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30還沒副業的90後,如何突破財富的天花板?

核心提示:理財投資也和人生規劃一樣,一切的短視行為,都在毀掉你自己的明天!

還剩80多天,第一批90後就要滿30歲了。

這屆年輕人都是以怎樣的心態擁抱30歲人生的呢?是勝券在握,還是焦慮惶惑?

我想,大部分應該都是後者吧。

不知道各位還記不記得在小學作文里寫下過的夢想:科學家、發明家、數學家、畫家、明星、作家.....

而如今,又有多少人真的實現了?

承認吧,多少人如今用盡全力,也不過是為了維持相對安穩的普通生活罷了。

有句已經被用濫的話,是這樣說的:

一個人一生有三次成長,

第一次成長,是在發現自己並非世界的主角的時候,

第二次成長,是發現這世界上有許多儘管努力也仍然做不到的事情的時候,

第三次成長,是在認識到有些事情雖然做不到但還是要努力去做的時候。

這句話之所以被用濫,不就是因為精闢地戳中了太多成年人的心路歷程嗎?

大四求職那年石沉大海的簡歷,剛入職那兩年四處碰壁的打擊受挫,婚後的房貸車貸,吞金獸的誕生……很多人都是在生活的一次次錘鍊下,才恍然認清一個事實:

原來自己不過是一個每天起早貪黑依然賺不到幾個錢,所謂的夢想現在已經連想都已經不敢去想的普通人。

還不能足夠坦然地接受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或許就是即將奔三的90後普遍性的最大焦慮。

1

小時候,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瑪麗蘇劇本。

以為自己就是生活主角,自帶主角光環,身披金甲聖衣,架著七彩祥雲,註定會擁有不凡的一生,成為萬眾矚目的蓋世英雄。

而長大之後,那份年少獨有的心高氣傲在生活的一記記耳光中終於被逐漸耗盡,越接近30歲越逐漸意識到,其實自己只是一個一肚子苦水的普通中年人。

脫單、工資、失業、彩禮、買房、買車、生娃......隨便一件抽出來,都是一把辛酸淚。

這屆年輕人的30歲,就像《你曾是少年》里唱的那樣:

鏡子裡面,像看到人生終點。或許再過上幾年,你也有張虛偽的臉。難道我們是為了這樣,才來到這世上?這問題來不及想,每一天一年,總是匆匆忙忙……

基於古人流傳下來的一句「三十而立」,在我們的傳統文化里,30歲就被賦予了尤其重大的寄望,很多焦慮都在30歲這一年被放大了。

在社交平台上,你也可以看到很多關於30歲的焦慮:

30歲還沒實現月入上萬是不是就完蛋了?

30歲還沒結婚怎麼辦?

30歲應該存夠多少錢?

......

