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個「人」,他怎麼又黑又長 | BB傳說

2019-11-18     BB姬Studio

加鹽 | 文

眾所周知,BB姬一直以來的推送時間是晚上10點。

雖然我們有時會拖延症發作,重新定義10點。不過大家看到文章的時候,差不多都要洗洗睡了。

於是,有不少小夥伴把BB姬當成了睡前讀物。既然如此,咱們就繼續強化這個印象吧,嘗試給大家帶來些不一樣的東西。

相比之前mumu新開的乾貨專欄,這裡會集中聊一些「不咋實用的玩意兒」——都市傳說。

它可以是完全虛構的傳言、也可以是真實存在的案件,經過大夥的傳播和添油加醋,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奇妙故事。

它一方面和遊戲沒多大關聯,另一方面卻給很多製作人帶來了創作靈感。

最重要的,它能滿足人的獵奇心理。要說實際作用嘛,或許能給和朋友聊天吹水時的你,增加一丟丟談資。

考慮到觀感,我們不會選擇過於恐怖和詭異的選題,也不會往多深了聊。基本圍繞一些富有趣味的,或者與遊戲發生過聯繫的傳說來侃。

欄目名簡單粗暴,BB傳說是也,同樣一兩周更新一次

第一期本來打算說說寶可夢的,恰逢最近寶可夢的NS新作上市了。但考慮到紫苑鎮BGM、白色鬼手之類的知名傳說已經被各路網友翻了個底朝天,認知度實在太高,剩下的又過於冷門,所以我們換個主題聊。

於是...決定了,就是你,瘦長人!(Slender Man)

這是一個有些驚悚感的超自然人物,在歐美那邊非常出名,又被叫作瘦長男、斯蘭達人。

它的外形是這樣的:個子老高,四肢非一般的修長,配上一套筆挺的全黑西裝,加黑色的領帶,人模狗樣。但脖子以上的頭顱光禿禿又蒼白,沒有五官,

根據其行為特點,瘦長人還被網友們賜予了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名號:

殺童魔。

因為關於它的故事,總是和跟蹤、綁架、傷害等令人感到不安的詞彙掛鉤,其中的受害者,又以兒童為主。

它會跟蹤別人,不時的出現在他們面前,讓受害者持續產生幻覺或者其他方面的異常,比如流鼻血,做噩夢啥的,最後將其綁架到人跡罕至的地方,奪走其生命。

流傳較廣的版本里,瘦長人被認為擁有瞬間移動的超能力(便於尋找目標),以及背後伸出的多支黑色觸手(用於限制目標行動)。

加之精神污染方面的能力,是不是突然就有克蘇魯內味了?

事實瘦長人的「誕生」,和克蘇魯神話不可名狀以及未知恐懼的設定,有一定契合的點。

目前可考的資料證明,瘦長人的初始創作者有提到自己的靈感,一部分來源於克蘇魯之父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旨在創造一個「動機難以理解的東西,讓大家感到恐慌和不安」。

那是十年前國外論壇里的一場「P圖大賽」。

會員維克托·瑟基(原名艾瑞克·克努森)跟了個帖,創造出了瘦長人的原始形象。

P圖大賽採用的是國外流行的Creepypasta(驚悚意面)形式:即自行設計圖片,配上簡短的文字描述,製造一種真切嚇人的氛圍。和你可能看過的那種細思極恐小故事類似,不過前者更具紀實感。

維克托在其中一張圖片下面,煞有介事的留下了這樣的情節:

這是從史特林市圖書館大火中救出的兩張照片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照片拍攝當天有14名孩童被稱作「瘦長人」的傢伙抓走,官方稱這張照片是「底片瑕疵」造成的。一周後,圖書館發生大火,實體照片被沒收以做為證據。

—— 1986年,由瑪莉·托馬斯拍攝,她於1986年6月13日失蹤

如何評價這波操作呢?

有理有據,令人信服。而且1986年沒有PS,所以這張照片肯定是真的。

在具備一定寫實情節的基礎上,圖片的「可信度」被大幅度提升了。更由於兩張圖片的復古氣息太過濃厚,對瘦長人的描繪有不少留白之處,所以許多用戶開始在跟帖中分享起自己的瘦長人腦洞。

