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為了迎合某種情緒抓眼球,還是自己心裡有委屈需要發泄。最近一個時期,網上時常出現「姥姥帶娃成主力」的說法和文章。
一時間,姥姥成了犧牲自己成全別人的悲情英雄,被女兒傾情讚美謳歌。作為對立面的奶奶成了自私姦猾,腹黑陰險的屑小之徒,被兒媳謾罵吊打。
這樣的負能量投射,帶來的後果是,從小嬌生慣養的娃媽,更加依賴母家,料理家務照顧孩子能力越發低下,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遲遲得不到提升,最起碼,與丈夫婆婆的關係,會陷入僵局,婚姻家庭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姥姥帶娃成主力」完全是個偽命題
也許在某些家庭,某些地方姥姥帶娃呈現主力狀況。主要因為:
深知自家女兒根本沒有照顧一個嬰幼兒的能力。我有個親戚,獨生女兒沒考上大學,進了老公單位當出納。算不上傻,但說話辦事不太伶俐,從小到大一直爸爸媽媽全方位照管。後來,跟一個家在農村的小伙子結了婚。一直跟岳父岳母住在一起,所有家務均由岳父母承擔。一年後生了個女兒,岳母提前退休帶娃。白天帶娃做飯,晚上還要摟著娃睡,喂奶,把尿一手操辦,就跟自己又生了個老閨女一般。奇怪的是,做岳母的人前人後毫無怨言。知內情的都明白,女兒啥用也不中,為了不在女婿面前太過狼狽,只好從結婚開始,就兜著女兒的生活,唯恐一撒手,女兒的無能就露餡,常了連婚姻都受影響。
現在很多獨生女的嬌嬌二氣你懂得,吃得了,做不了,說說還受不了。管理自己還掛一漏萬呢,別說照顧孩子了。只苦了丈母娘,養大了女兒,還要接著養育隔輩,唉,苦啊!
獨生並且家境優渥者,岳父母就把女兒一家養了起來。這是一戶鄰居。老爺子當過一任父母官,好幾套房,就一個寶貝女兒,從上學到工作一直在老爺子掌控下。後來結了婚,就乾脆在岳父家裡安了家。生了孩子由岳父家雇保姆。孫子上幼兒園後,我也曾幾次在街上看到當爺爺的接送孩子。問起,只說:「老市長喜歡孩子,就在他那裡吧。反正在誰家,誰就要多花錢多操心。」無奈自嘲的語氣。獨生子女造就的選擇難題,除了「到誰家過年」,還有「娃讓誰家帶」,這是歷史的造成的悲喜劇,不想受也得受著。
岳母強勢霸道,不允許婆家染指女兒的家事。一個同事,控制欲爆棚,平時女兒上學放學都要接送,哪怕學校離家不到一里路。女兒要到同學家聚會,她一定要跟著去,後來,女兒就漸漸退出了社交。大學離家不過幾百公里,高鐵直達,她一直親自接送,連丈夫都不能過問。後來女兒千挑萬選終於按照母親的心愿結了婚。丈母娘又一直參與女兒的家事,有了孩子更是自己一手帶著。後來腰間盤脫出,她寧可出錢請保姆,自己在一旁監視,也決不允許親家母來帶孩子。在這樣的岳母心裡,女兒是自己的,女兒的家事也是自己的責任。至於女婿和婆家怎麼想,那就管不了嘍。
女兒和婆婆關係很僵,婆婆不願來受氣,母親只好來服役。北京一家鄰居,女孩在商場某品牌服裝專櫃做店長,收入不菲。習慣了城市白領的做派,包包衣服化妝品要大牌,家裡四季鮮花定時配送,假期就出國旅遊。丈夫比她收入低,還時常加班。她心裡一百個看不起,對那個農村來的婆婆更是各種嫌棄挑剔,盛氣凌人。夫妻倆為此鬧到離婚的地步。婆婆哭著說:「俺還是回去吧,天天受氣怎麼活?養兒一場不求回報,別再把老命搭上。」只好讓娘家媽來帶孩子。可是弟弟家的二孩剛出生,娘家媽總覺得奶奶不帶孫卻去帶外孫,老理上說不通,因此扭捏糾結,母女倆為此沒少爭吵。很多姥姥帶娃並非主觀願意,實在因為女兒的家裡已經矛盾重重,再不伸手就有可能散夥了。
