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說法
相識半個月的女網友宣宣(化名)突然主動提出要一起吃飯喝酒,林先生(化名)又意外又驚喜。酒足飯飽後,宣宣提出要林先生酒後開車送她回家,林先生抱著僥倖心理,大著膽子開車上路,誰知半路偏偏就撞了車。林先生暗自感嘆自己真是倒霉,卻不知其實從自己和宣宣認識的時候開始,就在一步一步踏入一個為他量身打造的「局」……
我一個人喝酒沒意思,你也陪我喝一點!
2018年8月,單身的林先生通過微信軟體「附近的人」功能添加了一名女性網友,對方自稱叫宣宣,也是單身,兩人都是年輕人,在微信上聊了幾句就發現脾氣很合,相談甚歡。很快,兩人相約見面,林先生髮現現實中的宣宣也如他想像的一般,面容清秀,身材姣好,加上之前聊天過程中對宣宣建立起來的良好印象,林先生很快就產生了將宣宣作為戀愛對象發展的想法,兩人見面也多了起來。
9月的一天,林先生一如往常,開車從老地方接上了宣宣,並將她帶至一飯店內吃飯。席間,宣宣點了一瓶酒,並對林先生說:「我一個人喝酒沒意思,你也陪我喝一點」。林先生想著自己還要開車便表示了拒絕,但宣宣並沒有放棄,再三勸說林先生。英雄難過美人關,最終在宣宣的溫柔攻勢下,林先生作出了妥協,和宣宣一起喝起酒來。
酒足飯飽後已是晚上,宣宣提出要林先生開車送她回家,林先生一面想著宣宣一個女孩子,將她一個人丟在這兒坐車,實在是有損「男子風範」,另一方面也抱著僥倖心理,想著自己喝的不多,路也不遠,就大著膽子,坐上駕駛座發動了自己的車。
你是不是喝了酒?
林先生酒後駕車,心中本就隱隱擔憂,看著邊上的宣宣也不如平時一般愛說愛笑,還拿著手機不停地和別人說著什麼,林先生心裡不安的感覺也越來越濃。當林先生跟隨宣宣的指示開到一個紅綠燈口時,突然被後面的車子撞到了車尾,林先生心裡一驚,立刻停下了車。
下車後,對方的車上下來了兩個男子,而路邊也已經有4-5個人圍觀,林先生趕緊過去查看車輛受損情況,那兩個男子立即圍了上來,問林先生怎麼賠償他們的損失,林先生想著自己喝了酒,不能報警,又看對方車子沒有大的損壞,便提出私了。對方馬上說不同意,並一眼看穿了林先生的顧慮,他們質問林先生:「為什麼要私了?你是不是喝了酒不敢報警?」林先生無奈,只能承認酒駕並再三表示願意賠償。
對方一開始提出要賠償3-4萬,通過商量,對方答應最少賠償18000元,林先生還是猶猶豫豫,這時對方兩名男子的口氣發生了變化,對著林先生罵罵咧咧,仿佛林先生再不答應就要動手了,林先生覺得十分害怕,就上車問了下宣宣的意見,宣宣也對賠償金額表示了認同。林先生聽從宣宣的意見用支付寶轉帳了對方18000元然後駕車帶宣宣離開了現場,驚魂未定的林先生才開出了一小段路,宣宣就提出她要去的地方到了要下車,林先生也沒有多想,在宣宣離開後找了一個代駕就回了家。
你連衣服都不肯幫我買,以後不要交往了!
林先生回到家後,隱隱約約覺得這事有些不對勁,就想約宣宣出來問一下情況。第二天晚上,他再次在微信上問宣宣要不要出來吃飯時,宣宣一口答應了。吃完飯後,宣宣提出要去買衣服,到了商場之後,宣宣說讓林先生在車上等她,她一個人去商場挑就好。半個小時過後,宣宣打電話給林先生稱衣服已經挑好了,讓林先生過來付款,林先生沒有同意。宣宣在電話里一改往日溫柔的形象,說「你連衣服的錢都不想付,以後不要交往了。」林先生此時才恍然大悟,咬牙道:「你就是個騙子!」一怒之下將宣宣的微信刪除了。
該案直至2019年3月才案發,經過調查,原來,所謂網上相識、線下見面、勸人喝酒、發生車禍的連鎖事件竟都是一個個精心設計的碰瓷圈套!隨著組織成員的相繼到案,一個分工明確、組織嚴密的犯罪集團也浮出水面。原來宣宣原名高某,河南人,無業。不是善解人意的女網友,而是膽大妄為的犯罪集團「主心骨」。她一面在社交軟體上肆意和陌生男子搭訕,博取好感,在見面時勸對方喝酒;另一方面利用酒駕司機不敢報警的心理特點,組織集團成員故意碰瓷,實施敲詐,也正是這樣縝密的套路,使高某隱藏在碰瓷人員身後,甚至在案發後仍敢和被害人接觸,還不知悔改地想從被害人身上繼續騙取好處!
2019年8月,蕭山區檢察院以涉嫌敲詐勒索罪對高某等人依法提起公訴。起訴書指控:自2018年9月起,高某夥同趙某某、陽某某等多人,長期在蕭山區實施有組織性的敲詐勒索活動。計劃由高某負責聯繫異性男子,並引誘外出約會、飲酒後駕車,然後由其餘人員駕駛車輛蓄意與被害人駕駛車輛製造擦碰事故,再以報警為威脅,敲詐勒索被害人財物。至案發,高某已以相同方式組織他人實施作案共計13起,敲詐勒索被害人財物共計18萬餘元。
目前,案件正在法院審理中。
如何避免該類「碰瓷」事件
檢察官提醒
妥協是對犯罪的縱容
一、遵守交通法規
如本案一般,如果沒有酒後駕車的違法犯罪行為,嫌疑人便沒有可乘之機。因此,遵守交通法規,謹記「開車不喝酒,酒後不開車」,是有效避免類似碰瓷事件發生的前提。
二、謹慎交友
該類事件的頻發,多數因為網上交友不慎所引發。面對陌生人的相邀,一定要冷靜判斷,在沒有核實對方身份之前,不要盲目輕信,更不要被情緒沖昏頭腦,喪失判斷力。
三、及時報警
類似嫌疑人的行為並不高明,無非是利用了被害人酒後駕車不敢報警的害怕心理,而這類案件發生已不是首例,在浙江溫州、貴州貴陽等地均有發生。部分地區被勒索金額已達10餘萬,甚至有被害人遭受人身傷害。因此更需謹記:報警不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更是危險時保護自己的最佳武器!
轉自:蕭山檢察
來源:第七檢察部
編輯:辦公室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