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C跌落8000又何妨,聰明的人根本不慌

2019-09-29     區塊鏈幣海

BTC突然暴跌,近日烏雲密布的幣圈最終還是大雨滂沱。

「早知道是這樣像夢一場,我才不會把愛都放在同一個地方。」

BTC玩家鬱悶的仿佛一開口就要把這句歌詞嚎出來。

這次,大家好像格外的受打擊,各種消極報道簡直就是赤裸裸的勸投資者抄底走人,遠離加密貨幣,遠離區塊鏈,遠離這些沒有未來的泡沫行業。



如果你不想炒幣,沒人攔著你。但你要從此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避如蛇蠍,同志們,真不至於。

聰明的人心知肚明: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未來仍不可限量。

「包羅萬象」

區塊鏈與人工智慧、VR甚至最近大熱的5G不同,後者本質上就是單純的一類技術,基於這些技術而生的相關應用服務社會。

因為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導致區塊鏈目前主要被用於市場投機行為。

但正如當初網際網路剛問世僅僅被用于軍事連接,後續隨著網際網路開發的不斷突破,它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逐漸開始商業化,並最終滲透至各行各業,演變成現在人人無法抽離的必需,區塊鏈也需要經歷這樣一個成長的過程。

網際網路初期協議單一,區塊鏈比之更有優勢。

區塊鏈本質就是一個共識的底層協議,在此基礎上,開發人員創造出比特幣協議、以太坊協議等不同分支來控制區塊鏈網絡有序運作,希望改變和顛覆了現有的中心化的商業運作模式。

「巴克萊、渣打等銀行加入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試點項目」、「三星研發自帶加密貨幣錢包的區塊鏈手機」、「莫斯科將開發一個區塊鏈系統,幫助實現透明化的城市服務」…

從全球範圍看,區塊鏈項目已經覆蓋了包括開發者工具、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泛金融、社交和娛樂、網絡傳輸和安全、數據存儲和計算等多個重要領域,構成產業鏈。

「生態豐滿」

區塊鏈不同於某個單一的專利技術,它擁有自己的生態圈。

大家熟知的二次元,就擁有一個龐大的生態圈。

產品方面,從影視作品、小說漫畫到服裝、手辦、食物,再到各大漫展、主題公園、線上線下社交平台,豐富度不容小覷。

人員方面,動畫公司、coser、聲優、同人作家…許許多多的職業應運而生,任何人都可以走進二次元。

區塊鏈亦是如此。

交易所、項目方、開發團隊、自媒體等等不斷為這個行業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有價值的東西自然會吸引人去發掘,而能調動社會各行參與其中的必然是個中精品。

「需求迫切」

區塊鏈和加密貨幣最大的賣點就是「去中心化」,這正是當今社會人們迫切需要的。

我們需要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當筆者辛苦碼完今天的文章點擊發送,臉上的笑還沒維持一分鐘,某平台提示文章被刪除,理由只有簡單的「涉嫌違規」四字…

內心一萬匹草泥馬狂奔…然而卻只能默默的一遍遍改正,因為筆者真的不知道哪裡違規啊!

自媒體平台如此,許多社交平台如某書某博某特也是「不甘落後」,動用自身力量刪帖或以政治偏見的方式禁止用戶,而受難的用戶得不到任何解釋。

此刻,中心化被演繹的淋漓盡致:最終解釋權以及控制權讓無數平台可以隨意刪除甚至篡改他人成果。

再如某個周末,你正享受久違的懶覺,一個個電話不斷吵醒你,開口不是「地鐵9號線熱門商鋪…」,就是「我們是某某信貸,請問您最近…」,令人惱火的想口吐芬芳。

甚至你在某博上抒發了下自我見解,都有可能招致好事之人對你的攻擊乃至人肉搜索,可怕的是,你確實會被扒的連褲衩都不剩,所有信息公之於眾。

因為你的信息早就被你註冊過的平台賣了八百遍。



網際網路時代,隱私二字在消失的邊緣搖搖欲墜。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概念「去中心化數字身份」可以更好的保障我們的隱私。

區塊鏈不可篡改、傳輸迅速的特性與用戶對身份信息的需求相匹配,使個人能在接受服務時,選擇性地授權資料給不同的組織,從而把身份資料權交還給個人,稱之「去中心化數字身份」。

根據不同使用場景需求,人們往往有不同身份,像納稅人、病患、銀行客戶、選民、求職者、住宿旅客,「身份」表達的是一種與場景的關聯。

平時,我們在很多場合被要求驗明正身,這個表格那個表格的一通填,驗證身份的同時早已暴露過多個人信息。

「數字身份」基於分布式帳本與加密技術,使用者與互動機構可以更輕鬆地進行身份驗證,既省時又極大地降低信息安全風險。

此外,去中心化的需求還體現在其他方面。

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第三方的獨立機構等為我們作信用公證;服務中介,電商平台,連鎖的商場或超市等作為我們的第三方服務平台;講座的專家,演唱會的明星,產品代言人等自認為是我們的權威背書。

這意味著我們的行為始終受到這些機構和人的束縛,永不自由。

再說加密貨幣。

對於任何基於網際網路(非物理)的業務,與傳統的支付網關相比,加密貨幣集成更容易、更快和更便宜,同時減少文書工作,覆蓋更多樣化的人口和地理區域。

在那些沒有安全可靠的銀行基礎設施的新興市場。許多這些地區的消費者有強烈的動機以加密貨幣進行交易。

要知道,全球有17億成年人沒有銀行帳戶,而一部行動電話就可以幫助他們使用加密貨幣來交易和訪問其他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服務。

儘管長期以來,大家對比特幣「貨幣」屬性的爭論從未停止。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比特幣及其他加密貨幣正努力成為日常支付與交易的主流貨幣。

據Crypto Globe消息,在過去6年中,全球接受比特幣支付的商家數量增加700%以上。

2018年8月,日本樂天以240萬美元收購了日本數字貨幣交易所Minnano Bitcoin,正式進軍數字貨幣兌換業務。



2019年的今天,就連一向對加密貨幣諱莫如深的中國都開始敞開懷抱擁抱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了。

誠然,加密貨幣價格波動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不過價格再怎麼波動,以比特幣為首的主流加密貨幣價值始終未曾歸零,新進資金永遠在路上。

靠價格決定區塊鏈和加密貨幣的價值,毫不客氣的說,是井底之蛙的認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sy0ee20BJleJMoPMZgw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