可見那些姥姥帶娃的很大一部分屬於不太正常的情況,姥姥帶娃也有千般苦楚。而大部分正常家庭,姥姥奶奶誰來帶娃,都是跟孩子們商量著辦。
從理論上講,姥姥與奶奶原本是互相依存的兩個方面,帶娃這件事上平分秋色。當然,因為身體狀況,職業以及家務因素不能前來帶娃,這是老一輩普遍存在的問題,跟姥姥奶奶無關。也許一些母親擔心女兒跟婆婆處不來,自動願意帶孫,這只能說明母親對女兒的體貼。再說,在廣大農村,奶奶帶孫還是占了絕大多數的。
從事實上看,城市小區帶孩子的奶奶姥姥根本看不出懸殊。筆者自己小區的帶娃大軍中,姥姥奶奶都有。也曾多次在公園,遊樂場所以及培訓班外面「陪讀一族」中做過調查,結果也是不分伯仲。如果有人非要強調姥姥帶娃多於奶奶,請拿出準確全面的數據再說不遲。
說到矛盾。因為生活方式,養育觀念,代溝產生的矛盾,老人界限不清,參與過度,以及控制欲等,這是普遍現象,婆媳之間會有,母女之間未必沒有。
至於婆媳之間自帶的問題,譬如疼兒子不疼兒媳啦,老觀念影響下男尊女卑啦,以及雙方因為門第,經濟實力,家庭文化差異產生的矛盾,那是一個漫長的磨合過程,跟帶娃無關。
建立家庭就意味著人已長大,需要在處理各種矛盾中生存。有了娃更使得一些母親一夜長大。為了孩子不受委屈,學會了忍耐包容,學會了將心比心。這樣才是正確處理夫妻婆媳關係的正確解鎖方式,也是調動一切資源為小家庭服務的大局。
如何與帶娃的婆婆處好關係,真的是一門學問。
建議一,把處理好婆媳關係,當做一項重要任務。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果你有錢有閒自帶娃,可以對婆婆敬而遠之,不去招惹。但如果你需要婆婆來替你盡這份責,那就要用心經營好這份關係。無他,這是生活對你的要求。比起自己帶娃耽誤前途不掙錢,請保姆高價無責任心有風險,婆婆至少是心疼孫子的,免費甚至自帶生活費,並且安全有保障。除了丈夫他媽,誰有那麼好心,來免費替你擔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呢?
建議二,對婆婆溫柔一點不吃虧。
現在的婆婆可不比往前了。除了個別性格心理有毛病,或者因為貧困在經濟上有糾葛的。一般的婆婆都是開明的,她們也許對媳婦沒感情,但一定不願意因為婆媳關係緊張,讓兒子難做;她們也許對兒媳看不慣,但為了不惹是非,也會儘量包含忍耐;她們也許度日如年,但為了兒孫,她們會默默堅守。此時,對婆婆哪怕一句問候,一句誇獎,一件禮物,一個笑臉,婆婆都會受寵若驚。婆婆高興了會對孩子大人更好,不是嗎?
建議三,尊重婆婆這個大寫的「人」。
有些寶媽任性自我,做事張狂恣肆,全然不顧別人感受。尤其對婆婆,當老僕呼來喝去,卻不知婆婆也是一個獨立的有尊嚴的人。在自己一畝三分地上,也曾經美麗聰慧,威嚴風光。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也需要尊重體諒。為了下一輩,長期客場作戰,那些孤獨寂寞力不從心,難道不值得心疼嗎?
建議四,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清官難斷家務事是一個說法,但反過來,家務事有何大不了?手頭活一點,嘴上甜一點,心裡多共情,行動上體諒點而已。心理學上講,你想獲得什麼,就去做什麼。想要獲得婆婆盡心盡力幫襯,請把婆婆當家人般尊重體諒,不信哪個婆婆那麼不識趣。
請那些鼓吹「姥姥帶娃有功」論者省省吧,在你們搖唇鼓舌的背後,是寶媽越發張狂偏激,夫妻之間因為老人矛盾加劇,那個被妖魔化的婆婆,一邊忍受著身心勞苦,一邊默默飲泣。
公平嗎?於家庭於孩子有益嗎?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