」二維碼掃描及相關操作培訓。做好本轄區重點人員核查、居家隔離人員的管控工作。組織開展小區疫情防控相關宣傳工作,倡導群眾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串門、不聚餐、少聚集。
(二)區(市、縣)衛健部門:負責指導小區疫情防控工作,做好發熱人員的檢測和診治工作。
(三)公安派出所:負責及時完善地名地址等相關信息,及時調處值守點矛盾糾紛。在街道(鄉鎮)統一領導下,做好轄區內重點人員核查等相關工作。
四、其他
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報告市社會防控組答覆。
附件:貴陽市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值守點工作規範流程圖
貴陽市復市後經營場所疫情防控工作規範
復市後的各經營企業結合自身實際,執行本規範。
一、工作職責
(一)主體責任:經營場所法定代表人或現場負責人是該場所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具體負責以下工作:
1.要求所有超市、餐飲和連鎖便利店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有效《健康證》、經過流行病學調查和體溫測試無異常後方可上崗;
2.組織對全體員工近期有無湖北旅居史等情況及時摸排,做好上崗員工登記等工作;
3.督促進入場所人員戴口罩,安排人員對進入本場所的人員測量體溫,對體溫≥37.3℃的發熱人員勸阻進入場所,及時向屬地街道(鄉、鎮)、村、居委會報告,並配合相關部門轉送就近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二)屬地責任。街道(鄉、鎮)、村、居委會負責轄區內經營場所的巡查、檢查和督促落實等。每天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檢查工作,監督經營場所落實體溫檢測、消毒滅菌等防控措施。
(三)行業管理責任。轄區衛生疾控部門負責指導經營場所的衛生防疫工作;其他行業主管部門結合自身職責,加強對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餐飲店、理髮店等符合要求正常復市經營場所的監督管理,督促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常開展經營活動。
二、工作流程
(1)營業前準備:建立返崗職工健康卡制度,組織對所有上崗員工進行流行病學史核查,尤其對自重點疫區人員實施重點追蹤、重點管理,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防控措施;開展員工個人體溫監測,設立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告知電話並保持暢通;結合行業特點組織開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培訓和宣傳教育,提高員工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嚴格執行佩戴口罩上崗;組織人員對經營場所內環境進行消殺滅菌。
(2)營業期間:督促入場人員佩戴口罩、並一律測量體溫,體溫正常的方可進入。體溫≥37.3℃的發熱人員,及時報告轄區街道(鄉、鎮)、村、居委會,由街道(鄉、鎮)、村、居委會協調衛生疾控部門甄別後按規定處理,並第一時間做好登記和消殺滅菌;經營場所嚴格控制人流量,確保不超過該場所容量的50%;加強場所內部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垃圾分類處理,及時收集並清運;每日定時對經營場所、貨架、台面和扶手等進行消毒。
(3)營業結束:當天營業結束後,由經營場所負責人再次組織進行消殺滅菌。
三、其他
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報告市社會防控組答覆。
附件:貴陽市復市後經營場所疫情防控工作規範流程圖
貴陽市建築工地
(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廠區)
疫情防控工作規範
各企業要根據生產經營特點,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認真做好復工復產前以及生產過程中疫情防護、疫情應對、個人防護等措施,嚴格執行本規範。
一、組織機構
全市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型商業批發交易市場、工礦企業廠區等場所,均需建立疫情防控專班。由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型商業批發交易市場、工礦企業廠區)負責人、行業主管部門、街道(鄉、鎮)安排工作人員共同組成。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型商業批發交易市場、工礦企業廠區)負責人為該疫情防控專班第一責任人。
二、工作流程
(一)復工復產前措施:倡導用工單位直接從機場、火車站、汽車站等接員工到居住地,納入社區或單位規範服務管理。建立返崗員工健康卡制度,組織對本企業員工進行流行病學史調查,尤其對來自重點疫區人員實施重點追蹤、重點管理,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並採取相應防控措施;開展員工個人及家屬體溫監測,設立發熱、乏力、乾咳等可疑症狀告知電話並保持暢通,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建立進出企業(園區、廠區)人員登記管理制度,疫情防控期間應當減少不必要人員進出並加強對外來人員體溫檢測、佩戴口罩和登記工作;結合行業特點組織開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培訓和宣傳教育,提高員工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嚴格執行佩戴口罩上崗;組織人員對企業(園區、廠區)內環境進行消殺滅菌。
(二)復產復工期間:嚴格要求入場人員佩戴口罩、並一律測量體溫,體溫正常的方可進入企業(園區、廠區)。體溫≥37.3℃的發熱人員,及時報告該單位疫情防控專班,由衛生疾控部門甄別後按規定轉送定點醫院檢測,並第一時間做好登記和消殺滅菌;職工宿舍、公共衛生輔助設施、食堂等區域保持環境清潔、通風,加強場所、餐飲用具定期消毒;嚴格執行用餐分餐制和錯峰用餐,控制用餐規模;加強企業(園區、廠區)內部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加強垃圾分類處理,及時收集並清運。
(三)工作結束:每日工作結束後,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型商業批發交易市場、工礦企業廠區負責人再次組織對全廠區、園區等進行消殺滅菌。
三、部門職責
(一)街道(鄉、鎮):履行屬地牽頭防控職責,負責明確專人組織轄區內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型商業批發交易市場、工礦企業廠區))疫情防控工作,並開展日常性檢查和督導。
(二)衛生疾控部門:負責明確轉送的醫療機構、聯繫人及聯繫方式;在接到街道(鄉、鎮)通知後,及時安排人員會同相關部門對體溫≥37.3℃的員工按規定送至定點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三)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履行行業主管部門職責,對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型商業批發交易市場、工礦企業廠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行業標準進行指導、檢查。
四、其他
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報告市社會防控組答覆。
附件:建築工地(工業園區、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廠區)疫情防控工作規範流程圖
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領導小組辦公室
2020年2月16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94nVHABgx9BqZZIug1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