人多力量大,加上網絡的便利,瘦長人的故事很快傳開,而且越傳越邪乎。

有人給這種形式取了個特別貼切的名字——「open-sourcing horror」,開源驚悚。

基於一個原始設定,然後衍生出各種新奇的版本。

很多人結合自己一些童年記憶,將故事加工得頗具實感,這時人們反而不再糾結這玩意是假的,開始了腦洞狂歡。

像前面提到的出沒於森林等地帶,會讓人產生精神偏執等設定,就是後來網友開腦洞時加上的。

不過開源歸開源,絕大數關於瘦長人的多次創作一般會遵循一個核心理念。

那就是不要將行為動機完全闡明清楚。

說白了,瘦長人做多少事,都不能告訴讀者它為什麼要這麼干,或者這麼干對它有什麼好處。

這種趨於模糊的設定反覆撩撥著大家的好奇心,更加激發了創作慾望。

後來,瘦長人的狩獵範圍不再限於兒童,它也會攻擊成年人。

還出現了逆起源版本,將瘦長人的原型追溯到了更早的十六世紀。

得益於大家的不懈傳播,瘦長人成為了國外最知名的都市傳說人物之一。

漫展開始出現COS它的人。

粉絲開始給它畫同人。作品裡的瘦長人,擁有了幾個兄弟,形象大差不差,各方面設定卻有所不同。

瘦長人題材的電影和劇集也開始有影視公司拍攝,至今為止誕生了不少作品,但評價都不太行。

大多數人覺得電影大多故弄玄虛,劇情缺少內核,丟掉了網絡傳播創作那種樸實而直接的獵奇感。

不過另一邊,瘦長人確實抬了油管上的up主一手。用它做惡作劇或者考據視頻,播放量基本不用操心。

不管那些路人的反應是真是假,這種虛擬和現實聯動的惡搞確實很有新鮮感。

而與遊戲的「聯動」,就不得不提到著名沙盒遊戲《我的世界》里的小白殺手——末影人。

末影人的英文原名叫「Enderman」,高瘦的體型、大長腿長胳膊、一身黑的配色,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名字多出兩個字母的Slenderman。

據說,末影人的設計確實借鑑了知名的瘦長人。《我的世界》最早的製作者,瑞典遊戲設計師Notch提到自己創作完這種敵人,並將其公之於眾時,得到了不少玩家的討論。他們覺得既然有些像瘦長人,乾脆致敬得了。

末影人同樣擁有瞬間移動的能力,更有意思的是,遊戲里末影人的行為邏輯還有一條:攻擊注視它臉的人。

這可太有瘦長人傳說的那種調調了。沒看到還好,而當和它視線對上時,代表你危險了。那感覺,就像「床底下的東西」。

除去《我的世界》,還有一些直接以瘦長人為主角的單機遊戲出現,多為恐怖冒險題材。比如2012年的《瘦長鬼影 八頁紙》、2013年的《瘦長鬼影 降臨》。

即使這些遊戲本身素質算不上特別出彩,但還是依靠瘦長人的名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2012年上市的《瘦長鬼影 八頁紙》就創造了兩百萬下載量的佳績。

能在遊戲里體驗都市傳說的噱頭,想來有不少人會願意點下購買鍵。

不過,這種都市傳說的存在,帶來的影響也不儘是積極的,總有人會把虛構事物和現實混為一談。

各種版本的瘦長人二次創作中,關於暴力和肉體恐怖的直接描述並不多,基本都選擇了留白,讓大家自己發揮想像力。

然而在2014年,國外就有兩位12歲小女孩捅了同學19刀,警察一問,原來是想成為瘦長人的手下。

這位同學後來雖然撿回了一條命,心理創傷想必一輩子都無法癒合。這完全是未成年人心智層面的問題,但瘦長人也一度成為了網絡文化背鍋的另一實例。

還有一些國外學者從瘦長人的故事中解讀出了對「無助、弱勢群體」的隱喻,因為受害者常常是兒童,又會遭受精神痛苦;而它喜歡跟蹤人的設定則來源於信息時代對被監控的焦慮。

雖有參考價值,我倒覺得這麼認真就沒意思咯。

諸如瘦長人故事這樣的都市傳說,如今更多是用來傳播、引起人們的共鳴和自發創作。

想來最近寶可夢新作上市後,有玩家在推特上分享了行走在霧氣瀰漫的森林裡的場景,激動的說到「這tm是借鑑瘦長人嗎?」

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能保留下來並不斷催生新的故事,證明大家對它們喜聞樂見,就稱得上合理的存在。

PS:之後大家想看什麼都市傳說,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告訴我。文章具體方向還會不斷調整,直到最合適的狀態。

目前已經準備了好幾個選題,敬請期待。

參考資料:

維基百科——瘦長人

推特:slenderman話題

瘦長人貼吧

瘦長人-youtube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tMM3fG4BMH2_cNUg5N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