似乎大家都趕著要在30歲之前做出點什麼,而細究一番你會發現,趕在30歲之前實現人生轉型的,不在少數。

2

「淘寶第一主播」薇婭在成為帶貨主播之前,也曾經嘗試過很多次轉型。

2003年,在北京開過一家女裝小店,當時薇婭會把爆款的衣服穿在身上展示,吸引顧客購買。

2005年,薇婭參加綜藝選秀節目成為簽約歌手,後因理念不合離開公司,在西安重新開了一家女裝批發店。

2012年,薇婭嗅到電商崛起的風口,關掉線下的店,奔赴廣州轉型做電商。

第一年,她的網店虧了200多萬,只能賣了廣州的一套房拿來周轉。

2015年,薇婭的網店年銷售額做到3000多萬,很多商家開始找薇婭合作拍攝產品,於是薇婭逐漸轉型成為一名「淘女郎」。

到了2016年,30歲的淘女郎薇婭,接到淘寶官方邀請,試水淘寶直播。

2017年,薇婭創下單場5小時直播引導7000萬成交額的紀錄,第二年再次刷新紀錄,一場直播引導成交突破1.5億,全年引導成交總額27億。

另一個直播帶貨達人李佳琦的人生轉型,則比薇婭要早一些,李佳琦當上「口紅一哥」那一年,年僅 26歲。

當然,在成為「口紅一哥」前,李佳琦也嘗試過很多轉型。

剛畢業時,李佳琦只是一名普通的歐萊雅化妝品專櫃美容顧問。

當時很多顧客都不願意試色櫃檯的樣品口紅,於是李佳琦嘗試親自試色促進銷售,並且多次獲得銷冠稱號,這和他現在直播口紅試色很相像。

2018年9月,李佳琦成功挑戰「30秒塗口紅最多人數」的金氏世界紀錄,被譽為「口紅一哥」。

2019年9月,李佳琦已經是淘寶最能帶貨的主播之一,在淘寶直播上擁有650萬粉絲,僅次於薇婭。

半個月前,他的抖音關注量已經突破了3000萬。

3

看到別人的轉型成功,隨著30歲的逼近,這屆年輕人中也有很多開始考慮自己的「第二人生」,於是一個新詞隨之誕生——副業剛需。

為什麼副業會成為一種剛需呢?

很簡單,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了,而上班能賺到的錢太少了。

一方面,這屆年輕人對生活的質量要求比較高。

限量版AJ是剛需,上街一杯星巴克是剛需,打卡網紅店是剛需,請家政搞衛生是剛需......上班那一份工資不足以支撐這麼多消費剛需,副業剛需也就應運而生了。

另一方面,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太大了,生活開支逼著你必須要有副業。

對於上有老下有小,還要負擔房貸車貸的成年人來說,一份收入就是一家人的命。

每月到手工資應付完各種日常開銷,基本就是月光了,如果沒有副業傍身,就連跳槽都不一定有勇氣。

20多歲的跳槽,或許是升職加薪突破自我,而30多歲的跳槽,可以說是傷筋動骨,一個跳偏了,就是一家人的生活質量下降。

另外還得考慮到的一個點是,打工仔的收入都是存在天花板的。

剛工作那幾年工資增長可能比較快,而增長到一定高度,一旦達到臨界線,要想再上一個層次,就很難了。

哪怕你真的在30歲左右拿到了令人羨慕的高薪,但由此付出的辛勞也會讓你思考一個問題:難道我能保持這樣的賺錢狀態一直到退休?

45歲以後精力大不如前了,又該怎麼辦?

就像青銅到白銀很容易,白銀再努力一下可以到黃金,但到了黃金之後,每想要再上一個段位,就很難了,不是誰都有可以打上王者的命。

說白了,也就是你的財富天花板就擱這了,當你工作了一定年數,收入達到比較穩定的狀態,這輩子你上班能夠賺到多少錢,已經大致可以估計出來了。

因此,要說副業是30歲成年人該有的一種自覺,也不難理解。

4

副業千千萬,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在這裡菜導也沒辦法一個個具體給大家說,但關於副業菜導有一個建議:你的副業應該儘量是能夠讓你實現錢生錢的睡後收入。

不然無論你能力有多強,兼顧多少份副業,都只是用疲於奔命來為別人打工,只要哪天停下來,你的副業收入也就隨之崩塌了。

就拿兼職送外賣來說,並不是說對送外賣有歧義,只是送外賣不會是一個長久之計,它需要年輕充沛的體力。

如果過兩年身體條件沒那麼好了,這外快就賺不到了,到時一把年紀了還得從零開始重新入門一種副業,會感覺很吃力。

因此,有做副業的意識是好的,但副業的姿勢要對,才能讓你有安全感。

能夠實現擁有睡後收入的副業,有寫作、攝影、音樂、繪畫等涉及作品版權和專利的形式,但這些往往需要一定的天賦和運氣,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

因此,除了副業剛需之外,理財剛需也同樣重要。

通過學習理財,比如買智能存款、配置保險、跟投基金等,讓錢為你打工,從而實現可持續收入,這同樣能夠讓你在安全感上多幾分籌碼。

當然,在理財這個剛需上,菜導也要給大家兩個小建議:

第一,別賺那些你看不懂的錢。菜導此前強調了無數次,「閉著眼睛買理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接下來的每一筆投資,如果你自己搞不懂背後的邏輯,那就不要碰。如果實在忍不住想投,那就花時間和精力去搞懂它。

第二,對於賺錢致富這件事,要有足夠的耐心。

在眼下這個大變局時代,如果你沒有耐心慢慢變富,那麼你大機率就會在某些黑天鵝或者灰犀牛的衝擊下,一夜返貧。

理財投資也和人生規劃一樣,一切的短視行為,都在毀掉你自己的明天!

今天菜導就先說到這裡,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副業收入嗎?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