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2月21日綜合(常德日報記者 肖慧 曾玲 文/圖)當前,疫情防控進入膠著對壘狀態的關鍵時刻,復工復產推動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是科學戰「疫」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連日來,我市從市、縣機關事業單位選派了近千名政治素質好、綜合素質高的優秀幹部奔赴企業,擔任駐企防疫聯絡員,指導企業復工復產後的疫情防控工作,為企業當好「聯絡員」「監督員」和「服務員」。2月19日,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記者兵分兩路,跟班兩組駐企防疫聯絡員高效工作的一天,真實記錄他們在戰「疫」一線的擔當作為。
「有他們在,我們安心!」
2月19日清晨,天空飄著濛濛細雨。市派駐企第36組防疫聯絡員郭南洲、諶兵鈿早早就開車出了門,他們的目的地是距離市城區10多公里的常德桃花源機場。
機場是8點半上班,兩人約定,每天必須在機場工作人員上班之前到達。清早出發,路上行人和車輛並不多,趕到機場的時候,距離上班時間還有一刻鐘。
把車停穩後,郭南洲從口袋裡掏出一個藍底白字的掛牌掛在胸前,上面「聯絡員」三個字格外醒目。這是市派駐企防疫聯絡員的一個身份標識,戴上這個,兩位聯絡員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
兩位駐企防疫聯絡員和常德桃花源機場相關負責人(中)就查閱台帳的情況進行交流。
8時30分,兩人在機場安排的一個小會議室里翻看台帳。「機場既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也是常德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通道,過年期間一直保持正常運轉。」郭南洲說,在他倆來之前,機場在防疫安全和生產運營方面就做了大量工作,「我們針對一些細節問題提出改進意見,機場行動很快。現在,每天的防控工作信息日報表和湖北來常旅客信息登記表都很詳實。」
正看著,湖南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常德桃花源機場分公司總經理洪國慶走了進來。得知我們正在跟班聯絡員,他主動發言:「機場與其他企業有些區別,一是人口流動大,二是疫情情況下也得正常運行。兩位聯絡員來了之後,對我們制定防疫方案和日報表進行細化,可操作性很強。通過他們協調,還給機場爭取到一批醫用口罩和中藥包(製劑)。有問題找他們反映,總是第一時間反饋。有他們在,我們安心!」洪國慶介紹說,市委、市政府送來兩台紅外線測溫儀,並專門保障防控物資,機場也在積極採購測溫儀、口罩和防護服等必需物資。
工作人員對自助機進行消殺。
在保障防疫和空防安全的前提下,桃花源機場飛往北上廣深等地的重點航線不斷線,平均每天起飛10多個架次,運行平穩。工作人員每天得從機場控制區道口進出,9點,郭南洲和諶兵鈿到了這裡。「來,測個體溫。」值守的工作人員確定兩人體溫正常後,提出登記的要求。「我有個小建議,登記由你來負責填寫,你的同事們進出頻繁,可避免一支筆多人多次接觸。」郭南洲說。
10時,查看完員工宿舍消殺情況的兩人走到航站樓。在航站樓入口,安保人員例行進行防爆檢測,「白大褂」手持測溫槍測溫,「紅馬甲」噴洒酒精消毒。大廳旅客不多,背著噴霧機的工作人員在進行消殺,條椅、手推車、電梯、自助機、吧檯等一個不漏。「航站工作區每天大面積消毒3次,旅客接觸部位消毒6次以上,廁所每小時消毒一次。我們目前有4個檢測點檢測體溫,對有發熱等症狀、不符合出行條件的旅客,及時引導到留觀站,那裡有醫護人員值守。」常德桃花源機場安全質量部負責人陳羽說。
旅客辦理登機手續。
隨著各地復工日陸續開啟,機場的人流日漸增多,守護好出行乘客的健康安全尤其重要。諶兵鈿提起2月17日下午,一旅客在出發層2號門體溫檢查點測量體溫37.4度,詢問無武漢接觸史,「四醫院駐場醫生診斷該乘客確有感冒症狀,後來去醫院抽血和胸部CT等檢查無異常才放心。」
旅客在安檢站自覺排隊,彼此間隔開了一小段距離。
