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持續千年的爭議,是歧視女性嗎?

2020-09-18     也可自話

原標題:孔子:「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持續千年的爭議,是歧視女性嗎?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出自《論語·陽貨篇》,這句話啥意思呢,普遍從字面上理解,大意是說:天下最難教養的就是女人和小人,對他們太親近,他們就會無禮,對他們過於疏遠,則會抱怨。

歷來對這句話的理解都有爭議,爭議點主要在對「女子」和「小人」的解釋。

女子和小人

用今天的詞語解釋,女子,就是廣義上的女性,小人則是與君子相對,指人格卑劣的人。按照現在的價值觀,似乎這句話充滿了對女性的不尊重。那麼,到底該如何解釋呢?

南宋朱熹《論語集注》說出了不一樣的觀點:

「近、孫(xùn)、遠(yuàn),並去聲。此小人,亦謂仆隸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莊以蒞之,慈以畜之,則無二者之患矣。」

朱熹把小人和女子解釋為僕人和侍妾,這樣一來打擊範圍就縮小了,我們知道,古代婚姻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的地位是非常低的,有時候甚至不如家裡資歷較深的丫鬟。所以呢,朱熹的解釋,實際上是位高者對於位低者的對待方式,不應該過於親密,也不能過於疏遠,而是應該莊嚴地與他們相處,慈善地養活他們,這樣就不會出現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這樣的隱患了。

南懷瑾先生對這句的理解就非常直接,有一次他去某婦女團體講課,學生問這句話是啥意思,南懷瑾先生說:我可不敢說,怕挨打。台下婦女說您放心,咱不打你。然後南懷瑾先生說:

「我說你們不打,我就贊成孔子的話,這是沒有辦法來替婦女們辯護的。」

南懷瑾先生贊同的是什麼呢?他說:確實女子與小人最難辦了,女人啊,你對她好,她恃寵而驕,你對她不好,她又恨你,至死方休,這是事實,是無可否認的天下最難辦的事情。

這段話如果今天放在微博上,哪怕是南懷瑾先生這樣地位的人,恐怕也會被噴到自閉,但南懷瑾先生接著說了:

「世界上的男人,夠得上資格免刑於小人罪名的,實在也少之又少。孔子這一句話,雖然表面上罵盡了天下的女人,但是又有幾個男人不在被罵之列呢?」——《論語別裁》

你看,南懷瑾先生的理解,女子就是指女人,小人雖然不是指所有男人,但全天下男人十之八九都是小人,所以孔子這句話不光是罵天下女人,也把天下男人都罵了,可謂是罵盡天下人。

看看現實

「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這句話,到底該怎麼理解呢?我們理解古人的話,不能脫離時代背景。現代人總愛用現代人的思想去度量古人,雖然更符合現代價值觀,卻難免與古人的本意大相逕庭了。

現在很多對這句話中「女人」和「小人」的牽強解釋,都是為孔子的「不正確價值觀」強行洗白,然而我們放下現代人的價值觀,回到未能得到公平教育機會的農村去看一看,男尊女卑的觀念依然深入人心,老娘們兒聚集在角落裡扯閒話依然是被人不齒但又確實是風俗習慣,諸如「頭髮長見識短」這類說法,依然被人們掛在嘴邊,吃飯時女人不能上桌,也不是個別現象……

在這樣的農村,這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嗎?顯然不是正確的。但這種差異是女人造成的嗎,很明顯也不是。但它就是存在,你有什麼辦法?

放到孔子的年代,道理是一樣的。

所以我認為,孔子說這句話,就是咱們通常從字面理解的那個意思,時代不一樣,價值觀不一樣,人們的思想肯定是會進步的,孔子雖然是聖人,但也受限於時代大環境的制約,為孔子這句在現今看來不正確的話洗白,強行扯上男女平權,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現在看來不正確的話,在那個時代也許就是正確的,但更不能因此否定孔子的所有思想理論。

學知識,就怕執念太深,過於鑽牛角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QxjoXQBd8y1i3sJR43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