10時50分,上海浦東到北海的航班落地常德,旅客在安檢站自覺排隊,彼此間隔開了一小段距離。「送走一批旅客,就消一次毒,確保旅客和自身安全。」郭南洲站在一旁叮囑工作人員。「是的,這是必須的,謝謝關心。」工作人員點頭回應。
11時30分,臨近機場員工就餐時間,兩人提前趕到餐廳,查看員工分餐分桌制的情況。臨近正午,兩人才結束工作返回市城區稍作休息,再趕回機場工作至下午5時。「機場範圍挺大的,一天走下來的步數在朋友圈裡排名靠前。」兩人笑說。
下班前,郭南洲和諶兵鈿經過商量,提交了36組一天的工作日誌。記者注意到,日誌里對機場工作情況和聯絡組工作情況進行了非常詳實的記錄,涉及防控物資庫存、設施設備消殺、員工健康狀況監控等方方面面,對機場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也如實上報,「明天我們再聯繫一下相關部門,儘可能早點排憂解難。」
「聯絡員就是我們的貼心人」
常德日報•常德融媒客戶端記者 周瑜 陳歡 文/圖
「全體員工朋友們,我們是市委派駐湖南常德牌水錶製造有限公司的第10組聯絡員,為幫助企業加強疫情防控和順利復工生產,從即日起進駐本廠,與大家一道工作、一起戰鬥。為齊心協力打贏防疫戰,現就有關注意事項向大家提個醒。」這是張貼在湖南常德牌水錶製造有限公司大門口顯眼位置的一封公開信。
2月19日,記者跟班採訪,記錄聯絡員們的一天。
兩位駐企防疫聯絡員在車間督導檢查。
7時40分,市派駐企防疫聯絡員陳永軍、袁剛提前到達水錶廠門前。「莫挨太緊了,保持一米左右的距離,有序進廠。」「進出人員要登記信息,不能走過場。」兩名聯絡員不時提醒在場的工作人員。
8時20分,「截至今天,我們廠的產能已經達到停產前的水平,在搞好防疫防控的前提條件下,我們希望聯絡員能夠協調廠里開展好銷售員的培訓。還有就是員工的口罩馬上就用完了,能不能從市裡協調些給我們?」廠辦公室主任文忠發言。
「協調解決企業反映的『退二進三』資金到位問題,目前,市財政的2000多萬元資金已經撥付到位了,大家請放心。」
「所有進廠員工的口罩和湯劑都準時發放到位,車間防控措施也按照規程消殺完成。」
……
從聯絡員2月13日進駐以來,每天的早會雷打不動,總結前一天的工作,安排當天的工作。「我們既是防疫防控的督導員,也是給企業排憂解難的服務員,企業有難處,我們義不容辭。」陳永軍這樣表示。
工人正在對水錶進行質檢。
8時40分,召集各車間班組長開會,提示個人安全防護措施一定要嚴管,不能鬆勁。
8時50分,聯絡員在車間負責人的帶領下,下到班組,督導檢查。
9時10分,聯絡員來到水錶廠位於高新區的新址,「廠裡面準備搞一個小型銷售員培訓,我們先到現場看看,防護措施到位才能開始培訓。」袁剛交待文忠。
得知廠裡面要組織銷售員培訓,前一天下班前,兩名聯絡員就和廠里負責人做了詳細的布置,四個硬指標做到了就可以搞。培訓人員要仔細篩查,要有流動信息情況並建立台帳。會場布置要通風,做好消殺準備,座位要有一定距離。要儘量壓縮培訓時間和人數。要搞好個人的防護,就餐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
11時10分,返回老廠,廠里缺少口罩的報告已經遞上去了,再催一催,「現在口罩是防疫的緊俏物資,不好弄,再難,也要想辦法。」袁剛決定下午再到指揮部看看。
12時20分,「下午武陵區市場監管局的負責人要來食堂驗收,中午要抓緊完善軟硬體,讓員工們安心吃飯,放心吃飯。」利用中餐間隙,陳永軍和文忠商量。由於老廠即將搬遷,食堂的就餐環境一直沒有改善,「不達標不行,儘快把證照辦下來,非常時期更來不得半點馬虎。」經過聯絡員主動聯繫,相關部門要來驗收。
15時20分,驗收組上門,准許廠里食堂在保障防疫防控條件的前提下,一邊整改完善,一邊抓緊備齊資料後儘快發放證照。
「自從聯絡員到了我們廠後,廠里防疫防控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特別是廠里有困難時,聯絡員不遺餘力地幫我們想辦法,出點子,真真正正是我們的貼心人,有市委、市政府的關心關愛,我們今年的業績一定會上一個新的台階。」文忠深深感慨。
「目前水錶廠的來勢較好,短短几天,產能就達到了停產前的水平,這與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抉擇是分不開的,希望其他的企業都能迎頭趕超,常德加油!」聯絡員們這樣憧憬。
16時30分,水錶廠車間員工下班;17時,企業管理人員下班;17時10分,聯絡員踏上回家的路。